在評測人員剛剛完成本次測試時,帶著激動的心情問了一位才在雙十一期間裝了新電腦的編輯:“你的CPU-Z、CINEBENCH R23能跑多少分?”而這位采用了最新旗艦處理器的編輯無不得意地說:“分別有17000多分、40000分左右,不錯吧?”結果沒等來贊揚,而是一句“真低,我才測的這款處理器都分別突破61000分、12萬4000分了”。“不可能,什么處理器能跑這么高的分數?”這名編輯一臉驚愕,似乎并不相信評測人員說的數值。然而這卻是剛在《微型計算機》評測室發生的事實,這就是AMD最新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釋放出來的強大威力,那么它是怎么辦到的,其全面性能表現到底如何,在實際應用中會給用戶帶來哪些好處呢?
專為HEDT平臺打造的多核心怪獸
AMD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簡介
?
在2017年,AMD就通過銳龍線程撕裂者1950X處理器實現了16核心、32線程配置。
2018年,銳龍線程撕裂者2990WX處理器的到來,將消費級平臺的處理器規格提升到了32核心、64線程。
其實,相信對硬件有所了解的讀者來說,聽到這個分數并不會特別吃驚,因為長期以來,AMD的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在一些性能測試中都遠遠超過消費者使用的普通處理器。該系列處理器的最大特點就是核心數量多,AMD通過Chiplet技術和處理器架構更新,極大地提高了單插槽處理器核心數量上限。除了針對企業級用戶的EPYC處理器外,借由強大的架構、技術優勢,AMD在2017年推出了首代基于Zen架構的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其中的AMD銳龍線程撕裂者1950X率先在消費級平臺實現16核心、32線程配置,一上市就憑借強大的規格和極高的性能得到了工作站和專業用戶的青睞。
隨后AMD又在2018年就推出了采用Zen+架構的第二代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僅僅時隔一年就在單顆處理器上實現了32核心、64線程的配置。接下來,隨著生產工藝、Zen處理器架構的不斷進化,AMD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也得到了同步發展,2019年末基于Zen 2架構的第三代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發布,AMD在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上實現了64核心、128線程的配置。而2022年發布的第四代銳龍線程撕裂者5000WX系列,則憑借強大的Zen 3架構、優秀的擴展能力,各種專業的安全與管理技術,得到眾多整機廠商的采用,成為各種工作站中的“心臟”。
AMD發布了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000 WX以及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兩大系列的新產品。
可以說,在Zen架構問世的這6年多時間里,只要每一代Zen架構發布,除了推出像銳龍9 7950X這類面向普通用戶的消費級處理器外,AMD也勢必將發布基于新一代Zen架構的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這也令該系列產品的性能越來越強,其核心數量不僅隨著生產工藝的進步增加,新架構的使用也有效提升了每顆核心的IPC性能,畢竟每代Zen架構較上一代Zen架構的提升幅度幾乎都在10%以上,并帶來了更強大的擴展能力,以及對各類新技術、新標準的支持。所以在基于Zen 4處理器架構的AMD銳龍7000系列處理器發布約一年以后,AMD也毫不意外地為用戶帶來了第五代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000 WX以及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
與第四代銳龍線程撕裂者5000WX系列不同,在第五代產品上,AMD既推出了面向專業工作站,核心數最多、擴展能力最強,完整支持安全功能、安全管理工具的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000WX系列處理器,也考慮到不是每個用戶都需要非常強大的擴展能力或安全與管理技術,推出了面向HEDT高性能桌面平臺(即需要多線程性能的發燒友或安全性要求不高的主流工作站)的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相對于WX系列產品,它的核心數量被削減、內存支持能力、擴展能力降低,不支持Pro級別安全功能,但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會在零售市場銷售。這樣需要多線程性能、希望動手DIY的發燒友或專業用戶,也可按需組建自己的高性能電腦,本次我們就將對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進行測試。
Zen 4架構相對Zen 3架構,帶來了大約13%的IPC提升。
靠左的兩顆處理器為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995WX,可見它內置了12個CCD,最右側為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它的內部左右各布置了4個CCD,圍繞著中間的IOD(I/O功能芯片)。
