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否主宰半導體和機器人等下一代技術,除了要看美國的政策,還取決于中國的國家創新體系的優勢和劣勢。目前來看,有證據顯示中國在調動資金和消化外國設計方面表現出色,但在實際創新領域的成就參差不齊。
兩百年前,被英國人稱作“叛國者”的塞繆爾?斯萊特(Samuel Slater)把英國的紡織機械設計偷偷帶到美國,撬動了美國的工業革命。
兩百年后的2018年,美國正在設法不讓中國這個挑戰者染指自己的敏感技術。特朗普政府理所當然地把中國利用不當手段或其他方式收購美國技術的行為視作對美國領先地位的威脅。
但事實上,中國能否主宰半導體和機器人等下一代技術,除了要看美國的政策以外,還取決于中國的國家創新體系的優勢和劣勢,這兩方面有同等重要的意義。目前來看,有證據顯示中國在調動資金和消化外國設計方面表現出色。但在實際創新領域的成就參差不齊。
中國許多引人注目的高科技成果都來自技術轉讓。在過去20年里,以市場準入為條件,中國從日本引進了高鐵技術并與西屋公司簽署了核電技術轉讓協議。如今,中國正大力向外國推銷其“自主設計”的技術和產品。
然而,中國本土的科技巨頭和全球品牌依舊寥寥無幾——而這也是中國政府竭力游說特朗普政府撤銷對電信市場領軍企業中興的制裁的一個原因。近日,有報道稱,中國將啟動一個規模達470 億美元的投資基金——“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用以資助半導體研究和芯片創業公司的發展,這一消息聽起來令人印象深刻。但更多的老牌競爭者已經投入巨資:2017年,僅英特爾就在研發上花費了130億美元。
中國鼓勵自主創新歷史悠久。2000年代中期,大量的廉價資本和高耗能的太陽能發電率確保了中國頭號太陽能電池制造商的地位。但這也導致了巨大的產能過剩,從而壓低了價格,推高了債務負擔,使得真正的研發投資更加困難。對投資者來說,中國的太陽能冠軍一直是個失敗的選擇——像晶科能源這樣的頂級公司的美國存托憑證價值不到其2010年峰值的一半。機器人技術是北京“中國制造2025”計劃的關鍵組成部分,旨在主導高科技制造業,但這一技術也表現出了類似的趨勢。
此外,中國金融系統的國家中心屬性,加上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給有志創業的企業家帶來了雙重挑戰。一方面,小型民企通常只能藉助影子銀行獲取資本,而且成本高昂;另一方面,某些關系網絡深厚又有國家背景的企業可能剽竊這些民企的設計。
從長遠來看,中國政府在機器人、芯片和電動汽車行業的大量投資,可能會讓一些中國企業在這些領域取得成功。但與中美雙方目前的言論相比,在真正成功之前,等待的時間會更長,結果也可能沒有那么令投資者滿意。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414瀏覽量
234487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838瀏覽量
236424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667瀏覽量
212521
原文標題:中國科技創新之路面臨哪些挑戰?
文章出處:【微信號:drc_iite,微信公眾號:全球技術地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NVIDIA及合作伙伴在Automatica 重點展示下一代機器人、自動化與AI技術
中國下一代半導體研究超越美國
納米壓印技術:開創下一代光刻的新篇章

女性機器人能否代替女性
意法半導體推出面向下一代智能穿戴醫療設備的生物傳感器芯片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51】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 | 了解AI的下一個浪潮!
意法半導體下一代汽車微控制器的戰略部署
意法半導體發布新款生物傳感器芯片,賦能下一代智能穿戴醫療設備
中國半導體的鏡鑒之路
下一代機器人技術:工業自動化的五大趨勢
下一代半導體技術焦點:光子半導體競爭升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