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8日的時候,高通低調的推出了驍龍670 SoC,從參數配置上來看,這顆SoC似乎是又是一款“擠牙膏”產品,它與驍龍710一樣都采用10nm LPP工藝,整體性能介于驍龍660~710之間,CPU部分的架構和驍龍710一致,但大核的主頻更低,GPU方面則也是比驍龍710的Adreno 616低一點點的Adreno 615。
OPPO R17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搭載驍龍670且上市銷售的手機,它也是本次驍龍670性能測試的主角。
參數配置
圖表來源Anandtech
從參數配置方面來看,驍龍670的整體架構和驍龍710一致,都是6顆小核Kryo 360+2顆大核Kryo 360,小核Kryo 360是基于A55的改版,大核Kryo 360則是基于A75的改版,而且都是10nm LPP工藝,兩者在CPU部分最大的區別就是大核的主頻。相比之下,驍龍660已經不是同一個世代的產物,不僅是14nm LPP工藝,而且它的4+4 Kryo 260架構在性能上也與670和710的相距甚遠。
GPU方面,三者分別是Adreno 512、615、616,基于Adreno的命名規則,第一位數代表系列,第二、三位數的數值越大,則性能越強,理論排行也是616》615》512。
其它方面:
三者都是支持雙通道1866MHz LPDDR4 內存,支持的最高內存帶寬都為14.9GB/s;
710和670的DSP芯片與驍龍845一致,都是Hexagon 685,而660的則是與驍龍820同款的Hexagon 680。
基帶方面,660和670都是X12 LTE,而710是X15 LTE。
跑分
CPU跑分
性能跑分方面,驍龍670的整體性能與理論性能非常接近,但可能是由于主頻以及大小核調控之間的差別,三者在多核跑分方面并沒有呈現710》670》660的理論結果。另外,由于660的主頻更高,因此在GeekBench多核成績上跑分最高的反而是搭載驍龍660的魅族15,但三者的多核跑分差距都很小。(同樣搭載驍龍660的小米6X在GeekBench跑分中也是以微弱的優勢領先于710和670,因此魅族15上的那顆660并不是個例外)
在RAR單線程和圓周率跑分上,670的表現也比660稍差,猜測原因可能是670的主頻低于660,而且670的核心頻率調控沒有那么積極。
GPU跑分
GPU跑分方面,670無一例外,成績穩穩的介于660~710之間,670的成績基本上是在660~710性能的中間值,670與710的差距小于660與670的差距。Adreno 615的性能十分接近于Adreno 616。
游戲
機型:R17 游戲:刺激戰場 時間:15分鐘
機型:魅族15 游戲:《絕地求生:刺激戰場》 時間:15分鐘
在《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當中,驍龍670的代表機型OPPO R17的畫質最高只能開到“高清”,而且最高幀數都被限制在了30幀。從15分鐘的游戲實測來看,無論是開車、進房間、跳傘還是奔跑,在不同的場景切換下,驍龍670的游戲幀率曲線都較為穩定,基本都是27~30幀在運行,絕大多數時候都是30幀的狀態。
驍龍660的魅族15,表現和R17差不多,雖然驍龍670的理論GPU性能更強,但因為《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這款游戲中它們都被鎖在了“高清畫質+30幀”,導致兩者無法拉開差距。
機型:R17 游戲:《王者榮耀》 深淵大亂斗5V5 時間:5分鐘
機型:魅族15 游戲:《王者榮耀》 深淵大亂斗5V5 時間:5分鐘
由于《王者榮耀》本身對SoC的性能要求較低,我們直接選用了深淵大亂斗模式來測試,測試的畫質都是最高,高清顯示、多線程模式均已開啟。無論是驍龍670還是660,兩者在最高畫質的情況下,基本都是60幀滿幀運行,團戰大多數維持在58~60幀,團戰掉幀情況較少,發生掉幀兩者也都能維持50以上。另外,兩者在商店購買裝備的時候都會出現掉幀,最低甚至到40幀,不過由于這個場景本身也不需要太高的幀率,對游戲體驗影響很小。