盡管定位稍低,但相對普通的消費級處理器,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依然是一頭超級“怪獸”。首先這款產品采用的Zen 4架構在分支預測、Op緩存、指令排序相關窗口、整數或浮點寄存器、每核心更深的緩沖區、后端讀取和加載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另外還加入了AVX-512指令集以及重新調整的每核心1MB、8-way L2緩存。相對Zen 3架構,Zen 4架構帶來了大約13%的IPC提升。其中貢獻最大的是前端的改進,其次是存儲和加載部分,第三是分支預測部分,執行部分和L2部分的改進帶來的性能增幅則相對較小。
同時新一代銳龍線程撕裂者還采用了全新的SoC架構設計,借助TSMC 5nm FinFET生產工藝,頂級的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995WX處理器具有12個CCD,每個CCD有8顆CPU核心,12個CCD總計96顆CPU核心。所有CPU核心和外界數據的溝通交換都通過中央的IOD完成。IOD中布局了PCIe 5.0控制器、DDR5內存控制器、第三代Infinity Fabric以及安全處理器等。定位稍低的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由于最多只有64個CPU核心,因此只布局了8個CCD,左右每側4個CCD。而目前普通消費級處理器最多只會采用16顆大核心配置或是8顆大核心,搭配16顆能效核小核心的設計,相對于最多可配置64顆大核心的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差距甚大。
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000WX系列處理器與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在內存支持、擴展能力上的區別。
內存與擴展能力方面,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000WX系列處理器支持最多8個DDR5 5200內存通道,其峰值帶寬為266GB/s(8chx8Bx5.2GTs),支持RDIMM,最大支持2TB內存,最多可以提供128個PCIe 5.0通道。定位稍低的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則支持4個DDR5內存通道,并提供48個PCIe 5.0通道。相對銳龍9 7950X、酷睿i9-14900K這類普通消費級平臺,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的內存支持與擴展能力也具有壓倒性優勢,前者一般只支持雙通道內存,最多提供16~24條PCIe 5.0通道。
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由3款產品組成,其主要技術規格如圖。
本次AMD推出了6款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000WX處理器產品,其中最高端的產品是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995WX,96核心192線程,最高頻率5.1GHz,基準頻率2.5GHz,TDP 350W,其余還推出了64核心、32核心、24核心、16核心和12核心的產品。而定位稍低的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則由3款處理器組成,分別是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7970X以及7960X,最大核心與線程數量分別為64核心/128線程、32核心/64線程和24核心/48線程,最高頻率分別為5.1GHz、5.3GHz和5.3GHz,TDP功耗值全部都為350W。
顯然由于核心數較少、擴展能力被削弱,晶體管數量的減少,讓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的工作頻率更高。相對普通消費級處理器有所不足的是由于處理器規格的大幅提升,其標稱TDP就達到了350W,而銳龍9 7950X的標稱TDP只有170W。這會要求用戶必須使用更強勁的電源系統,但對散熱系統的要求則不會有太多改變。
本次我們將對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處理器進行測試,可見它們的體形都遠大于普通消費級處理器。
因為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采用了龐大的sTR5 LGA-4844封裝,處理器背面的針腳觸點數量多達4844個,而AM5處理器的觸點數量只有1718個,所以它們擁有比普通消費級處理器大得多的體形,這也為其帶來了更大的散熱面積。
根據我們實測以及對相關品牌機的體驗,高性能的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或風冷散熱器就能保證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以標稱的350W TDP穩定工作。不過值得一提的是,AMD不忘DIY初心,包括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000WX處理器在內的所有第五代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不僅支持PBO自動超頻技術,還支持手動超頻,玩家甚至可以采用液氮對它們進行極限超頻來創造輝煌的多線程計算世界紀錄,畢竟核心數量多、又能超頻的處理器可沒有多少選擇。
47相供電保穩定!
