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稱:Cache
標準:Cache Memory
中文:高速緩存
高速緩存是隨機存取內存(RAM)的一種,其存取速度要比一般RAM來得快。當中央處理器(CPU)處理數據時,它會先到高速緩存中尋找,如果數據因先前已經讀取而暫存其中,就不需從內存中讀取數據。由于CPU的運行速度通常比主存儲器快,CPU若要連續存取內存的話,必須等待數個機器周期造成浪費。所以提供“高速緩存”的目的是適應CPU的讀取速度。如Intel的Pentium處理器分別在片上集成了容量不同的指令高速緩存和數據高速緩存,通稱為L1高速緩存(Memory)。L2高速緩存則通常是一顆獨立的靜態隨機存取內存(SRAM)芯片。
簡稱:DDR
標準:Double Date Rate
中文:雙倍數據傳輸率
DDR系統時脈為100或133MHz,但是數據傳輸速率為系統時脈的兩倍,即200或266MHz,系統使用3.3或3.5V的電壓。因為DDR SDRAM的速度增加,因此它的傳輸效能比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內存(SDRAM)好。
簡稱:DIMM
標準:Dual in Line Memory Module
中文:雙直列內存條
DIMM是一個采用多塊隨機存儲器(RAM)芯片(Chip)焊接在一片PCB板上模塊,它實際上是一種封裝技術。在PCB板的一邊緣上,每面有64叫指狀銅接觸條,兩面共有168條。DIMM可以分為3.3V和5V兩種電壓,這其中又有含緩沖器以及不含緩沖器兩種,目前比較常見的是3.3V含緩沖器類型,而DIMM還需要一個抹除式只讀存儲器(EPROM)供基本輸出入系統(BIOS)儲存各種參數,讓芯片組(Chipset)達到最佳狀態。
簡稱:DRAM
標準: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中文:動態隨機存儲器
一般計算機系統使用的隨機存取內存(RAM)可分動態與靜態隨機存取內存(SRAM)兩種,差異在于DRAM需要由存儲器控制電路按一定周期對存儲器刷新,才能維系數據保存,SRAM的數據則不需要刷新過程,在上電期間,數據不會丟失。
簡稱:ECC
標準: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on)
在處理單位作錯誤偵測和改正所有的單一位的誤差,也可以作雙位或多位的誤差核對與改正。
簡稱:EDO DRAM
標準:Extend Data Out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中文:EDO動態隨機存儲器
EDO DRAM也稱為Hyper Page Mode DRAM,這是一種可以增加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讀取效能的存儲器,為了提高EDO DRAM的讀取效率,EDO DRAM可以保持資料輸出直到下一周期CAS#之下降邊緣,而EDO DRAM的頻寬由100個兆字節(MB)增加到了200MB。
簡稱:EEPROM
標準: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中文:電子抹除式只讀存儲器
非揮發性存儲器。電源撤除后,儲存的信息(Data)依然存在,在特殊管腳上施加電壓,同時輸出相應命令,就可以擦除內部數據。典型應用于如電視機、空調中,存儲用戶設置的參數。
這種存儲器支持再線修改數據,每次寫數據之前,必須保證書寫單元被擦除干凈,寫一個數據的大約時間在2-10ms之間。支持單字節單元擦除功能。
簡稱:EPROM
標準: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中文:紫外擦除只讀存器
非揮發性存儲器。不需要電力來維持其內容,非常適合用作硬件當中的基本輸出入系統(BIOS)。允許使用者以紫外線消除其中的程序重復使用。
這種存儲器不支持再線修改數據。
簡稱:Flash
標準:Memory
中文:閃爍存儲器
非揮發性存儲器。是目前在可在線可改寫的非揮發性存儲器中容量最大的存儲器。支持再線修改數據,寫數據的速度比EEPROM提高1個數量級。
Flash應用于大容量的數據和程序存儲,如電子字典庫、固態硬盤、PDA上的操作系統等。
簡稱:FeRAM
標準:Ferroelectric random access memory
中文:鐵電存儲器
相對于其它類型的半導體技術而言,鐵電存儲器具有一些獨一無二的特性。傳統的主流半導體存儲器可以分為兩類--易失性和非易失性。易失性的存儲器包括靜態存儲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和動態存儲器D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SRAM和DRAM在掉電的時候均會失去保存的數據。 RAM 類型的存儲器易于使用、性能好,可是它們同樣會在掉電的情況下會失去所保存的數據。
非易失性存儲器在掉電的情況下并不會丟失所存儲的數據。然而所有的主流的非易失性存儲器均源自于只讀存儲器(ROM)技術。 正如你所猜想的一樣,被稱為只讀存儲器的東西肯定不容易進行寫入操作,而事實上是根本不能寫入。所有由ROM技術研發出的存儲器則都具有寫入信息困難的特點。這些技術包括有EPROM (幾乎已經廢止)、EEPROM和Flash。 這些存儲器不僅寫入速度慢,而且只能有限次的擦寫,寫入時功耗大。
鐵電存儲器能兼容RAM的一切功能,并且和ROM技術一樣,是一種非易失性的存儲器。鐵電存儲器在這兩類存儲類型間搭起了一座跨越溝壑的橋梁--一種非易失性的RAM。
