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發改委印送了《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其書面意見反饋截止于5月25日。發改委將再根據反饋意見進行調整和修改,預計此規定將于年內正式出臺。
期間,投資司、產業司還在23日召開了裝備制造及汽車產業投資形勢專題座談會,圍繞當前裝備制造及汽車產業投資情況、面臨的主要問題等進行了重點討論,并對如何提高裝備制造及汽車產業供給質量、優化供給結構、促進民間投資等方面提出了措施建議。
有新造車從業者認為,該新政的推出,預示著新造車企業的洗牌開始提速,只有真正能將車型量產,并規模銷售的玩家才能真正上岸。具體看,《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從項目類型、參與者的角度出發規范了汽車產業投資,新政出臺,將從技術、資金、信譽、股權配比等方面提高新造車準入門檻,并對擴產項目進行嚴格審核,結果將是拔高龍頭玩家優勢,向優勢企業集中資源配置,加速國產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洗牌、提高準入門檻。
以下為整理呈現的干貨:
為什么要規范汽車產業投資
▲財政部曝光的5個典型騙補案例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性產業,并且正面臨著產業變革——電動化、智能化、國際化。
目前,盲目建設和無序發展等市場主體投資行為,或者說以圈錢為目的的投機亂象(比如騙補,比如PPT造車),對汽車產業變革的早期發展非常不利。與此同時,資本和市場對傳統燃油汽車的青睞為電動化、智能化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加強汽車產業投資管理,有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資源合理配置,增強核心競爭力,建設汽(wan)車(dao)強(chao)國(che)。
限制燃油汽車投資
▲《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燃油汽車整車項目布局
▲全球各國禁售燃油車時間規劃表
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質疑不絕于耳。為了引導產業資源配置,《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投資項目(包括傳統燃油汽車、普通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以發動機作為驅動動力的汽車投資項目)進行了限制:
禁止投資項目
發改委建議禁止的燃油汽車投資項目包括新建獨立燃油汽車整車企業,現有汽車整車企業跨類別(乘用車-商用車)建設燃油汽車生產能力,未列入國家區域發展規劃的現有燃油汽車企業整體搬遷至外省份,燃油汽車僵尸企業股權變更。
限制擴能項目
發改委認為,現有汽車企業擴大燃油汽車生產能力投資項目,應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上兩個年度汽車產能利用率均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上兩個年度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均高于全行業平均水,上兩個年度研發費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高于3%,上年度汽車出口量占比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項目所在省份燃油汽車僵尸企業清理工作全部完成,且上兩個年度汽車產能利用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除符合上述條件外,燃油乘用車擴能投資項目相關企業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應滿足國家標準和有關規定的要求,異地新建擴能投資項目建設規模不低于15萬輛且企業現有各生產單位上年度產量均不低于30萬輛。
翻譯一下:對經濟貢獻小的燃油項目就別玩了,僵尸企業沒清干凈的省份也別玩了;產能利用率高的大車企(乘用車),如果愿意認真研發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并滿足平均燃料消耗量國家標準,還是可以進行大規模擴產計劃的。
限制新能源膨脹
▲《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新能源汽車整車項目布局
▲別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看客觀的歷史實力
新能源,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無疑還是被鼓勵的,但需要嚴格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管理,防范盲目布點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投資項目之“地圖炮”
發改委認為,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含現有汽車整車企業跨乘用車、商用車類別建設純電動汽車生產能力)投資項目所在省份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需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且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樁車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車僵尸企業和僵尸資質清理工作全部完成,現有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
新造車八大門檻
▲成功造一款量產1萬臺的車,資金投入可能會超過200億
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新建企業法人應符合以下條件:
1、所有股東在項目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前,不撤出股;
2、股東擁有整車控制系統、驅動電機、車用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的知識產權和生產能力,且對關鍵零部件具有較強掌控能;
3、股東現有的新建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均已建成,且產量達到建設規模,不存在違規建設項目;
4、主要股東股權高于三分之一,自有資金和融資能力能夠滿足項目建設及運營需要,且應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4.1 汽車整車企業為主要股東的 其中燃油汽車企業上兩個年度新能源汽車產量占比均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 純電動汽車企業上年度產量達到建設規模
4.2 汽車零部件企業為主要股東的,上兩個年度關鍵零部件(整車控制系統、驅動電機、車用動力電池)的配套裝車量累計大于10萬套
4.3 設計研發企業、境外企業等其他市場主體為主要股東的,研發且擁有知識產權的純電動汽車產品 上兩個年度累計市場銷售并登記注冊的數量大于3萬輛乘用車或3000輛商用車,且平均單車累計行駛里程大于1萬公里
5、產品研發機構已經建立,并具有:
5.1 從純電動汽車概念設計、系統和結構設計到整車研制、試驗、定型的完整研發經歷
5.2 專業研發團隊和整車正向研發能力
