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自慰AV免费观看内涵网,日韩国产剧情在线观看网址,神马电影网特片网,最新一级电影欧美,在线观看亚洲欧美日韩,黄色视频在线播放免费观看,ABO涨奶期羡澄,第一导航fulione,美女主播操b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存儲技術全解析

FPGA設計論壇 ? 來源:FPGA設計論壇 ? 2025-07-24 11:34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在計算機和嵌入式系統中,各種存儲技術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它們的性能特點和應用場景各不相同。很多人對DRAM、SRAM、HBM、ROM、NOR Flash、NAND Flash、eMMC、UFS 等術語感到困惑,不清楚它們之間的區別和關系,以及哪些是片上存儲,哪些是片外存儲。本文將系統地解析這些存儲技術,并以樹莓派和x86個人電腦為例,說明它們在實際系統中的應用。

存儲技術分類框架

存儲技術可以按照數據保存的持久性分為兩大類:

存儲技術 │ ├─ 易失性存儲 (斷電數據丟失) │  ├─ SRAM (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  └─ DRAM 家族 (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    ├─ 傳統DRAM │    ├─ SDRAM (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    ├─ DDR SDRAM (雙倍數據率SDRAM) │    │  ├─ DDR1/2/3/4/5│    │  └─ LPDDR (低功耗DDR) │    └─ HBM (高帶寬內存) │ └─ 非易失性存儲 (斷電數據保留)   ├─ ROM 家族 (只讀存儲器)   │  ├─ 掩膜ROM   │  ├─ PROM (可編程ROM)   │  ├─ EPROM (可擦除可編程ROM)   │  └─ EEPROM (電可擦除可編程ROM)   │   ├─ Flash 家族   │  ├─ NOR Flash   │  └─ NAND Flash   │   └─ 新型非易失存儲     ├─ eMMC (嵌入式多媒體卡)     ├─ SSD (固態硬盤)     └─ UFS (通用閃存存儲)

Flash存儲技術詳解

Flash存儲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即使斷電后也能保留數據。主要分為NOR Flash和NAND Flash兩種類型。

NOR Flash與NAND Flash對比

特性 NOR Flash NAND Flash
存儲單元結構 每個單元直接連接到位線和字線 單元排列成串聯結構
隨機訪問能力 支持(可按字節訪問) 不支持(按頁訪問)
讀取速度 快(50-100ns) 中等(25-50μs)
寫入速度 慢(5-10μs/字節) 快(200-300μs/頁)
擦除速度 很慢(0.5-2s/塊) 快(1.5-3ms/塊)
擦除單位 較大塊(64KB-128KB) 較小塊(4KB-16KB)
存儲密度
成本/比特
耐久性(擦寫次數) 10萬-100萬次 1千-10萬次
錯誤率 高(需要ECC錯誤糾正)
壞塊管理 通常不需要 必需
XIP支持 支持(可直接執行代碼) 不支持
典型容量范圍 幾MB-幾百MB 幾GB-幾TB
典型應用 BIOS/UEFI固件
微控制器程序存儲
啟動代碼
SSD存儲介質
SD卡/U盤
大容量數據存儲

NOR Flash詳解

工作原理
NOR Flash的存儲單元直接連接到位線和字線,允許隨機訪問任何存儲單元,類似于RAM的訪問方式。

主要特點:

支持隨機讀取,可以按字節訪問

讀取速度快,適合存儲需要直接執行的代碼

支持XIP(Execute In Place),程序可以直接從Flash中執行

寫入和擦除速度較慢

容量相對較小,成本較高

應用場景:

存儲啟動代碼和固件

微控制器內部程序存儲

BIOS/UEFI芯片

需要隨機訪問的小容量存儲

NAND Flash詳解

工作原理:
NAND Flash的存儲單元排列成串聯結構,需要按頁讀取數據,不支持隨機訪問單個字節。
SLC MLC TLC QLC

主要特點:

高存儲密度,適合大容量存儲

按頁(2KB-16KB)讀寫,不支持隨機字節訪問

寫入和擦除速度快

需要錯誤檢測與糾正(ECC)和壞塊管理

成本較低

應用場景:

大容量數據存儲

SSD(固態硬盤)