簡稱:MRAM
標準: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中文:磁性隨機存儲器
磁性隨機存儲器是正在開發階段的,基于半導體(1T)和磁通道(magnetic tunnel junction-MTJ)技術的固態存儲介質,屬于非揮發性芯片。主要開發廠商有IBM、Infineon(英飛凌)、Cypress和Motorola(摩托羅拉)。其擦寫次數高于現有的Flash存儲器,可達1015,讀寫時間可達70nS。
簡稱:RAM
標準:Random Access Memory
中文:隨機存儲器
隨機存取內存,是內存(Memory)的一種,由計算機CPU控制,是計算機主要的儲存區域,指令和資料暫時存在這里。RAM是可讀可寫的內存,它幫助中央處理器 (CPU ) 工作,從鍵盤 (Keyboard ) 或鼠標之類的來源讀取指令,幫助CPU把資料 (Data) 寫到一樣可讀可寫的輔助內存 (Auxiliary Memory) ,以便日后仍可取用,也能主動把資料送到輸出裝置,例如打印機、顯示器。 RAM的大小會影響計算的速度,RAM越大,所能容納的資料越多,CPU讀取的速度越快。
簡稱:RDRAM
標準:Rambus DRAM
中文:Rambus動態隨機存儲器
這是一種主要用于影像加速的內存 (Memory ) ,提供了1000Mbps的傳送速率,作業時不會間斷,比起動態隨機存取內存 (DRAM ) 的200mbps更加快速,當然價格比要DRAM貴。雖然RDRA無法完全取代現有內存,不過因為總線 (BUS) 速度的需求,可以取代DRAM與靜態隨機存取內存 (SRAM ) 。 SDRAM的運算速度為100赫茲 (Hz ) ,制造商展示的RDRAM則可達600MHz,內存也只有8或9位 (bit ) 長,若將RDRAM并排使用,可以大幅增加頻寬 (Bandwidth) ,將內存增為32或64位。
簡稱:ROM
標準:Read Only Memory
中文:只讀存儲器
只讀存儲器,這種內存 (Memory ) 的內容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計算機與使用者只能讀取保存在這里的指令,和使用儲存在ROM的數據,但不能變更或存入資料。 ROM被儲存在一個非揮發性芯片上,也就是說,即使在關機之后記憶的內容仍可以被保存,所以這種內存多用來儲存特定功能的程序或系統程序。 ROM儲存用來激活計算機的指令,開機的時候ROM提供一連串的指令給中央處理單元進行測試,在最初的測試中,檢查RAM位置(location)以確認其儲存數據的能力。此外其它電子組件包括鍵盤 (Keyboard ) 、計時回路(timer circuit)以及CPU本身也被納入CPU的測試中。
簡稱:SDRAM
標準:Synchronous Dynamic RAM
中文:同步動態隨機存儲器
SDRAM的運作時脈和微處理器 (Microprocessor) 同步,所以可以比EDO 動態記憶模塊 (EDO DRAM ) 的速度還快,采用3.3V電壓(EDO DRAM為5V),168個接腳,還可以配合中央處理器 (CPU ) 的外頻 (External Clock) ,而有66與100MHz不同的規格,100MHz的規格就是大家所熟知的PC100內存 (Memory ) 。
簡稱:SIMM
標準:Single In-Line Memory Module
中文:單直列內存模塊
內存(Memory )模塊的概念一直到80386時候才被應用在主機板(Mother Board)上,當時的接腳主要為30個,可以提供8條資料 (Data) 存取線 (Access Line),一次資料存取 (Access)為32個字節,所以分為四條一組,因此80386以四條為一個單位。而今一條SIMM為72Pins,不過只能提供32字節的工作量,但是外部的數據總線(Data Bus)為64字節(bite),因此一個主機板上必須有兩條SIMM才足以執行龐大的資料(Data)處理工作。
簡稱:SRAM
標準: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中文:靜態隨機存儲器
SRAM制造方法與動態隨機存取內存(DRAM )不同,每個位使用6個晶體管(transistor)組成,不需要不斷對晶體管周期刷新以保持數據丟失,其存取時間較短控制電路簡單,但制造成本較高,單片難以做到DRAM那樣容量。
簡稱:VCM SDRAM
標準:Virtual Channel Memory SDRAM
中文:虛擬信道存儲器
1999年由于SDRAM在市場上大為缺貨,而由日本NEC恩益禧搭配一些主機板廠商及芯片組 (Chipset)業者,大力推廣所謂的VCM模塊技術,而為消費者廣為接受,日本NEC更希望一舉將VCM的規格推向工業級標準。VCM內存規格是以SDRAM為基礎觀念所開發出的新產品,并加強原有的SDRAM功能。昔日的SDRAM須等待中央處理器(CPU)處理完資料或VGA卡處理完資料后,才能完整地送至SDRAM做進一步的處理,然而VCM的內部區分為16條虛擬信道Virtual Channel),每一個信道都負責一個單獨的memory master,因此可以減少內存(Memory)接口的負擔,進而增加計算機使用者使用效率。 目前為全球第四大內存模塊廠商的宇瞻科技與日本NEC技術合作,在***推出以PC133 (PC133) VCM內存模塊為設計的筆記型計算機,由于VCM技術可以減少內存接口的負擔,以及本身低耗電的特性,相當適合筆記型計算機的運用,品質與一般個人計算機相較之下毫不遜色。
- 存儲器介(5210)
- 儲器介紹(5491)
相關推薦
存儲器的工作原理、分類及結構