華碩Pro WS TRX50-SAGE? WIFI?TRX50主板
要使用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用戶必須為其搭配采用TRX50芯片組的專業主板,如我們在本次測試中所用的華碩Pro WS TRX50-SAGE WIFI。TRX50主板芯片組的核心賣點是可以和處理器一起最多為用戶提供48個PCIe 5.0通道、40個PCIe 4.0通道,最高支持1TB DDR5內存,并可使用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000 WX以及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這兩類處理器。雖然其技術規格不如專為WX系列處理器設計的WRX90主板芯片組,但也遠強于X670E這類普通主板芯片組。
華碩Pro WS TRX50-SAGE ?WIFI主板擁有龐大的36+3+4+4相供電電路
從外觀上可以看到,這款主板與普通主板截然不同,其右邊區域的上方、右方、下方都被散熱器籠罩。這是因為在散熱器的下面全是主板的處理器供電電路。由于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在處于PBO或超頻狀態時會產生巨大的功耗,所以華碩必須為主板采用更龐大的供電電路規模,來提升對高功耗處理器的支持能力,并降低每相供電電路的發熱量,提升穩定性。在這塊主板上華碩為處理器核心采用了兩個18相供電電路,并將它們并聯在一起,等效36相供電,再加上3+4+4相的處理器各類IO、內存、PCIe輔助供電,其總供電相數達到驚人的等效47相。
從這張圖片可以看到,主板上下兩塊的供電散熱器中都內置了散熱風扇,可實現快速降溫。
同時,華碩還為這47相供電電路配備了超大的一體式VRM散熱鰭片、CPU插槽上下兩側的散熱鰭片內還各內置了一具散熱風扇,可以幫助供電電路快速降溫以提供更強、更穩定的性能表現。
主板上有眾多供電接口,都是為了讓用戶可以安裝兩臺電源。
這款主板上的另一大不同就是主板上有眾多的電源接口,包括兩個24pin ATX主板電源接口,兩個CPU 12V 8pin電源接口,以及兩個我們從未見過的PCIE CPU 12V 8pin接口,以及一個PCIe 8pin、一個PCIe 6pin接口。在對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進行可能產生高功耗的大幅度超頻時,用戶可以在主板上連接兩臺電源來提高超頻穩定性與超頻成功率。
主板上的顯卡插槽都采用了華碩SAFESLOT插槽設計,擁有金屬強化層。
其他方面,借助TRX50芯片組的采用,華碩Pro WS TRX50-SAGE WIFI主板也提供了強大的擴展能力,它擁有兩根PCIe 5.0 x16帶寬的顯卡插槽,一根PCIe 5.0 x8顯卡插槽、一根PCIe 4.0 x16顯卡插槽,兩個PCIe 5.0 x4 M.2 SSD接口,可以讓用戶方便地安裝多塊高性能顯卡或PCIe 5.0 SSD。而且主板上的每根顯卡插槽都采用了華碩SAFESLOT插槽設計,擁有金屬強化層,加強了保持力與剪切阻力設計的,可以防止主板在安裝使用重型高端顯卡時,對顯卡插槽造成損壞。
同時所有板載M.2 SSD接口處都覆蓋了厚實的散熱片,可有效降低M.2 SSD的溫度,避免SSD出現掉速。內存方面,這款主板提供了4個DDR5內存插槽,除了普通內存,還支持ECC R-DIMM DDR5內存,可自動檢測和糾正數據損壞,減少出現系統崩潰的概率。其最大內存支持容量可達1TB,內存速率方面,根據我們實測來看,它是可以輕松支持四通道DDR5 6400的,遠遠高于AMD的官方標準:DDR5 5200。
主板提供了4個SATA、1個SlimSAS接口
功能與擴展能力上,Pro WS TRX50-SAGE WIFI主板擁有由Marvell AQtion萬兆網卡、Intel I226-LM 2.5G網卡組成的雙有線網卡配置,再加上Wi-Fi 7無線網卡的輔助,可以讓用戶方便地連接網絡,并享受到大帶寬、高吞吐量、低延遲的網絡使用環境。同時,Pro WS TRX50-SAGE WIFI主板擁有豐富的USB接口,包括前置USB 3.2 Gen 2x2 Type-C接口,不僅可以提供20Gbps的傳輸速度,還支持27W QC4+快充。該主板還提供了4個SATA接口和1個支持PCIe 4.0 x4通道的SlimSAS接口,令用戶可以連接各類存儲設備,具備強大的拓展能力。
128GB DDR5 6400四通道內存釋放最大性能
芝奇ZETA R5 NEO R-DIMM內存套裝
從內存標簽上可看到,該內存支持AMD EXPO內存超頻技術,在DDR5 6400下的工作延遲為32-39-39-102,工作電壓為1.4V。
該內存采用了編號為“H5CG48AGBD”的SK海力士A-Die顆粒
為釋放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的最大性能,在本次測試中我們特別采用了芝奇ZETA R5 NEO R-DIMM 128GB DDR5 6400四通道內存套裝。這款內存由四條單根容量為32GB的DDR5內存組成,由于工作站或服務器內部一般采用多通道內存設計,單根內存的安裝空間非常有限,因此該內存不僅采用了低矮的板型設計,其散熱片也是超薄的鋁片設計,較為柔軟,但能加快內存芯片熱量的導出。