壓力測試
魅族15 CPU壓力測試 6分鐘
魅族15正面、背面最高溫度
在壓力測試方面,魅族15的那顆驍龍660大小核頻率一直處于上下波動的狀態,呈現出周期性的調控曲線。驍龍660的大小核頻率一直處于變化當中,很難達到兩者同時高頻,要么大核高頻小核低頻,要么小核高頻大核低頻,頻率上躥下跳,呈現明顯的周期性走勢,而在曲線最高點的位置,則是驍龍660大小核同時高頻的狀態,但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頻率馬上會下去,周而復始。
發熱方面,6分鐘測試后,魅族15正面最高溫度47.5℃,背面最高42.9℃。
小米8 SE CPU壓力測試 6分鐘
小米8 SE 正面、背面最高溫度
小米8 SE可以在系統中設置溫控模式,可設置為性能模式和默認模式,而且系統會提示在性能模式下,有可能會導致手機過熱,我們在本次測試當中使用的是默認模式。
小米8 SE這顆驍龍710的表現非常迅猛,即便是默認溫控模式,在6分鐘測試中,它幾乎是全程高頻,大核維持2.2GHz,小核維持1.7GHz。而圖中曲面有兩處低谷是“CPU監控App閃退了,因此筆者切回桌面,重新打開了監控”所導致的。不僅如此,小米8 SE在測試跑完后,其手機的發熱也很低,正反兩面的機身溫度最高也才39℃。
R17 CPU壓力測試 6分鐘
R17 正面、背面最高溫度
驍龍670在這個壓力測試當中的表現非常異常,是全程小核鎖定1.6GHz,大核鎖定1.5GHz,大小核都達不到滿血狀態,但奇怪的是在測試結束后,它的頻率立刻就上去了,直接飆到小核1.7GHz,大核2.0GHz的滿血狀態,表現十分怪異。也許。..。..這可能和初期的系統有關。
R17 刷微博時的CPU調用
R17王者榮耀團戰時的CPU調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CPU壓力測試的時候驍龍670無法達到高頻狀態,但若是在騰訊視頻、微博、淘寶、QQ、微信等等常用的App當中,驍龍670是可以正常的維持高頻運行,特別是在用戶快速滑動信息流的時候,而在游戲當中,它的大小核頻率都是維持高頻狀態的。
總結
從測試結果來看,驍龍670就是個驍龍660的迭代更新版,特別是驍龍670的CPU部分,總體上是與660持平,雖然在CPU壓力測試當中它的頻率上不去,但在日常使用和玩游戲時,它的大小核頻率調控還是沒問題的。
由于驍龍670、660是定位中端的SoC產品,它們的機型所對應的游戲版本也是保持了中檔的游戲畫質特效,雖然670的GPU跑分成績要比660強20%左右,但還需游戲開發商在后期進行更高畫質的適配。
對于習慣了每代百分之幾十性能提升的我們,驍龍670就顯得有點擠牙膏了。它CPU提升不大,GPU提升在20%左右,其優勢主要是功耗和溫度控制。10nm工藝和2+6的核心結構,讓它的性能有小幅提升的同時,溫度和續航上都有一定的提升。
-
高通驍龍
+關注
關注
7文章
1228瀏覽量
442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高通展示驍龍數字底盤產品組合的最新成果
華碩發布兩款搭載驍龍X平臺的全新AI PC
高通發布全新驍龍6 Gen 4移動平臺
高通推出驍龍8至尊版

Chrome瀏覽器優化Android性能,驍龍8至尊版表現突出
榮耀MagicBook Art 14驍龍版亮點一覽
驍龍8至尊版性能實測:自研Oryon?CPU實現45%性能與能效提升

驍龍峰會亮點:自研Oryon CPU首次同時登陸手機、汽車

高通驍龍汽車新方案:CPU性能躍升3倍,AI性能狂飆12倍
高通發布汽車新品:驍龍Ride至尊版平臺
性能提升45%!高通推出驍龍8 Elite,首款采用Oryon 核心的移動SoC

性能提升45%!高通推出驍龍8 Elite,首款采用Oryon 核心的移動SoC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