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系列手機,很多人腦海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商務”。確實之前該系列手機的定位就是如此。追溯到最早的Mate手機,2013年在上面世,6.1英寸屏幕、4050mAh大電池等等,這是Mate系列的開山之作。可能很多人都不屑,6.1英寸很大么?你要知道,那時候是5.0英寸橫行的年代,華為就開始推出,除了華為深厚的技術支持外,也彰顯了其遠見前瞻性。
要說Mate系列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手機,無疑就是Mate 7了,該機有多火?沒經歷過也許你不會知道,不是耍猴,是真的多次缺貨。這款手機發布之后,受到了全球消費者的熱烈追捧,當時Mate 7售價2999元起,后來火的一塌糊涂,官方調高了起步價為3699元,但是依然抵不住消費者的購買熱情,即使市場價炒到5000元左右依然供不應求,當時華為Mate 7取得了國產手機在高端手機上前所未有的成績。
HUAWEI Mate 20 Pro能說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很多特點可以說是前無古人,或許可以引領未來手機的潮流風向。鑒于篇幅的原因,今天我們就選擇一點和大家聊一聊,就像標題所說的一樣,揭開HUAWEI Mate 20 Pro的設計之秘。
華為Mate 7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說偶然是當時業界集體成績下滑,國際品牌比如等都有著下滑趨勢,但是按壓式指紋識別和金屬機身在三星面前也有一戰之力。必然則是華為一直以來的堅持和強大的技術積累,總有一天會站在手機行業的巔峰。說得容易做起來難,沒有過硬的實力,即便擁有機遇也抓不住。
今年的HUAWEI Mate 20 Pro,其外觀設計集合了全球設計領域里面最好的力量。據悉,從概念設計、選型設計開始,海外studio,日研、美研、法研等華為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研究機構均參與其中.
“翡冷翠”,一個陌生的名字,坐落于意大利中部的藝術名城佛羅倫薩曾經有一個優美的名字,詩人徐志摩曾根據意大利語“Firenze”的發音,將其首譯為“翡冷翠”,并在思念中寫就了著名的《翡冷翠的一夜》,為“翡冷翠”增添了一份浪漫與文藝。
文藝復興時期,提及“翡冷翠”,人們到的除了悠久的文藝氣息與浪漫的詩意,還有沁入心靈的色彩感。這座城市的官邸教堂專用一種綠紋大理石,加上房屋上深綠色的百葉窗,將城市點綴得如同一顆優雅冷艷、深沉多情的翡翠。
此次,HUAWEI Mate 20 Pro給我們帶來了這一新配色,注入了一份對經典與傳統的致敬,展現出了極致科技與文藝經典跨越時空的“碰撞”,也讓未來科技融入了人文溫度。這個新配色不像漸變色那么驚艷,反而更加低調有內涵,越看越好看,這種感覺很難用語言來描述,就好像有魔力一樣,為你打開一扇色彩新世界的大門。
除了新顏色之外,HUAWEI Mate 20 Pro在背部工藝上也有著突破。據悉,機身采用了級黃光蝕刻工藝,靈感來自加工芯片的蝕刻工藝。多層光學結構和微米濾光晶體,為HUAWEI Mate 20系列帶來了40微米極細立體深度紋理的醉人手感。當處于不同光線角度的時候,獨有的紋理設計,呈現出細膩如絲的觸感和精致如羽的觀感。
除了擁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外,這些立體深度紋理還能起到防指紋、防手汗的效果,使得機身不易滑落、磨損,久用如新。
工藝往往體現在細節之處,HUAWEI Mate 20 Pro的八曲面設計是最讓我鐘愛的地方。布局簡潔、大氣方正之余,有了一種科技與自然相交融的流線之美。在保證視覺效果的同時,手感上也有著極大的提升。背面后置攝像頭居中、中軸線排布、上下左右對稱,體現出了Mate系列對對稱美學的一貫堅持。
既然說起了“超跑之眼”,那就不得不提保時捷了,華為和保時捷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了,其默契程度毋庸置疑。保時捷919 Hybrid與“極致科技”的HUAWEI Mate 20 Pro,在各自行業都代表了技術創新的最高水準,都對標志性外觀設計有著自己的態度,二者氣質驚人的匹配.
據悉,HUAWEI Mate 20 Pro的矩陣多焦影像系統有著和保時捷“四眼車燈”有著極為相似的設計歷程。這一設計可以說是前無古人。長焦、廣角、超廣角和閃光燈矩陣排列,表面上是簡單的排列,但是對工業設計、堆疊架構、技術實現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或許今天的不被看好,未來將會掀起新一輪的跟隨。
在HUAWEI Mate 20 Pro發布之前,網上很多人對該機的后置攝像頭褒貶不一。但是,當你真正拿到這款手機的時候,所有不切實際的荒謬言論都不攻自破,講真,這個攝像頭設計真沒有他們說的那么不堪,反而有著一種獨特的美。
華為把這種攝像頭設計稱為矩陣多焦影像系統,靈感來源于“超跑之眼”,這一設計可以說是前無古人。長焦、廣角、超廣角和閃光燈矩陣排列,表面上是簡單的排列,但是對工業設計、堆疊架構、技術實現都有著極高的要求。或許今天的不被看好,未來將會掀起新一輪的跟隨。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257瀏覽量
2563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HarmonyOS AI輔助編程工具(CodeGenie)代碼智能解讀
蘋果A20芯片的深度解讀
NVIDIA B30芯片的核心解讀
PCM1680 does not support a board-to-board interface不支持板對板的是怎么解讀?
n型焊接頭知識解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