USB閃存驅動器

SD卡和TF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存儲

RAM技術詳解

RAM(隨機存取存儲器)是一種易失性存儲器,斷電后數據會丟失。主要分為SRAM和DRAM兩大類。

SRAM(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工作原理:
使用雙穩態電路(通常6個晶體管)存儲每個位,只要有電源供應,數據就能保持不變。

主要特點:

速度極快(2-10納秒訪問時間)

不需要刷新操作維持數據

密度低,功耗高,成本高

集成度低,占用芯片面積大

應用場景:

CPU緩存(L1/L2/L3 Cache)

微控制器內部的工作內存

高速緩沖區

是否片上:通常集成在CPU/微控制器內部(片上),作為緩存或工作內存

D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工作原理:
使用一個晶體管和一個電容存儲每個位,需要定期刷新以防止數據丟失。

主要特點:

密度高,成本低,功耗中等

需要定期刷新(通常每幾毫秒)

訪問時間較長(50-100納秒)

集成度高,適合大容量存儲

DRAM的主要類型:

傳統DRAM:早期的DRAM技術,現已很少使用。

SDRAM(同步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與系統時鐘同步工作

支持突發傳輸模式,提高吞吐量

訪問時間10-20納秒

DDR SDRAM(雙倍數據率SDRAM):

在時鐘信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傳輸數據

有多代產品:DDR、DDR2、DDR3、DDR4、DDR5

每代性能提升約一倍

LPDDR(低功耗DDR):

DDR的低功耗版本,專為移動設備設計,筆記本電腦常見

犧牲部分性能換取更低功耗

有多代產品:LPDDR2、LPDDR3、LPDDR4、LPDDR5

應用場景:

系統主內存

圖形卡內存

大容量臨時存儲

是否片上:通常是獨立芯片(片外),通過內存總線連接到CPU,以DIMM或SO-DIMM形式安裝

HBM(高帶寬內存)

HBM是一種革命性的DRAM技術,通過3D堆疊和寬總線接口實現超高帶寬,主要用于高性能計算和圖形處理應用。

工作原理:
HBM將多個DRAM芯片垂直堆疊,并通過硅穿孔(TSV, Through-Silicon Via)技術互連,形成一個緊湊的"內存立方體",然后通過寬接口(通常1024位)與處理器通信

架構特點:

3D堆疊結構:

多個DRAM芯片(通常4-8層)垂直堆疊

使用TSV(硅穿孔)技術進行層間互連

每個堆棧形成一個"內存立方體"(memory cube)

2.5D封裝技術:

HBM與處理器芯片并排放置在硅中介層(silicon interposer)上

中介層提供高密度互連,替代傳統PCB布線

大幅縮短信號路徑,降低延遲和功耗

超寬接口:

每個HBM堆棧提供1024位寬接口

相比DDR4的64位寬,帶寬提升16倍

工作頻率相對較低(2-3.6Gbps),降低功耗

HBM各代技術規格對比:

特性 HBM1 HBM2 HBM2E HBM3 HBM3E
發布年份 2015 2016 2019 2021 2023
每引腳帶寬 1Gbps 2Gbps 3.6Gbps 6.4Gbps 9.2Gbps
堆棧層數 4層 4-8層 8-12層 8-12層 12-16層
每堆棧容量 1-4GB 2-8GB 8-24GB 16-32GB 24-48GB
每堆棧帶寬 128GB/s 256GB/s 460GB/s 819GB/s 1.2TB/s
多堆棧總帶寬 512GB/s 1TB/s 1.84TB/s 3.27TB/s 4.8TB/s

HBM的優勢:

超高帶寬,遠超傳統DDR內存

相比GDDR6,相同帶寬下功耗低50%以上

緊湊尺寸,節省PCB空間

更低的工作頻率,降低電磁干擾

HBM的局限性:

成本高,制造復雜

需要特殊的2.5D封裝技術

容量擴展性有限

供應鏈相對受限

應用場景:

高端GPU(如NVIDIA H100、AMD Instinct MI300)

AI加速器(如Google TPU)

高性能計算(HPC)系統

網絡交換設備

高端FPGA

是否片上:通常與處理器同封裝但分離芯片,采用2.5D封裝技術(硅中介層)

ROM和嵌入式存儲技術詳解

ROM(只讀存儲器)

ROM是一種非易失性存儲器,主要用于存儲固定的程序和數據。

主要類型:

掩膜ROM:

內容在制造時固化,不可修改

成本最低,適合大批量生產

PROM(可編程ROM):

可使用編程器寫入一次數據,之后不可修改

適合小批量生產

EPROM(可擦除可編程ROM):

可通過紫外線擦除數據,然后重新編程

需要特殊的編程設備

EEPROM(電可擦除可編程ROM):

可電擦除可編程ROM,可按字節修改

擦寫次數有限(通常10萬次左右)

適合存儲需要偶爾修改的配置數據

應用場景:

存儲引導程序(BIOS/UEFI)

微控制器程序存儲

存儲固定配置數據

是否片上:可能是片上也可能是片外,取決于系統設計

eMMC(嵌入式多媒體卡)

eMMC是一種集成了NAND Flash和控制器的嵌入式存儲解決方案,提供標準接口,簡化系統設計。

主要特點:

將NAND Flash和控制器集成在一個封裝中

控制器處理壞塊管理、磨損均衡、錯誤糾正等

提供標準接口,簡化系統設計

容量通常從4GB到256GB不等

性能介于原始NAND Flash和SSD之間

應用場景:

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主存儲

低端筆記本電腦

嵌入式系統和單板計算機(如某些樹莓派型號)

是否片上:片外,通常直接焊接在主板上

UFS(通用閃存存儲)

UFS是一種高性能嵌入式存儲標準,旨在替代eMMC,為移動設備提供更高性能和更低功耗。

工作原理:
UFS基于SCSI架構,采用全雙工通信和MIPI M-PHY物理層接口,支持命令隊列和并發操作。

架構特點:

SCSI命令集:

采用成熟的SCSI命令協議

支持復雜的命令隊列和優先級管理

兼容現有軟件生態系統

全雙工通信:

兩條獨立的單向數據通道

同時支持讀寫操作

顯著提高并發性能

MIPI UniPro協議棧:

采用分層協議架構

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和錯誤恢復

支持服務質量(QoS)管理

MIPI M-PHY物理層:

高速、低功耗的串行接口

支持多種速率檔位

先進的電源管理功能

UFS各代技術規格對比:

特性 UFS 2.1 UFS 3.0 UFS 3.1 UFS 4.0
發布年份 2015 2018 2020 2022
每通道速率 600MB/s 1450MB/s 1450MB/s 2100MB/s
總理論帶寬 1.2GB/s 2.9GB/s 2.9GB/s 4.2GB/s
通道數 2(全雙工) 2(全雙工) 2(全雙工) 2(全雙工)
特殊功能 基本功能 深度休眠 WriteBooster
性能調節
原子寫入
更低功耗
更高可靠性
相對功耗 基準 -30% -30% -46%

UFS相比eMMC的優勢:

特性 UFS 3.1 eMMC 5.1
最大帶寬 2.9 GB/s 400 MB/s
通信方式 全雙工 半雙工
命令處理 多命令隊列 單命令處理
接口類型 差分串行 并行
功耗效率

應用場景:

高端智能手機

平板電腦

增強現實/虛擬現實設備

汽車信息娛樂系統

高性能嵌入式系統

片上與片外存儲

片上存儲(On-chip)

片上存儲是指集成在處理器芯片內部的存儲器,如:

SRAM :用于CPU緩存(L1/L2/L3)

小容量ROM :用于存儲啟動代碼

微控制器內部Flash :用于存儲程序代碼

特點:

訪問速度極快(直接通過片內總線)

容量有限(受芯片面積限制)

成本高(增加芯片復雜度)

功耗低(無需外部接口)

片外存儲(Off-chip)

片外存儲是指與處理器芯片分離的獨立存儲設備,如:

DRAM :系統主內存

SSD/HDD :大容量存儲

外部Flash :擴展存儲

HBM :雖然與處理器封裝在一起,但仍是獨立芯片

特點:

訪問速度較慢(需要通過外部總線)

容量大(不受處理器芯片面積限制)

成本相對較低

功耗較高(需要外部接口)

實際系統中的存儲架構

樹莓派存儲架構

以樹莓派4B為例:

片上(SoC內部)存儲

L1緩存:

類型 :SRAM

容量 :32KB指令緩存 + 32KB數據緩存(每個核心)

用途 :最快速的CPU數據訪問

L2緩存:

類型 :SRAM

容量 :1MB(共享)

用途 :二級CPU緩存

ROM:

類型 :掩膜ROM

容量 :幾KB

用途 :存儲初始引導代碼

片外存儲

主內存:

類型 :LPDDR4 SDRAM

容量 :1GB/2GB/4GB/8GB(取決于型號)

用途 :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運行內存

啟動/系統存儲:

類型 :microSD卡(基于NAND Flash)

容量 :通常8GB-128GB(用戶選擇)

用途 :存儲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用戶數據

可選擴展存儲:

類型 :USB外接硬盤/SSD

容量 :取決于外接設備

用途 :額外數據存儲

樹莓派啟動流程

SoC上電后,執行片上ROM中的代碼

ROM代碼初始化基本硬件并從SD卡加載第一階段引導加載程序

引導加載程序初始化SDRAM并加載操作系統內核

操作系統加載到SDRAM并開始執行

操作系統從SD卡加載其他組件和應用程序

x86個人電腦存儲架構

現代x86個人電腦擁有更復雜的存儲層次結構:

片上(CPU內部)存儲

L1緩存:

類型 :SRAM

容量 :通常32KB-64KB指令緩存 + 32KB-64KB數據緩存(每個核心)

用途 :最快速的CPU數據訪問

L2緩存:

類型 :SRAM

容量 :通常256KB-1MB(每個核心)

用途 :二級CPU緩存

L3緩存:

類型 :SRAM

容量 :通常4MB-64MB(所有核心共享)

用途 :三級CPU緩存

片外存儲

主內存:

類型 :DDR4 SDRAM(現代系統)

容量 :通常8GB-64GB

用途 :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運行內存

接口 :DIMM插槽

BIOS/UEFI存儲:

類型 :NOR Flash

容量 :通常8MB-32MB

用途 :存儲系統固件(BIOS/UEFI)

位置 :主板上

主存儲:

類型 :SSD(基于NAND Flash)或HDD(機械硬盤)

容量 :SSD通常256GB-2TB,HDD通常1TB-8TB

用途 :存儲操作系統、應用程序和用戶數據

接口 :SATA、PCIe或M.2

x86 PC啟動流程

系統上電后,CPU執行位于固定地址的指令,訪問BIOS/UEFI(NOR Flash)

BIOS/UEFI初始化基本硬件并識別啟動設備

從啟動設備(通常是SSD)加載操作系統引導加載程序

引導加載程序加載操作系統內核到主內存(DRAM)

操作系統接管控制權,初始化其他組件

應用程序從SSD加載到DRAM并執行

存儲技術對比表

存儲類型 易失性 典型訪問時間 密度 成本 功耗 主要應用 通常位置
SRAM 易失 2-10ns 非常低 非常高 中-高 CPU緩存 片上
DRAM 易失 50-100ns 主內存 片外
SDRAM 易失 10-20ns 主內存 片外
DDR SDRAM 易失 5-15ns 中-高 中-高 現代主內存 片外
ROM 非易失 50-150ns 非常低 固件存儲 片上/片外
EEPROM 非易失 200-300ns 中-高 配置數據 片上/片外
NOR Flash 非易失 讀:50-100ns
寫:5-10μs
擦:0.5-2s
低-中 中-高 代碼存儲 片上/片外
NAND Flash 非易失 讀:25-50μs
寫:200-300μs
擦:1.5-3ms
大容量存儲 片外

常見問題解答

問:為什么有些存儲是片上而有些是片外?

答:這主要取決于性能需求、成本和物理限制:

片上存儲提供最快的訪問速度,但容量受限且成本高

片外存儲可提供更大容量,成本更低,但訪問速度較慢

高性能部件需要最快速的訪問(如CPU緩存),必須集成在芯片內

大容量存儲由于物理尺寸限制無法集成在處理器芯片上

問:為什么需要這么多不同類型的存儲?

答:計算機系統使用多層次存儲架構來平衡性能、容量和成本:

越靠近CPU的存儲越快但容量小且昂貴(如SRAM緩存)

越遠離CPU的存儲越慢但容量大且便宜(如硬盤/SSD)

不同應用場景需要不同的性能和容量特性

通過組合使用這些技術,系統可以在性能和成本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問:Flash存儲器會"磨損"是什么意思?