5.3 整車控制系統、車用動力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輕量化等方面的研發以及相應的試驗驗證能力
5.4 車身及底盤制造、車用動力電池系統集成、整車裝配等主要試制工藝和裝備能力。
6、擁有純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發明專利和知識產權,并得到授權或確認;
7、上兩個年度累計研發投入不少于2億元人民幣;
8、產品售后服務保障有力,承諾對項目建成投產后 年內銷售的產品質量投保或由相關企業提供擔保 保險公司或擔保企業年凈資產與擔保期內新建企業銷售的產品金額相適應。
▲三類主流的新造車模式
哪些項目能投資?
新建獨立純電動汽車企業投資項目建設內容應包括:
1. 純電動汽車持續開發能力 在已有研發機構基礎上,建立產品信息數據庫,提升產品概念設計、試制試裝、試驗檢測和整車運行狀態監控等能力;
2.建設規模,純電動乘用車不低于10萬輛,純電動商用車不低于5000輛;
3. 與建設規模、產品結構相適應的車身成型、涂裝、總裝等整車生產工藝和裝備,以及車用動力電池系統集成等關鍵部件的生產能力和一致性保證能力;
4. 純電動汽車產品質量保障、銷售及售后服務體系;
項目建成投產后,只準生產自有注冊商標和品牌的純電動汽車產品。
擴能也得考核
針對現有燃油汽車企業,要想擴大純電動汽車生產能力,需上兩個年度汽車產能利用率均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且擬生產產品的能耗、續駛里程等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針對現有純電動汽車企業,要想擴大生產能力,上年度純電動汽車產量需達到建設規模,且擬生產產品的能耗、續駛里程等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翻譯一下:新造車準入門檻提高了,政策端青睞產業信譽好的省份(供給能力強,靠譜)和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需求市場大)。想要造新車,得保證有穩定的錢,有想法,有自家技術(技術入股);燃油車企想入坑,得有實力(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產能利用率)。
汽車零部件投資項目
▲《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重點領域發展
發動機方面,新建汽車發動機和新增發動機產品投資項目,擬生產的汽油發動機升功率應不低于70千瓦,柴油發動機升功率應不低于50千瓦。發動機應滿足整車排放國六標準相應要求。
動力電池方面,新建車用動力電池單體/系統投資項目需符合以下條件:
1、項目所在省份上兩個年度車用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企業法人應擁有產品研發機構和專業研發團隊,具有研發經歷。單體企業應掌握材料研發方面的技術和試驗驗證能力,系統企業應掌握電池管理及熱管理系統開發方面的核心技術和試驗驗證能力
3、擬建設的設施具有較高智能化水平,在廠房布置、生產線設計、智能裝備投入、數字化信息管理及生產環境控制、過程控制等方面能夠滿足智能制造的要求 單體項目生產工序應覆蓋電極制備、化成、單體裝配等工藝過程 系統項目應具備模組生產、系統裝配及測試等能力
4、擬生產的產品,除滿足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外,能量型車用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應不低于300瓦時/千克系統比能量應不低于 220 瓦時/千克,功率型車用動力電池單體快充倍率應不低于 ,循環2000次后剩余容量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5%,功率型車用動力電池系統快充倍率應不低于5C,循環1500次后剩余容量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5%
5、項目應配套建設車用動力電池回收體系
現有車用動力電池擴能項目,除需滿足上述五點之外,企業上兩個年度車用動力電池產能利用率需均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且產品生產及應用未發生安全事故。
燃料電池方面,新建燃料電池電堆/系統投資項目,應符合以下條件:
1、企業法人應擁有產品研發機構和專業研發團隊 燃料電池電堆企業應具備雙極板、膜電極等關鍵部件的技術開發能力及試驗驗證能力 燃料電池系統企業應具備電堆控制系統、輔助系統等方面的技術開發能力及試驗驗證能力
2、燃料電池電堆項目應建設雙極板、膜電極等關鍵部件和電堆組裝的生產能力 燃料電池系統項目應建設電堆控制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和電堆系統組裝生產能力
3、擬生產的燃料電池系統產品實車運行壽命,乘用車不小5000小時,商用車不小于10000小時;低溫冷啟動能力能夠滿足零下25℃的需要車身總成方面,傳統車身總成新建投資項目被禁,新建新材料車身總成投資項目應符合:
1、企業法人應擁有產品研發機構和專業研發團隊,具備新材料、新工藝等輕量化技術開發能力及試驗驗證能力
2、采用新工藝,建設新材料車身成型和總成等生產能力
專用汽車和掛車方面,普通運輸類專用汽車和掛車企業新建投資項目,專用汽車企業不得建設各類汽車底盤和整車能力。
▲《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備案管理
▲《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項目監察管理
發改委從研發資金、自有技術、量產能力、不良記錄等方面對新能源造車準入門檻進行了量化,并禁止政府后門,限制資本綁架,目的是鼓勵可靠的、高質量的產業發展,優化市場機制,建立追責,提升產業集中度,拔高龍頭。與此同時,為避免可能帶來的產業退燒(矯枉過正)、市場萎縮,汽車零部件企業為主要股東的項目獲得允許,一定程度上寬限了代工模式,以期在限制泡沫的同時繼續促進市場壯大。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992瀏覽量
102661
原文標題:重磅!國家出手治理新造車 門檻大幅提高
文章出處:【微信號:AItists,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學家】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立法:如何測試汽車車門把手?

芯樸科技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惠州市德賽智儲科技有限公司榮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楷領科技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喜報丨永裕泰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汽車門框焊接技術新突破:提升安全與美觀
奧迪威首個車門防夾手方案正式發布,提升汽車門把手安全性

士模微電子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國家級認證:繪王再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1640億元!國家隊出手

東沃電子再次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廈門貝啟科技有限公司榮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喜報 物通博聯再次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