不同的存儲器技術介紹 如何選擇正確的存儲器技術


半導體存儲器的介紹與分類


單板硬件設計:存儲器( NAND FLASH)


求助 數據存儲器 FLASH程序存儲器 FLASH數據存儲器的區別
存儲器的常見種類


存儲器工作原理及如何選擇存儲器品牌

兩種存儲器的介紹

存儲器結構分類介紹

存儲器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存儲器理解

51單片機系列--AT24C02(總線)

51單片機——存儲器

MCU的存儲器介紹

PLC系統存儲器與用戶存儲器的功能

電子管存儲器Selectron原理介紹合集

關于存儲器的分類與介紹

MCP存儲器以及MCP存儲器的應用介紹

磁阻隨機存取存儲器介紹


半導體存儲器有哪些類型

只讀存儲器有哪些類型及相變存儲器的詳細介紹

存儲器卡及半導體存儲器的分類介紹

單片機內部的三大存儲器介紹

工業計算內存模塊專用MRAM存儲器的介紹

存儲器和新興非易失性存儲器技術的特點


只讀存儲器分幾種

外存儲器有哪些

計算機的存儲器主要作用_計算機的存儲器的分類介紹

由淺入深介紹各種新型存儲器


PLC系統中的存儲器的作用及其分類介紹

S7 300存儲器的介紹

網絡存儲器十大常用功能介紹

S7-300CPU存儲器介紹及存儲卡使用

存儲器卡,存儲器卡是什么意思

MCP存儲器,MCP存儲器結構原理

基于DSP的雷達視頻信號數字采集與檢測

相變存儲器:能實現全新存儲器使用模型的新型存儲器

幾種新型非易失性存儲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