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
日前,中國信通院正式發布“2025云計算十大關鍵詞”,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對“2025云計算十大關鍵詞”進行了解讀。
十大關鍵詞分別是:
超大規模智算集群、大模型推理云服務、智能體、大模型工程化交付、大模型一體機、云終端、智能混合云、云卓越架構、央國企“云+AI”、云計算出海。
202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并重點落實在產業賦能方面、終端應用方面和場景培育方面的工作。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術快速發展,它們和云計算深度融合,形成了“云+AI”的模式,正成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基于對云計算產業的長期研究與觀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認為,以下十大關鍵詞充分凸顯云計算產業發展最新趨勢。
關鍵詞1:超大規模智算集群
聚焦聚焦支撐萬億參數模型訓練,加速下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隨著大模型訓練參數突破萬億,其對底層計算的需求也在進一步升級。超大規模智算集群,正成為AI發展的關鍵要素。第一,超大規模智算集群的建設,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在Transformer架構持續主導的發展范式下,大模型訓練的算力需求,每3.5個月就翻一番。未來還會陸續擴展萬卡規模。第二,超大規模智算集群是下一代AI產業發展的基礎。通過芯片、服務器間的高速互聯,以及對AI框架、算法、模型、數據等技術和資源的整合,再加上大規模算力調度技術,能夠降低AI使用門檻,實現產業AI化。第三,我國超大規模智算集群的建設和發展,需要走“中國路徑”。根據國家戰略,因地制宜部署超大規模集群試點,支撐超萬億參數大模型的訓練。產業鏈要一起攻關卡間、機間高速互聯,構建從萬卡到百萬卡的擴展能力,補齊智能化運維工具鏈的短板,推動產業在軟硬件適配、超智融合、集群性能優化等方面。
關鍵詞2:大模型推理云服務
大模型推理云服務性能提升,AI Token成本持續優化
大模型推理云服務,正成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的關鍵引擎。它既能解決大模型的算力消耗問題,又能降低企業接入大模型的技術門檻和成本負擔。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第一,“百模大戰”中,預訓練性能提升變慢,推理優化成為競爭焦點。從多模態模型到向量檢索增強,再到多專家架構與推理可視化,大模型與云結合的下半場從原來的預訓練階段,全面進入推理強化新階段。第二,云服務領域中,“芯片-框架-模型”三位一體,共同優化大模型推理性能。芯片是硬件心臟,提供算力和顯存資源,決定了推理系統的性能上限。推理框架是軟件加速器,能夠充分釋放芯片潛力。模型是應用大腦,通過結構優化,把推理能力融入模型,實現高效推理。第三,云原生大模型推理占比超八成,開源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在預填充這個計算密集階段,靠容器化架構彈性擴縮容。在解碼這個顯存帶寬瓶頸階段,靠GPU異構資源隔離和模型冷啟動優化。
關鍵詞3:智能體
智能體向Agentic AI躍遷,重構企業智能化新范式
2025年,被稱為智能體元年智能體已經進化,具備了自主規劃、協作代理和系統協同的能力,成為了真正的智能實體,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單一任務到協作代理,Agentic AI誕生了。隨著大語言模型能力不斷提升,智能體也在進化,協作模式讓智能體可以處理更復雜、更專業的任務。它們真正成了人類的數字代理助手。二是Agentic AI的通信協議,重構了智能體的各種交互。包括智能體內部、智能體之間,還有和用戶的交互。MCP、A2A、AG-UI這些通信協議,共同構成了Agentic AI生態的“通信高速公路”。三是從技術賦能到業務重塑,智能體深度融入企業業務邏輯。智能體的價值,不只是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們能重塑企業的業務模式和流程。只有讓智能體深度融入企業的商業模式。
關鍵詞4:大模型工程化交付
AI云助力大模型工程化落地,全棧專業交付服務價值凸顯
工程化,一直是技術產業化的必要手段。人工智能應用需要智能算力支持,AI云為大模型工程化交付提供了技術底座支持。這包括硬件層、軟件層、模型層、應用層等全棧產品服務。不過,企業在應用大模型時,面臨不少復雜技術環節。像數據處理、模型架構設計、算法優化、性能瓶頸等,這些都給大模型的開發和應用帶來了較大技術挑戰。大模型工程交付專業技術服務應運而生。云廠商、第三方管理服務商等,開始提供圍繞大模型運行全生命周期的專業技術服務。包括模型咨詢、數據工程、模型部署、模型應用開發以及模型工程優化方面等全棧交付技術服務,實現模型高效落地和持續優化。
關鍵詞5:大模型一體機
大模型一體機構建AI普惠新生態,賦能多場景深度落地
大模型一體機受到產業界廣泛關注。它讓AI的落地應用更加普惠。預裝環境模型,省去了調參步驟;軟硬件協同,降低了成本;本地化部署,保障了安全合規。市場方面,各類企業都在布局大模型一體機,整個市場正在加速向“場景深耕”演進。技術方面,大模型一體機從“硬件堆砌”走向了“智能融合”。從硬件層面預裝了適配芯片的環境,省去了部署調試的周期。模型層面內置了千億參數大模型,通過動態顯存壓縮技術。安全層面通過全鏈路加密和可信執行環境,滿足了數據不出域的合規要求。場景方面,企業競逐大模型一體機,掀起了新熱潮。如在科研領域,通過預置學術工具鏈和領域知識庫,提升了科研人員的成果調研效率。
