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科瑞 涂志燕 18702111382
在 “雙碳” 目標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今天,園區作為工業企業集聚區,在提供了大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同時也成為了碳排放的主要源頭。公開數據顯示,園區的耗能約占全社會總耗能的 69%,碳排放占全國總排放約 31%。因此,將園區定為精準減排的落腳點、攻堅區,確保節能、減耗、提質、減碳工作的落實,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徑。
政策東風:園區能源管理迎來 “硬約束”
為進一步更新和強化政策體系,國家陸續發布了重點領域和行業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及一系列支撐保障措施,構建了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框架。針對不同領域出臺了一個實現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愿景的指導性文件和方案。
地方層面同樣動作頻頻,江蘇、浙江、山西等 7 個產業園區成為首批碳排放評價試點,綠色用能、智慧微電網、分布式清潔能源等成為園區建設的硬性指標。
政策紅利與約束并行,倒逼園區從傳統 “粗放管理” 向 “智慧化、低碳化、數字化” 轉型。
園區之困:六大痛點制約發展
盡管政策方向明確,但多數園區在能源管理中仍深陷 “泥潭”,主要痛點集中在:
管理效率低下:設備、企業、資產等管理對象繁多,依賴人工抄表、現場巡檢,工作量大且易出錯,運營成本高。
信息孤島嚴重:電力、水務、安防等系統各自獨立,數據無法互通,難以形成全局決策依據。
基礎設施老化:弱電系統、網絡、數據中心等設施陳舊,用戶體驗差,安全隱患突出。
規劃缺乏前瞻性:智慧化建設碎片化,不成體系,往往 “建成即落后”。
能耗與碳管理滯后:對 “雙控”“碳達峰” 缺乏數據支撐,節能改造盲目,投資回報率低。
服務能力不足:能源供應可靠性差,應急響應慢,招商引資缺乏競爭力。
這些問題不僅制約園區效益提升,更讓綠色轉型淪為 “紙上談兵”。
破局方案:AcrelEMS-Zone 構建智慧能源中樞
針對園區痛點,安科瑞推出的AcrelEMS-Zone 園區能源管理平臺給出了一站式解決方案,通過 “統一監控、統一運維、統一調度”,實現能源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
核心功能覆蓋全場景
電力監控:實時監測變電站、配電房運行狀態,涵蓋變壓器、開關、無功補償等設備,故障自動報警并快速定位,保障供電可靠性。
能耗分析:采集電、水、氣、冷熱量等數據,生成能耗總量、單產能耗、碳排分析等報表,精準定位節能空間。
電氣安全:監測電氣接點溫度、線路漏電,聯動消防系統,提前預警火災風險,筑牢安全防線。
新能源管理:整合光伏、儲能、充電樁系統,通過 “削峰填谷”“有序充電” 策略,降低用電成本,提升清潔能源利用率。
智能照明:結合自然光感應、定時控制,實現 “人來燈亮、人走燈滅”,降低照明能耗 30% 以上。
預付費管理:支持微信、支付寶等多元支付,自動分攤公共能耗,避免收費糾紛與壞賬。
平臺通過 “源網荷儲充” 協同控制,實現多重價值:
削峰填谷:儲能系統在電價低谷時充電、高峰時放電,降低電費支出;
防逆流:避免光伏過量發電反送電網,規避考核罰款;
柔性擴容:短期負荷超變壓器容量時,儲能快速放電補能,無需立即增容。
實戰案例:從 “痛點” 到 “亮點” 的蛻變
案例 1:上海某科研園區 —— 清潔能源利用率提升
該園區涵蓋 13 棟建筑及智慧充電場站,引入平臺后,通過光伏、儲能與充電樁聯動,實現 “自發自用 + 有序充電”。僅削峰填谷策略,每年節省電費超 30 萬元;光伏年發電量 18 萬 kWh,減少碳排放 100 噸,成功打造 “零碳園區” 示范。
案例 2:河南xx第一工業園 —— 人力成本下降
作為大型肉類加工基地,園區原有 40 人三班倒巡檢,效率低下。改造后,平臺接入 300 多塊儀表、4000 個傳感器,配合智能巡檢機器人,實現無人值守。運維人員精簡至 22 人,年省人力成本 120 萬元,故障響應速度提升 60%。
案例 3:上海XX高科技園區 —— 資金周轉效率提升
園區涵蓋工業、商業、公寓等多元業態,平臺通過 “預付費 + 階梯電價” 模式,將電費收繳周期從 3 個月縮短至實時,墊付資金從 2 億元降至 0,年減少利息損失 2400 萬元,2 年即收回改造投資。
結語:智慧能源成園區核心競爭力
從政策要求到市場需求,園區能源管理已從 “可選項” 變為 “必答題”。AcrelEMS-Zone 平臺通過數字化手段打破壁壘、降本增效、綠色轉型,不僅幫助園區滿足政策合規要求,更能將能源管理轉化為招商優勢。
未來,隨著 “虛擬電廠”“碳交易” 等機制落地,智慧能源平臺將成為園區參與能源市場、獲取額外收益的關鍵抓手。搶占智慧能源高地,才能在產業升級浪潮中脫穎而出。
審核編輯 黃宇
-
光伏儲能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0瀏覽量
6078 -
安科瑞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93瀏覽量
330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破解零碳園區難題: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關鍵賦能

安科瑞光儲充 “3+1” 架構:“雙碳” 背景下一體化微電網實踐 “零碳” 園區的核心支撐

解碼 “零碳” 園區實踐:安科瑞光儲充 “3+1” 架構賦能一體化微電網的應用路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