答:Flash存儲單元有有限的擦寫壽命:

每個存儲單元在被擦除后會輕微退化

達到擦寫次數上限后(NAND約1千-10萬次,NOR約10萬-100萬次),單元可能無法可靠存儲數據

這就是所謂的"磨損"

現代Flash存儲設備使用"磨損均衡"技術,確保所有存儲單元均勻使用,延長整體壽命

問:HBM和普通DRAM有什么根本區別?

答:HBM和普通DRAM使用相同的基礎存儲單元技術,但在架構和接口上有根本區別:

HBM采用3D堆疊結構,通過TSV實現層間互連

HBM使用超寬數據總線(1024位),而DDR SDRAM使用64位總線

HBM與處理器通過硅中介層緊密集成,縮短信號路徑

HBM針對帶寬優化,而非延遲,工作頻率實際低于DDR SDRAM

總結

存儲技術是一個復雜而多樣化的領域,不同類型的存儲技術各有優缺點和適用場景:

NOR Flash :適合存儲需要直接執行的代碼,如BIOS和微控制器程序

NAND Flash :適合大容量數據存儲,是SSD、SD卡和U盤的基礎

SRAM :速度極快但容量小,主要用于CPU緩存

DRAM :容量大但需要刷新,是系統主內存的主要選擇

ROM :用于存儲固定的程序和數據,如啟動代碼

eMMC :集成了NAND Flash和控制器,適合嵌入式系統的主存儲

SSD :集成了NAND Flash和控制器,是現代計算機的主存儲設備,提供高性能和大容量

UFS :提供高性能和低延遲,是eMMC的升級版

HBM :用于高性能計算和圖形處理,提供極高帶寬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FPGA
    +關注

    關注

    1646

    文章

    22059

    瀏覽量

    619135
  • DRAM
    +關注

    關注

    40

    文章

    2351

    瀏覽量

    185740
  • 存儲技術
    +關注

    關注

    6

    文章

    757

    瀏覽量

    46467

原文標題:存儲技術全解析:從芯片到系統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9d70b445f494,微信公眾號:FPGA設計論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功率芯片PCB內埋式封裝:從概念到量產的鏈路解析(下篇:封裝工藝制程解析)

    以下完整內容發表在「SysPro電力電子技術」知識星球-《功率芯片嵌入式封裝:從實驗室到量產的鏈路解析》三部曲-文字原創,素材來源:TMC現場記錄、西安交大、網絡、半導體廠商-本篇為節選,完整內容
    的頭像 發表于 07-17 07:08 ?146次閱讀
    功率芯片PCB內埋式封裝:從概念到量產的<b class='flag-5'>全</b>鏈路<b class='flag-5'>解析</b>(下篇:封裝工藝制程<b class='flag-5'>全</b><b class='flag-5'>解析</b>)

    高性能存儲控制器的技術解析

    SSD2351芯片:高性能存儲控制器的技術解析** ? SSD2351是一款由行業領先廠商推出的高性能固態硬盤(SSD)主控芯片,專為滿足現代數據中心、企業存儲和高性能計算需求而設計。
    的頭像 發表于 07-15 14:50 ?107次閱讀

    龍芯中科棧自主打造安全存儲生態

    數據存儲是現代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支柱,其自主可控能力關乎國家數字安全。作為國內唯一具備棧自主調優能力的企業,龍芯中科依托從底層硬件到上層軟件的完整技術鏈,強勢布局存儲領域,全面覆蓋分
    的頭像 發表于 07-05 16:49 ?869次閱讀

    技術干貨 | 從偏移誤差到電源抑制比,DAC核心術語解析

    偏移誤差、增益誤差、INL/DNL、轉換時間……這些關鍵指標如何定義?如何影響DAC性能?本文DAC核心術語解析帶您一文掌握關鍵參數!
    的頭像 發表于 06-19 10:38 ?207次閱讀
    <b class='flag-5'>技術</b>干貨 | 從偏移誤差到電源抑制比,DAC核心術語<b class='flag-5'>全</b><b class='flag-5'>解析</b>

    德明利亮相COMPUTEX 2025: 以存儲技術賦能AI產業落地

    此前,2025年5月20日至23日,全球科技盛會COMPUTEX臺北國際電腦展順利舉辦,德明利以"智存無界,棧智能"為主題,攜全場景存儲產品矩陣及解決方案亮相,展示存儲技術革新力量。
    的頭像 發表于 06-07 15:44 ?432次閱讀