關鍵詞6:云終端
云終端成為云計算觸達用戶的關鍵載體,重塑終端智能生態
云終端重塑了人機交互的方式。同時,它還承載著“彈性供算、智能協同、多端互通”等能力,正在構建“云+端+智”融合的生態新格局。具體來看,有三個方面。第一,云終端的技術模式在加速演進,正逐步從“設備為中心”,轉向“服務為中心”。以前說終端,主要是“設備為中心”。靠本地芯片計算,靠本地系統運行。當前終端的計算和存儲,越來越依賴云,轉向了“服務為中心”。第二,云終端的形態不斷豐富,在辦公、工業、交通、醫療、消費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這些終端,既有本地運行能力,又能和云端協同。部署方式更靈活,適配性也明顯增強。第三,云終端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這推動了人機交互方式的變革。現在,很多終端都集成了大模型,具備了語音交互、內容生成、智能推薦等能力。
關鍵詞7:智能混合云
高效訓推大模型廣泛部署,AI+混合云實現行業落地賦能
智能混合云的核心優勢,主要從技術架構和行業應用兩方面來看。技術架構方面,它實現了從資源混合到能力混合,能讓模型能力更廣泛地發揮作用。一是云邊協同技術。數據、模型能力,能在公有云、私有云、邊緣云等不同環境間無縫流轉。二是高性能基礎設施底座。通過異構算力抽象統管、跨云網絡協同、跨域數據融合的智能混合云基礎設施,提供原生混合的運行環境。三是智能調度引擎。基于AI的資源預測能力、策略引擎和統一API網關,共同支持智能混合云實現跨云資源動態編排。行業應用方面,需求多元化與行業專屬化,驅動著AI混合云的行業實踐。金融行業,通過智能混合云實現“數據本地留存,風險模型云端訓練”。制造行業,比如智慧工廠,采用智能混合云架構,兼顧邊緣端設備數據收集,和云端預測性維護模型的訓練。
關鍵詞8:云卓越架構
卓越架構助力解決深度用云難題,五大支柱協同提升服務效能
隨著企業對云服務的應用不斷深化,產業正面臨從“用云”向“用好云”的轉型。云卓越架構通過系統性設計與優化,為企業破解用云困境提供整體性解決方案。它以穩定性、安全、性能、成本、運營運維五大支柱為核心支撐,實現多維度協同發力。一是穩定性方面,設計高韌性架構,提升系統抗風險能力。二是安全方面,構建全鏈路防護,減少安全合規風險。三是性能方面,動態調優資源配置,避免負載失衡,通過性能分析和結果優化,實現云資源的按需分配與高效利用。四是成本方面,合理規劃資源成本投入,通過賬單、報表清晰呈現支出明細,實現資源與成本的最優匹配。五是運營運維方面,保障云服務全生命周期有序進行。以明確組織架構、規范制度體系、打造專業運維團隊為基石。
關鍵詞9:央國企“云+AI”
央國企”云+AI ”從“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轉向“智能化云上應用”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專項行動。這讓央國企的用云重心,從“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逐步轉向“智能化云上應用”。這一戰略躍遷的深化,正加速推動央國企行業智能化應用,成為新的藍海。先看供給側。“云+AI”賦能央國企各層級業務,實現數字化增效協同建設。云服務商聚焦成本優化與業務效率提升,打造“云+AI”融合平臺及解決方案。再看需求側。“云+AI”已成為央國企數智化轉型的關鍵解決方案。回望過去一年,央國企圍繞上云,完成了四件事:資源集約化、數據價值化、安全體系化、技術敏捷化。
關鍵詞10:云計算出海
云計算企業加速海外布局,全球化戰略開辟增長新藍海
近幾年,海外新興數字經濟市場的高速發展,將云計算出海推向了新高度。中國云企出海已經顯現出規模效應。從市場規模看,2024年,中國云計算企業出海市場規模達到472億元,增速超過40%。從業務占比看,出海企業的海外市場占比,從10%到50%不等。從服務范圍看,中國云廠商已經為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公有云服務。云計算出海形成了四大典型路徑。第一,基礎設施全球化布局。第二,敏捷響應與本土化服務。第三,需求驅動,與中資出海企業深度綁定。第四,AI與云雙向賦能,構建全球化云服務新生態。出海的大模型企業,需要云計算提供的海量算力資源,來滿足海外訓練和推理需求。同時,出海的大模型也吸引了全球開發者加入,為云計算企業拓寬了生態合作網絡。
何寶宏表示,AI、大模型等技術發展得如火如荼,云計算已經成為企業主動擁抱智能、激發第二增長曲線的先決條件。中國信通院會緊跟云計算的發展趨勢,緊盯行業智能化轉型的痛點,持續推動AI云等先進技術落地應用,也會搭建各方溝通交流的橋梁,促進知識共享流通。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980瀏覽量
140530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476瀏覽量
281188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3191瀏覽量
414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中軟國際入選中國信通院AI Agent智能體產業圖譜1.0
大華問數智能體一體機通過中國信通院權威評測認證
永貴科技榮獲2025中國充換電行業十大充電槍品牌
萬里紅入選中國信通院大模型應用交付供應商名錄
華為發布2025數據中心能源十大趨勢
首批首家!DataCanvas Alaya NeW智算操作系統通過中國信通院“大模型計算資源調度平臺” 標準評測

華為發布2025充電網絡產業十大趨勢
華為正式發布2025智能光伏十大趨勢
華為發布2025智能光伏十大趨勢
中國信通院魏亮:2024人工智能產業十大關鍵詞解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