作為面向專業用戶的產品,這款芝奇內存支持Side-Band ECC、On-die ECC兩種內存糾錯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內存可靠度與數據準確性,同時全系列芝奇Zeta R5內存還配備了寄存時鐘驅動器,讓內存在高速率工作下仍能維持信號完整性及可靠性。更值得一提的是,芝奇還將傳統的超頻技術帶入到了專業內存領域,通過采用編號為“H5CG48AGBD”的SK海力士A-Die顆粒,令該內存具備不錯的高速率工作能力,并支持AMD EXPO內存超頻技術。用戶只需在主板BIOS中載入內存的EXPO超頻配置,保存重啟就可以一鍵將內存速率提升到DDR5 6400,其在DDR5 6400下的工作延遲為32-39-39-102,工作電壓為1.4V,為用戶在性能、容量、可靠性上都帶來極致體驗。
有力降低工作溫度
搭配恩杰海妖KRAKEN 360水冷散熱器
恩杰海妖KRAKEN 360水冷散熱器的水冷頭頂部內置了一塊1.54英寸LCD顯示屏,可以顯示處理器工作溫度或其他信息。
水冷頭采用純銅散熱底座,預裝了硅脂涂層,用戶可以直接安裝在處理器上。
最后,為保證處理器的工作穩定性,降低工作溫度,并為超頻創造條件,測試中我們搭配了恩杰海妖KRAKEN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這款產品采用了第七代ASTEK水泵,可以保證水泵在2800RPM高轉速下實現冷卻和靜音運行。其水冷頭由鋁制磨砂金屬外殼、純銅散熱底座組成。最值得一提的是,其水冷頭正面還內置了一塊1.54英寸LCD顯示屏,不僅可以顯示處理器的工作溫度,用戶還可以通過NZXT CAM軟件實時顯示用戶的自定義圖像或系統參數。
該散熱器的冷卻液導管由加固型尼龍編織套管提供保護,可增加耐用性,同時恩杰也承諾支持六年售后,漏液包賠。為加強散熱性能,這款產品采用了F系列靜壓風扇,采用FDB流體動力軸承,具有噪音低、性能強的體形。風扇尺寸為120×120×26mm,風扇官方風量范圍是27.77~64 CFM,風壓是0.5~1.08mmH2O,轉速為500~1200RPM,噪音只有18~23dBA。
測試說明
我們測試了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的兩種狀態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中的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 64核心處理器、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 32核心處理器在性能上到底有怎樣的表現。在測試前,我們首先對兩款處理器的性能狀態進行了了解。相信大家在使用普通消費級處理器時一般是開啟了PBO自動超頻功能,因為這也是AMD官方賦予其產品的一個基本功能,可以讓處理器無論是在單線程負載還是多線程任務時都工作在更高的頻率下,獲得更好的性能。
所以在測試時我們原本是準備對它們在均開啟PBO的狀態下進行測試,不過后續我們發現,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在開關PBO狀態下的性能、功耗差異較大,所以在對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的處理器性能、高負載測試中,我們都會測試關閉PBO、開啟PBO兩個狀態。而對于核心數量只有32顆、開關PBO性能差異不是很大,實際運行功耗也要低不少的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則只測試開啟PBO的狀態。
我們如何測試
在此次測試中為了更直觀地了解兩款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的性能水準、應用優勢,我們會將它們的處理器性能、專業應用測試成績同多款處理器對比,如之前擁有相同核心、線程數的銳龍線程撕裂者老產品,最新的消費級旗艦處理器,以及同銳龍7 7800X3D這樣的游戲處理器在游戲性能上也進行比較。畢竟根據《微型計算機》記著對AMD官方的采訪來看,雖然AMD推薦游戲玩家采用X3D系列處理器進行游戲,但對于需要多線程性能,有專業應用的用戶來說,如果想要放松一下玩玩游戲,那么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也是完全可以勝任的,因此我們也會簡單測試它們的游戲性能。
不過問題在于本次測試時間非常有限,且大部分對比處理器早已歸還廠商,所以我們將引用以前的測試成績,盡量搭建與之前測試時比較接近的硬件環境,并在部分測試中使用相同的老版本軟件進行測試。而在與當今的消費級旗艦處理器、銳龍7 7800X3D進行對比時,則均會使用較新或最新版本的軟件進行對比。
相對前幾代的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有多大提升?
