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路的核心器件是一只廉價的LM324四運放。四個運放分別接成同相低通放大器、反相放大器、電壓比較器以及單穩延時電路,完成了本電路的主要功能。
人體熱釋紅外線檢測部分,主要由菲涅耳透鏡和紅外接收傳感器RH構成。菲涅耳透鏡實際上就是一片可以透過紅外線的表面有一些特殊波紋的薄塑料片,當有人在它前面走過時,它會把人體釋放的連續的且位置移動的紅外線“聚焦”成一種能量強度變化的紅外線落在它后面的紅外接收傳感器RH上。它利用的主要是“干涉”的原理。紅外接收傳感器RH就可以把這種強度變化的紅外線信號變成低頻交流電信號,完成了由紅外線信號到交流電信號的轉變。這個低頻交流電信號的頻率取決于菲涅耳透鏡前紅外源的移動速度,一般在幾到幾十赫芝,當紅外源靜止時,也就是當人站在菲涅耳透鏡前不動時,它是偵測不到的。
紅外接收傳感器RH輸出的低頻交流信號送入圖中的第一個運放U1A進行同相放大。C1、C2、C3是高頻旁路電容,可以防止放大器對高頻雜信號進行放大。C3、C5為低頻交流通路。該級放大器的增益取決于R3與R2的比值。
第二個運放U1B構成一個反相交流放大器。通過R5、R6分壓將運放的同相端偏置在1/2電源電壓,以放大交流信號。C7為高頻旁路電容。該級放大器的增益取決于R8與R4的比值。
經過了兩級放大的幅度已經比較大了的交流信號送入到第三個運放U1C組成的電壓比較器的反相端。運放的同相端通過R10、R11分壓設置了約3.9V的參考電壓,此電壓還同時作為下一級U1D單穩電路的觸發閾值電平。光敏電阻RG接在比較器運放的(9)腳上,白一受光照,其阻值≤10kΩ,U1B輸出的交流信號的相對高電平經R9、RG分壓后到U1C的反相端(9)腳的電平仍比其同相端低,U1C保持輸出高電平,D1反偏截止,U1D單穩電路無觸發信號而輸出高電平,三極管BG保持截止,可控硅BCR門極得不到觸發電平而截止,燈不亮。
夜晚RG無光照時,其阻值≥1MΩ,對U1B輸出的交流信號的分流減小,這時U1C的反相端(9)腳輸入的交流信號的相對高電平就有可能高于其同相端(10)腳的電平,比較器U1C翻轉,通過D1對電容C9放電,U1D單穩電路翻轉并進入延時階段,其(7)腳輸出低電平使三極管BG導通,可控硅BCR導通,電燈點亮。只要人在菲涅耳透鏡前移動,C9就可能被反復放電,U1D的(7)腳就總是低電平,燈保持點亮。在人離開后,(8)腳恢復保持高電平,D1又截止,電源經W1對C9重新充電,當C9上的電壓高于(6)腳的3.9V時,單穩電路U1D又翻轉輸出高電平,延時結束,電燈熄滅。
在電燈點亮,即三極管BG導通時,發光二極管D4有電流流過而點亮,它是放在菲涅耳透鏡后面,從外面可以看到紅光,一方面比較美觀,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地叛定當燈失靈不亮時是燈泡壞了,還是電路有問題。如果LED點亮而燈泡不亮,可以斷定感應部分正常,很有可能是燈泡壞了。如果換了燈泡還不好,那就是可控硅壞了。
C10、R15、D2、D3、DW、C11組成了一個簡單的電容降壓的整流電源,得到6V直流電壓。由于與強電沒有隔離,維修時要注意防止觸電。
另外,在本電路的電路板制作時,站長忘記了在板中央留一個擰螺絲的位置,所以電路板做好后只好用膠粘在盒里固定。還有,電路原理圖上有一個R? 1K的電阻是我在作圖時不小心加上的,實際上沒有這個電阻。
- 紅外感應(25453)
- 外感應燈(5748)
相關推薦
多功能語音芯片,單芯片實現紅外感應+語音提示功能,WTV890-B004


多功能語音芯片,單芯片實現紅外感應+語音提示功能,WTV890-B004

Arduino人體紅外感應+繼電器+蜂鳴器

紅外感應皂液器控制板


紅外感應水龍頭控制板


選擇led紅外感應燈珠時需要避開的雷區


如何測試紅外感應燈珠的好壞


led紅外感應燈珠報價是多少錢


微波雷達感應與人體紅外感應的區別是什么


影響紅外感應器靈敏度的,是這些因素!


紅外感應燈 誤動作
紅外感應開關

紅外感應技術原理、類別及發展趨勢

4個典型技術應用方案合集,帶你初步了解紅外傳感器的具體應用

紅外感應開關接線圖_紅外感應開關安裝


LED人體感應燈的解析

如何調整紅外感應延時 淺談紅外感應延時電路設計

紅外感應延時開關原理分析 淺談紅外感應延時開關功能特性

紅外感應技術在節能型開關設計中的應用

采用紅外感應器開發接近感應系統

基于紅外感應技術電暖器的應用設計與試驗


有害氣體紅外感應及語音警示控制系統的設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