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這個本該熱火朝天的招聘季,有些涼。
京東優化10%高管
滴滴裁員2000
人人車破產……
就業寒冬人人自危,但唯獨“人工智能”行業的招聘人數只增不減。
據Boss直聘的平臺數據顯示,從2016年開始,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需求正以每年5倍的速率增長。
很多“AI獨角獸”從18開始擴大校招范圍,甚至直接從名校重金“搶人”———就在互聯網招聘開始遇冷的18年11月,一條“應屆AI博士起薪80萬”的新聞上了頭條。人家才剛畢業,工資已吊打在IT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的老兵。不少人會想:憑什么啊?
憑兩個字:稀缺!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工信部教育考試中心副主任周明曾向媒體透露,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要超過500萬!
而據領英發布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基于領英平臺的全球AI領域技術人才數量超過190萬,其中美國相關人才總數超過85萬,高居榜首,而中國的相關人才總數只有5萬多人,位居全球第7。
AI人才存量小、需求旺盛,對于名校、高學歷人才來說,應屆80w起薪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AI人才如此稀缺?
【一】
相關人才政策還未完善
雖然早在2017年,國務院就將“人工智能”首次列入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但在今年1月底,人社部才公布了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等15個新職業。
相關的人才認證標準和崗位政策也才相繼開始制定,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AI人才的供給。
【二】
AI人才學歷門檻高 高端人才少
在擔當“人才輸血管道”的高校,AI人才的培養才剛剛起步。
如清華、中科大、西安交大等985名校,在2018年才陸續開始設立人工智能學院和研究院,全國投入人工智能研究的高校總共才30多所。
尷尬的是,受到企業高薪酬、大數據研究條件的誘惑,校園AI師資流失率也在不斷加劇,高校AI師資持續匱乏。
但在需求端,AI人才的專業要求學歷卻是研究生起步,這就意味著第一批AI人才大量進入人才市場起碼還需要7年,人才吃緊短期內很難彌補。
除了薪資高、增長快,AI的行業前景同樣看得見:
1
國家對AI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
2017年7月8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之后,AI發展由此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同年底,科技部也發布了“人工智能發展三年規劃”,并在幾個關鍵領域給出了“國家隊”,比如百度的自動駕駛、騰訊的計算機視覺醫療診斷。
目前,中國人工智能論文總量和被引用數量均為全球第1、人工智能領域的融資額全球第1。
而唯一能和中國在AI領域競爭的“美國”,也開始升級自己的AI戰略。今年2月11日,特朗普親自簽署行政令——“美國人工智能倡議”(American AI Initiative)。該倡議旨在從國家戰略層面重新分配資金,以創造新資源及國家重塑技術的方式,來促進美國AI產業的發展,并力爭位居世界領先水平。
“在傳統科學領域,中國科學家要趕上美國或歐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計算機科學是一個相對較新的事物,年輕人可以競爭,中國人可以競爭。”MIT &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所長Eric Lander上周在《波士頓環球報》發表社論,警告說美國在人工智能方面至多領先中國6個月。他寫道:“中國在掀起人工智能革命方面作用有限,但正在以驚人的進展追上來!”
2
中國是數據時代的“沙特阿拉伯”
我們都知道,AI的主要構成要素集中在兩方面:算法和數據。在算法層面,全球的分享很充分,但在數據方面,中國有著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優勢。
由于人口眾多,在線商務和社交網絡活躍等因素,中國在近幾年積累了大量數據,而數據是深度學習系統的命脈(人工智能系統的訓練需要大量數據來完成),海量的數據優勢正在演變成為中國AI產業發展的加速器。
3
“大廠”們相繼切入AI賽道
2017年,聯想、百度相繼宣布“All In”AI,同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計劃在三年內投入150億美元,在四個國家建設7個實驗室,重點是量子計算和人工智能……
在轉型AI的賽道上,得益于數據資源的壟斷優勢,這些高市值互聯網大廠在AI人員需求、硬件需求和資金投入方面也將同樣位居前列。
AI人才畢業就進大廠,已是大勢所趨。
一個行業最大的機會往往藏在最開始起步的幾年,愈往后,愈是紅海。同樣,十年前,中國最好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可能會尋求在硅谷工;但現在,得益于龐大的市場藍海,越來越多的人正留在中國,振興中國的AI產業。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對了行業,至少能少奮斗10年!拋開意義不談,工作的本質其實是用時間去換取金錢。怎樣才能讓我們的8小時更值錢?我想選項已經擺在眼前——切入AI的賽道。
抓住了人工智能的風口,就抓住了下一個實現財富自由的機會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5文章
11251瀏覽量
106575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306瀏覽量
280627
原文標題:人人自危的互聯網寒冬,這個行業卻在偷偷“搶人”
文章出處:【微信號:High-end_Storage,微信公眾號:高端存儲知識】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國產核心板:工控品質+自主生態,助力工業未來
安科瑞AEV系列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在地下車庫、停車場的應用

中企出海財務合規難?交給「云+AI」來破局

MEMS替代傳統傳感器是大勢所趨嗎?
GPU渲染才是大勢所趨?CPU渲染與GPU渲染的現狀與未來

為什么講MEMS替代傳統傳感器是大勢所趨?
算力大模型持續火熱誰來為智算中心降降溫
把握關鍵節點,美格智能持續推動端側AI規模化拓展

把握關鍵節點,美格智能持續推動端側AI規模化拓展

標貝科技:AI基礎數據服務,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底層支撐

飛凌微CEO邵科:車載視覺處理新品助力智駕視覺系統升級,端側AI應用加速落地

暖水毯/取暖毯語音識別控制芯片IC方案

降本增效大勢所趨,電控MCU內卷加劇,本土廠商如何破局?

天合光能:TOPCon組件成為主流,700W+大勢所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