答案令人驚喜
測試平臺硬件一覽
主板:ROG ZENITH Ⅱ EXTREME ALPHA(第二、三代產品使用)
? ? ?? ? 華碩Pro WS TRX50-SAGE? WIFI
處理器: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銳龍線程撕裂者3970X、銳龍線程撕裂者3960X、銳龍線程撕裂者2990WX、銳龍線程撕裂者2970WX、銳龍線程撕裂者2950X
內存:芝奇Trident Z RGB DDR4 3600 8GB×4(第二、三代產品使用)
? ? ? ? ? 芝奇ZETA R5 NEO 128GB DDR5 6400四通道內存
硬盤:三星950 PRO 256GB、PCIe 4.0 SSD(第二、三代產品使用)
英睿達T700 PCIe 5.0 NVMe SSD 2TB
顯卡:GeForce GTX 1080 Ti
首先讓我們來關注CPU-Z基準測試的成績,CPU-Z最大的好處在于雖然其版本不停地在更新,但依舊保留了幾乎每款被測試處理器都用過的“古老”測試模塊17.01.64基準測試,因此這也為我們較公平地對比各代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創造了條件。首先最為明顯的是各代處理器的單線程性能有明顯不同,采用Zen+架構的第二代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的得分大多在450~503之間,第三代產品則提升到500~550分。
而為了了解第四代產品的性能,在這里我們還引入了曾在測試DELL Precision 7865 AMD工作站時獲得的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5965WX處理器的性能。盡管它是一款24核心、48線程處理器,在多線程性能上對比不便,但它的單線程性能還是很能說明AMD的進步,在第四代產品上,處理器的單線程性能就提升到了630分左右。而在最新的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上,依靠Zen 4架構與更高的工作頻率,它們的分數均達到了720分以上。這能帶來什么好處?這將意味著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不僅更能更快地執行各類單線程應用,其多線程性能也勢必將得到大幅增強,畢竟每顆核心的性能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
如與同為32核心、64線程設計,基于Zen 2架構的銳龍線程撕裂者3970X、基于Zen+架構的銳龍線程撕裂者2990WX相比,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的多線程性能分別較它們提升了35%、76%。而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的情況則稍有些復雜,在沒開啟PBO的狀態下,它在CPU-Z單線程測試中能跑出更高的分數,但其多線程性能、運行功耗則被限制在349W左右,所以它的分數“只有”47729.5分,即便如此,它的性能也大幅領先同為64核、128線程的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達52.7%。一旦開啟PBO,解鎖短時間運行的功耗限制,其多線程性能更可再提升14.4%,達到驚人的54592.8分。顯然,Zen 4架構、TSMC 5nm FinFET生產工藝的采用的確有效提升了新一代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的性能。
而在其他幾款處理器基準測試軟件中,CINEBENCH R20處理器性能測試中、兩款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也體現出了相對3000系列產品的巨大進步。如在CINEBENCH R20處理器單核心渲染性能測試中,它們的成績都達到了730pts以上,而銳龍線程撕裂者3000系列處理器的單線程性能不超過530pts。這也讓它們在多線程性能測試中有比老產品好得多的表現,即便32核心、64線程的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都能擊敗64核心、128線程的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開啟PBO后的銳龍Threadripper 7980X更拿下42840pts的高分,無人能敵。
同時在魯大師5.15、SiSoftware Sandra 30.20處理器算術性能測試中也有類似的結果,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就能小勝或與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打平,銳龍Threadripper 7980X不管是否開啟PBO,都處在遙遙領先的位置。我們認為這個結果也是比較正常的,畢竟,銳龍線程撕裂者3000系列處理器采用的還是Zen 2架構,與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已相差兩代,工作頻率也不高,最高加速頻率不超過4.5GHz。
更好的處理器性能則讓兩款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在實際的科學計算、渲染、日常應用中也有更好的表現。如在可以調動處理器所有核心、線程參與計算的Corona渲染器1.3測試中,32核心銳龍Threadripper 7970X的所用時間甚至比64核心的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還少了1秒,相對同為32核心的銳龍線程撕裂者3970X更是遙遙領先。而64核心、開啟PBO后的銳龍Threadripper 7980X的所花時間則只有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的55%,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同時在wPrime 1.55 1024M計算中也有類似的結果,銳龍Threadripper 7970X就可以輕松擊敗一眾3000系列產品,銳龍Threadripper 7980X的計算速度位居前列。在PCMark 10 1.1.1722版測試中,盡管像電子表格計算、視頻編輯、圖片編輯這些日常應用負載可能不會調用處理器的所有線程參與工作,但由于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具有更好的單線程性能,所以它們依然具備顯著的優勢。而且從測試來看,可能部分測試更依賴單線程性能,因此加速頻率更高,可達5.3GHz的銳龍Threadripper 7970X則在PCMark 10的這三項測試中都位居第一。
