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大壩安全自動監測系統:守護 “水脈長城” 的智能防線 柏峰【BF-GNSS】水庫大壩作為防洪抗旱、水資源調配的關鍵工程,其安全運行直接關系到下游千萬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穩定。傳統的人工巡檢不僅效率低下,還難以捕捉壩體細微的安全隱患。而水庫大壩安全自動監測系統的應用,如同為大壩裝上了 “千里眼” 和 “順風耳”,構建起全天候、高精度、智能化的安全防線,讓大壩安全監管邁入 “數據驅動” 的新時代。
可同時接收多系統多頻率衛星信號實時上傳解算平臺,解算結果精確,毫米級定位精度;
支持北斗三號衛星信號體制
設備配備太陽能供電系統,可長時間穩定工作;
設備參數可通過手機配置軟件“藍牙配置軟件”配置,簡單方便;
預留485通信接口,可做485從站使用;
通過4G方式上傳數據,無需現場布線,無距離限制,只需一張手機卡便可傳輸數據至監控平臺;
我公司提供免費的環境監控云平臺供用戶使用,界面完全中性,且免費向用戶提供二次開發接口;
設備唯一8位地址,易于管理識別;
設備支持遠程升級,方便用戶個性化功能定制。
水庫大壩安全自動監測系統是一個多維度、全鏈條的智能監測體系,通過分層協同實現對大壩的全方位守護。
感知層是系統的 “神經末梢”,由布設在大壩各個關鍵部位的傳感器組成。針對壩體位移,采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接收機和測斜儀,實時監測壩頂水平位移和壩體深層傾斜,精度可達毫米級;監測滲流時,運用滲壓計、量水堰等設備,記錄壩基滲流量、揚壓力等數據,及時發現壩體滲漏隱患;對于結構應力,通過鋼筋應力計、應變計等感知壩體混凝土和鋼結構的受力變化,避免因應力過大導致的結構損傷。這些傳感器具備抗干擾、耐老化特性,能在水下、高溫、高濕等惡劣環境中穩定工作。
傳輸層承擔著數據 “高速公路” 的角色,通過光纖通信、無線專網(如 4G/5G、LoRa)等方式,將傳感器采集的海量數據實時傳輸至監控中心。為確保數據安全,采用加密傳輸和斷點續傳技術,即使在突發災害導致部分通信中斷時,也能通過備用信道保障關鍵數據的上傳,實現每 5 分鐘一次的常規數據更新和異常情況下的即時傳輸。
數據處理層是系統的 “大腦中樞”,由高性能服務器和智能分析平臺構成。平臺具備強大的數據存儲和處理能力,能整合多年的監測數據,通過機器學習算法識別數據異常模式。
應用層則面向不同用戶提供多樣化服務。管理人員通過監控大屏可直觀查看大壩各項監測指標的實時狀態、歷史趨勢曲線和風險預警信息;決策部門能獲取系統生成的安全評估報告和應急處置建議;公眾也可通過政務平臺查詢水庫大壩的安全狀況公示,實現信息透明化。
技術參數
供電 | 太陽能板供電 |
功耗 | 2.4W(平均功耗) |
通信接口 | 4G,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或中國電信的手機網絡 |
數據上傳 | 數據上傳間隔20分鐘 |
參數設置 | 手機APP“碰一碰藍牙配置” |
變送器電路工作溫濕度 | -20℃~+60℃,0%RH~95%RH(非結露) |
定位精度 | 水平精度:±(2.5+0.5 x 10-6x D)mm |
垂直精度:±(5.0+0.5 x 10-6x D)mm |
定位精度測定條件 | 晴天無云、環境溫度25℃、環境濕度45%RH、空氣質量優設備安裝在空曠位置,周圍無物體遮擋衛星信號。 |
數據更新時間 | 1小時 |
BDS-B1I,B2I,B1C;GPS/QZSS-L1C/A,L2C;GLONASS-L1,L2; Galileo-E1 |

-
監測系統
+關注
關注
8文章
2895瀏覽量
82564 -
衛星信號
+關注
關注
0文章
33瀏覽量
106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