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 2018 年 3 月 6 日的高通股東會,是被稱為史上最大科技并購案博通收購高通案的正面對決。但就在距離高通股東會舉行前一天,在美國時間 3 月 5 日清晨爆出高通主動接受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調查,因而,CFIUS 下令要求高通延后股東會 1 個月靜待調查,引發市場嘩然。
博通也表示對高通在股東會前一刻接受 CFIUS 感到驚訝,高通隨即回應反駁,認為博通不應該感到驚訝,因為博通早已在此前數周就已遞交了兩份書面資料給 CFIUS 進行相關的調查。
這一樁并購案備受關注不僅僅是因為規模之大,更因為這樁并購案從 2017 年 11 月走到現在,一路上雙方攻防上演的劇情,幾乎可以比美被稱為史上最經典企業并購爭奪戰“門口的野蠻人”(Barbarian at the gate),不論是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或者是毒藥丸(Poison Pill)策略,都可以在高通與博通并購攻防中看到。
但先前幾回攻防下來,高通與博通互有往來,但卻也都沒有真正改變態勢,此一購并案情勢其實已然陷入僵局,只剩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在高通股東會上正面對決。本來在 3 月 6 號舉行的高通股東大會上,博通計劃是要提名 6 位董事會成員,如可以是博通在 11 席次的高通董事會中占據多數席位,進而取得通過收購案的主導權。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在 3 月初,高通發布消息表示,身為其前 30 大股東之一的 Parnassus Endeavor Fund,已決定將票投給高通提名的董事候選人,轉為支持高通既有公司派。但若推算時間,在高通宣布此一消息的同時,高通其實也已開始同時啟動向美國 CFIUS 表達愿意接受調查的意愿。
過去幾年,外界對于 CFIUS 最多的印象,都是在中國公司收購美國公司的戲碼中的黑臉角色,從華為到紫光等多家中國企業收購美國公司的合并案,都是在 CFIUS 介入之后告吹。而這一次,CFIUS 的箭頭指向的是,主要公司資產、人員、運作都在美國的一家新加坡注冊公司博通。
其實,博通在 2017 年 11 月正式向高通提出收購提議前,在一次博通 CEO Hock Tan 與特朗普會面的場合,Hock Tan 就已當場表示,將會把博通總部由目前的新加坡搬至美國,以響應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
只不過,博通總部遷回至美國的時點將會是在 2018 年 5 月份,在此之前,博通仍不是美國公司,收購高通的提案就必須受到 CFIUS 的審查。
而 CFIUS 在收到高通表示愿意接受調查之后,要求高通將原定于 3 月 6 日召開的股東大會延后一個月,未來一個月的調查重點,將會是調查競爭對手博通公司這次高達 1420 億美元的天價收購是否會威脅到美國的國家安全。
這一舉動可以說是十分反常,甚至有消息稱早在兩家公司接頭開始討論收購事宜的時候,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就已經保持了關注并進行了干預。而由此次事件所驟然提升的政治高壓空氣也開始四處蔓延,對于博通的接下來的行動估計會有更加嚴格的審查。
博通對此極為不滿,該公司隨后在美國時間 3 月 5 日上午發表了公開聲明,指責高通的舉動只是無意義的抵抗,而且博通已經同意美國政府的要求,要將總部遷回美國,而生效日將是在 5 月,屆時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在這宗并購中就沒有置喙的余地。
CFIUS 是由來自財政部和司法部的代表組成。或許是早就預料到政府機構會介入此次收購,所以有分析師很早就表示對此次收購不看好,認為即便高通股東同意了收購要約,這個案子依舊有可能會以反壟斷的理由被禁止。
但無論如何,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的介入的確為高通爭取到了一個月的寬限期,在這一個月當中,高通還有更多時間可以進行反并購的策略布局,畢竟從 2017 年底,博通招式層出不窮的的閃電戰其實讓高通有點招架不住。
為了保護自己家產不被惡意并購,高通可說是使盡了各種招式,除早在 2017 年底就宣告目前的 11 位董事會繼續參選,與博通提出的人選對抗外,同時也通過拉高報價,并同時聯合各家合作伙伴一起發聲抵制博通的并購行動,此外還制訂巨額補償金、籌劃股票回購以提高股價,并大幅提高 2019 財年的業績目標等手段,希望能讓博通知難而退,然而博通當家大老板 Hock Tan 也不是好惹的角色,除了動之以利,順著高通的勢頭提高報價,還增加了并購案一旦失敗之后必須付給高通的分手費金額,希望借此能打動高通股東的心意。
Hock Tan 的作法也被證實相當有效,部分高通股東倒戈站到了支持博通的一方。
博通CEO Hock Ta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