對決消費級旗艦處理器
多線程性能、專業性能優勢明顯
測試平臺硬件一覽
主板:ROG MAXIMUS Z790 DARK HERO(酷睿使用)
華碩Pro WS TRX50-SAGE? WIFI
處理器: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酷睿i9-14900K
內存:金士頓Renegade叛逆者DDR5 7200 16GB×2(酷睿使用)、芝奇ZETA R5 NEO 128GB DDR5 6400四通道內存
硬盤:1TB NVMe PCIe 4.0 SSD(酷睿使用)
英睿達T700 PCIe 5.0 NVMe SSD 2TB
顯卡:NVIDIA GeForce RTX 4090
接下來我們還與目前最新發布的消費級旗艦處理器:酷睿i9-14900K進行了對比,可以看到,消費級處理器的長處一般在單線程性能上,但在多線程性能上,即便是其中的旗艦產品,它與銳龍線程撕裂者相比還是有巨大的差距。即便不開啟PBO,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在CINEBENCH R23多核心渲染性能上領先酷睿i9-14900K的幅度高達130%,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也有多達60%的領先優勢。在PerformanceTest 11.0處理器測試中,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在未開啟PBO的狀態就能獲得13萬分以上的整體性能,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的成績則逼近10萬分,而酷睿i9-14900K的成績則只有65213分。
更需關注的是,在實際的專業應用中,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擁有巨大的優勢,尤其是在可以調動所有計算線程的應用中。如在7-Zip處理器壓縮與解壓測試中,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的執行能力就領先了酷睿i9-14900K高達92%,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的壓縮與解壓縮性能則是讓所有對比產品遙不可及。
在Blender BMW寶馬汽車模型渲染中,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的渲染時間只有酷睿i9-14900K的58%,而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在開啟PBO后的渲染時間甚至可以控制在20s以內,疾如閃電。同時在那些無法有效利用處理器所有計算線程的AES加密解密、視頻轉碼測試中,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仍然擁有明顯的優勢。如在HandBrake 4K H.264視頻轉1080p H.265視頻測試中,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的轉碼時間也比酷睿i9-14900K少了半分鐘以上。原因在于雖然不是每個專業軟件都能完全使用64或128條計算線程,但一般它們能夠調用的計算線程數量都超過了32條,自然計算線程數多的處理器會有更強的表現。
在科學計算中一馬當先
AIDA64專業性能測試
我們還通過AIDA64的科學計算測試考察了兩款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的性能表現,該測試的一大優勢是不僅能考察處理器在各類計算中的性能表現,軟件還自帶了處理器性能數據庫,可以方便我們進行對比,以下都是它們開啟PBO狀態下的測試成績。
首先在FP64光線追蹤性能測試中,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仍在人意料中的一般遙遙領先,而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借助架構與工作頻率優勢,相對同為32核心的銳龍線程撕裂者3970X領先了高達100%,更把標稱為24顆核心的上一代消費級旗艦酷睿i9-13900K遠遠甩在身后。
而在使用SHA3-512哈希算法的處理器性能測試中,即便是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就能擊敗其數據庫里的所有產品,性能領先銳龍線程撕裂者3970X 104%,領先酷睿i9-13900K達137%。這也說明新一代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更適合用于密碼學、區塊鏈等領域。總之,在AIDA64的分支預測,各類精度的浮點運算、圖片處理等所有處理器性能測試中,僅僅是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就擊敗了其數據庫里的所有對手,至于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更是遙遙領先,由于篇幅有限我們就不一一展示了。這也再次說明,新一代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更適合進行專業應用,普通的消費級旗艦處理器是無法替代它們的,使用老一代銳龍線程撕裂者的用戶則可以考慮升級了。
為何這么強?