    智慧路燈單燈控制器技術解析,路燈節能改造合同能源首選

    智慧路燈單燈控制器技術解析,路燈節能改造合同能源首選
    的頭像 發表于 05-28 09:55 ?273次閱讀
    智慧路燈單燈控制器<b class='flag-5'>技術</b><b class='flag-5'>全</b><b class='flag-5'>解析</b>,路燈節能改造合同能源首選

    COMPUTEX 2025:德明利以存儲技術賦能“AI NEXT”產業落地

    2025年5月20日,全球科技盛會臺北國際電腦展啟幕。在千億參數大模型商業化與算力需求指數級增長的雙重驅動下,存儲技術已從數據載體發展為AI效能的深度落地關鍵。德明利通過端側適配方案、技術
    的頭像 發表于 05-21 15:05 ?396次閱讀
    COMPUTEX 2025:德明利以<b class='flag-5'>全</b>棧<b class='flag-5'>存儲</b><b class='flag-5'>技術</b>賦能“AI NEXT”產業落地

    美國Odyssey奧德賽電池充電注意事項解析

    Odyssey奧德賽電池充電注意事項解析 奧德賽電池作為高性能的深循環鉛酸電池,廣泛應用于汽車啟動、摩托車、船舶以及備用電源系統中。正確的充電方法不僅能夠延長電池壽命,還能保障其性能穩定發揮
    的頭像 發表于 05-19 16:31 ?394次閱讀
    美國Odyssey奧德賽電池充電注意事項<b class='flag-5'>全</b><b class='flag-5'>解析</b>

    邊緣AI MPU深度盤點:品牌、型號與技術特性解析

    邊緣AI MPU深度盤點:品牌、型號與技術特性解析 隨著邊緣計算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邊緣AI MPU(微處理器)已成為支撐物聯網、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場景的核心硬件。本文從品牌、型號、技術
    的頭像 發表于 04-30 17:27 ?2312次閱讀

    十種主流電機拆解解析:內部結構大揭秘!

    點擊附件查看全文*附件:十種主流電機拆解解析:內部結構大揭秘!.doc (免責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刪除內容!)
    發表于 04-01 14:25

    EE-5:ADSP-218x存儲模式與主機存儲模式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EE-5:ADSP-218x存儲模式與主機存儲模式.pdf》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1-14 15:54 ?0次下載
    EE-5:ADSP-218x<b class='flag-5'>全</b><b class='flag-5'>存儲</b>模式與主機<b class='flag-5'>存儲</b>模式

    深度解析研華棧式AI產品布局

    在人工智能邁向邊緣智能化的浪潮中,研華科技通過“Edge AI+生態協同”戰略推動AIoT 2.0時代的產業落地。本文專訪研華科技產品總監邱柏儒,深度解析研華棧式AI產品布局、差異化技術積累與生態共創實踐。
    的頭像 發表于 12-05 09:51 ?1075次閱讀

    佰維存儲系工規存儲解決方案亮相2024北京安博會

    近日,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社會公共安全產品博覽會在北京舉行,眾多安防領域的知名企業共聚一堂,共話“智能安防新未來”。為助力智能安防產業構建可靠的數據底座,佰維存儲以“存儲覆蓋,安全無盲點”為主題,展示了其在安防監控應用領域的
    的頭像 發表于 10-31 14:54 ?773次閱讀

    ZCAN PRO解析的DBC Singal 起始位與XNET解析的起始位不同;解析的信號不符合大端邏輯

    上圖中的DBC文件使用記事本打開,Data_Field信號,起始位為23,長度為48,大端方式存儲;(按照這個方式存儲,明顯已經溢出) 上圖為該信號在ZCANPRO軟件中打開,解析的起始位為23
    發表于 10-18 13:53

    PCBA加工流程解析:電子制造的關鍵環節

    一站式PCBA智造廠家今天為大家講講PCBA加工流程的關鍵環節有那些?PCBA加工電子制造的關鍵環節流程解析。在電子制造行業中,PCBA加工作為核心環節之一,承擔著將電子元器件焊接到電路板上并組裝
    的頭像 發表于 09-18 09:51 ?129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