更強的緩存性能與DDR5 6400四通道內存系統也是一大幫手
我們認為,兩款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之所以有如此優異的表現,除了Zen 4架構和5nm生產工藝的使用,另一大助力者就是它們擁有更強的緩存性能,并支持四通道DDR5高速率內存。
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的緩存與DDR4?3600四通道內存性能
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的緩存與DDR5?6400四通道內存性能
首先從AIDA64緩存與內存性能測試來看,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的L1、L2、L3三級緩存的傳輸性能都遠遠強于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舉例來說其L1緩存的讀取速度比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快了24.3%,L2緩存的讀取速度比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快了64.5%,L3緩存的讀取速度更提升了高達836%!而且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的L1+L2+L3緩存總容量有324MB,也比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的292MB緩存總容量多,意味著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的緩存不僅可以存儲更多的數據,還能以快得多的速度傳輸給處理器。
而且即便處理器在緩存中沒有找到數據,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也擁有強不少的內存性能。如銳龍線程撕裂者3990X處理器所用的DDR4 3600四通道內存系統在AIDA64內存性能測試中,其傳輸帶寬連100GB/s都沒有達到,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所用的DDR5 6400四通道內存系統的傳輸帶寬則達到了最高187.55GB/s,其AIDA64內存讀取帶寬領先DDR4 3600四通道內存系統99.6%。即便是當今搶眼的DDR5 8000高速率雙通道內存系統,也與它在傳輸帶寬上存在較大差距,DDR5 8000雙通道內存系統的傳輸帶寬一般也就在120GB/s~130GB/s之間。
游戲我也行
與銳龍7 7800X3D對比游戲性能
當然,除了工作,任何正常人也是需要休息與放松的,那么新一代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的游戲性能到底如何?我們特意使用AMD主推的游戲處理器,擁有3D堆疊緩存的銳龍7 7800X3D與它們進行了對比。
測試平臺硬件一覽
主板:華擎A620M PRO RS WiFi主板(7800X3D使用)
華碩Pro WS TRX50-SAGE? WIFI
處理器: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銳龍7 7800X3D
內存:DDR5 6000 32GB(16GB×2)(7800X3D使用)
芝奇ZETA R5 NEO 128GB DDR5 6400四通道內存
硬盤:WD_BLACK SN850 SSD 1TB(7800X3D使用)
英睿達T700 PCIe 5.0 NVMe SSD 2TB
顯卡:GeForce RTX 4080顯卡
測試結果令人驚喜,除了在特別依賴處理器緩存的網絡游戲《最終幻想14,曉月之終途》中,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與銳龍7 7800X3D相比有一定差距,在《地平線:零之曙光》存在小幅落后外,其他游戲大作中,如《賽博朋克2077》《消失的光芒2,人與仁之戰》《看門狗:軍團》,三款處理器的游戲性能差距都很小,測試成績的不同幾乎可以視為誤差,這也的確說明,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具備不錯的游戲性能,用戶在閑暇之余也是可以將它們用于游戲的。
長時間滿載功耗不高,但需注意峰值功耗
開啟PBO的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在AIDA64 FPU烤機測試半小時后的工作溫度與功耗。
開啟PBO的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在AIDA64 FPU烤機測試半小時后的工作溫度與功耗。
最后我們則對兩款處理器的功耗與溫度表現進行了考察。我們觀察到,在都關閉PBO的狀態下,運行AIDA64 FPU烤機測試時,兩款處理器的封裝功耗就是按照它們的標稱TDP運行,均在349~350W左右,一旦打開PBO功能進行烤機,由于在PBO狀態下,它們的工作頻率更高,其功耗則會上升。其中銳龍線程撕裂者7970X的穩定烤機功耗上升到372W左右,烤機30分鐘后的處理器工作溫度在95.3℃左右,其每顆核心的工作頻率在4.1GHz~4.2GHz左右。而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的穩定烤機功耗上升到417W,烤機30分鐘后的處理器工作溫度在90℃左右,其每顆核心的工作頻率在3.2GHz~3.3GHz左右。
在短時間運行高負載時,PBO機制往往會將處理器頻率提升得比較高,伴隨而來的就是短時間內會產生較高的功耗,給電源帶來考驗。
看起來似乎烤機功耗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高,不過需要注意的是PBO的工作機制,它是根據處理器的工作溫度來調節頻率與功耗的,在剛剛執行一個高負載時,由于處理器溫度還沒升高,它可能將處理器的頻率提升到一個較高的頻率,如在執行CINEBENCH R23渲染測試時,它可以將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每顆核心的工作頻率都在短時間內提升到4.1GHz~4.3GHz左右,導致短時間內的處理器功耗飆升,峰值功耗達到600W以上,因此用戶仍最好為銳龍線程撕裂者采用高規格電源。
CPU-Z性能突破61000分,CINEBENCH R23突破12萬4000分!
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超頻測試
最后我們還對旗艦產品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進行了超頻嘗試,畢竟對規格最強的產品超頻,我們才有可能得到更能位居前列的分數,在前文中提到的“CPU-Z性能突破61000分”就是來源于此。用戶可以通過新版的RYZEN MASTER或主板BIOS對處理器進行超頻,在這里我們通過主板BIOS進行了快速超頻。對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的超頻并不復雜,仍是找到能夠穩定運行測試的處理器倍頻與電壓即可。
在超頻到5.0GHz全核心頻率下,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可以帶來非常漂亮的成績。
最終在50倍頻,也就是5.0GHz全核心頻率下,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可以完成這三大測試,并帶來非常漂亮的成績。如CPU-Z多線程性能達到61266.8分,CINEBENCH R23多核心渲染性能高達124759pts,CINEBENCH R20多核心渲染性能達到47877pts,遠遠超過各路對手。
96核心、192線程的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995WX也具備優秀的超頻能力,可以在全核心5.6GHz頻率下,將CINEBENCH R23多核心渲染性能提升到184028分。
當然用銳龍線程撕裂者7980X來沖擊世界紀錄還不是最佳選擇,因為頂級的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995WX 96核心、192線程處理器也具備超頻能力。AMD官方曾在美國奧斯汀總部為《微型計算機》記者現場展示了使用液氮對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995WX進行超頻,在全核心5.6GHz頻率下,其CINEBENCH R23多核心渲染性能可以達到恐怖的184028分!
提高生產力的利器
發燒友、主流工作站的好選擇
顯然,兩款AMD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為我們帶來了非常精彩的表演,它們不僅擁有遠超前代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 消費級旗艦處理器的專業性能與應用執行速度,也具備普通產品的優勢——能玩游戲、能超頻,再加上搭配TRX50主板后所帶來的強大擴展能力,對于追求性能的發燒友或是對安全性要求不是那么高的主流工作站用戶來說,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非常值得推薦。畢竟競爭對手自酷睿i9-10980XE處理器、X299主板發布后,很長時間內就沒有再更新其HEDT桌面處理器,對手在市場上銷售的少量用于工作站的至強W系列處理器在核心與線程數量上也無法匹敵。對于沒有搭建服務器條件,但需要強悍處理器性能的用戶來說,除了AMD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7000WX/7000系列處理器就沒有太多的選擇。
當然在價格上,無論是處理器,還是配套的主板、內存,它們那遠超普通產品的規格、做工意味著其售價肯定不會低,但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的最大意義就是提高用戶的生產力、將壓縮與解壓速度提升92%,將圖形渲染時間縮短到原來的55%,將一段短視頻的轉碼時間縮短半分鐘以上,對專業用戶而言,顯然這些都是非常誘人的指標,從工作效率來看,這都是質的飛躍。而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突出的生產力表現、內容創建能力性能其實早已得到不少影視行業巨頭的采用。
如兩屆奧斯卡獎得主、《沙丘》的視覺效果主管Paul Lambert先生就曾說過:“我們已經用EPYC服務器處理器和銳龍線程撕裂者Pro 5000WX處理器渲染了大量令人難以置信的畫面。”奧斯卡獎得主、Chaos公司聯合創始人Vlado Koylazov先生表示:“自從推出以來,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就提供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渲染性能。”
同時像國內的影視行業公司如追光動畫、MORE VFX、30秒懂車等知名企業也早已采用AMD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并在實際工作中如電影《刺殺小說家》《哪吒重生》的制作中廣泛應用,MORE VFX曾表示《刺殺小說家》的特效制作工作量巨大,比《流浪地球》還難很多。他們在使用原有的雙路圖形工作站進行毛發測試時,需要消耗3小時的時間,同樣僅僅是將處理器升級為銳龍線程撕裂者處理器后,不到1小時就能給出結果,對于制作方而言這就意味著一天能多干幾件事。
現在隨著新一代銳龍線程撕裂者7000系列處理器的問世,我們認為影視行業、動畫與視頻制作公司應盡可能地升級制作平臺,和AMD這樣深耕影視創作行業的軟硬件伙伴合作,畢竟效率的提升也能讓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創作效率與速度都能得到提升,并最終促進視頻產品品質的進步。
編輯:黃飛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