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認證,隆基自主研發的晶硅-鈣鈦礦兩端疊層電池轉換效率達到34.85%,再次刷新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消息一出,關于隆基“量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產品研發體系再次引發行業關注和討論。
011年零5個月,提升0.95%
光電轉換效率是光伏技術的燈塔,也是全球光伏行業風向標。
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作為下一代超高效太陽能電池的主流技術路線,理論極限效率高達43%,遠超單結太陽能電池的Shockley–Queisser(SQ)極限效率33.7%。
隆基疊層電池團隊自2019年組建以來,持續聚焦晶硅-鈣鈦礦疊層技術攻堅,于2023年11月將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轉換效率提升至33.9%,打破此前由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創造的33.7%效率紀錄,成為首次超越單結太陽能電池理論極限的世界紀錄。從33.9%到34.85%,隆基團隊只用了一年零5個月的時間,不僅進一步驗證了疊層電池的高成長性,也是隆基研發團隊實力的有力證明。
再加上此前由隆基締造的雜化背接觸晶硅太陽能電池(HIBC)27.81%世界紀錄,隆基進一步夯實了在單結晶硅和晶硅-鈣鈦礦疊層這兩個主流賽道的雙料冠軍地位。
02為啥是晶硅-鈣鈦礦疊層?
由于固有的光學、熱和電子損失,截至目前,商業量產的單結晶硅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提升已經步入瓶頸。
經由隆基團隊的不懈努力,終于在2024年10月實現了電池效率突破26.6%、組件效率達到24.8%的新高度。該效率值是基于最為接近晶硅電池理論效率極限的BC電池。為此,隆基董事長鐘寶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這已經是晶硅賽道最后一次實現1%的跨越,未來再要實現類似大幅度的跨越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了”。
晶硅-鈣鈦礦疊層,顧名思義,就是采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與晶硅電池結合的技術,旨在提高光伏電池的轉化效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不同的帶隙吸收不同波長的太陽光,降低載流子熱弛豫損失,從而最大化將光能轉化為電能。
隆基作為中國率先布局疊層電池研究的企業,成立之初就鎖定了面向商業化量產的晶硅-鈣鈦礦疊層技術研發。2023年5月24日,隆基在上海國際光伏展會(SNEC 2023)上首次對外公布了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達到31.8%的成績。此后,這個數字不斷被隆基刷新,陸續突破33.5%、33.9%、34.6%,來到34.85%。
隆基在2023年SNEC展上首次發布晶硅-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紀錄,引爆現場。
34.85%意味著:
人類可以將太陽光芒所攜帶能量的34.85%轉換成清潔電力,作為對比,自然界的光合作用轉換效率低于3%;
代表人類探索光伏應用極限的又一次突破;
隆基人在研發上不斷求索,竭力為客戶創造最大的價值;
此外,疊層電池的組分及界面調制是影響疊層電池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要素,目前隆基疊層團隊正在致力于中試量產和穩定性研究的突破。
-
太陽能電池
+關注
關注
22文章
1224瀏覽量
70222 -
光伏
+關注
關注
45文章
3517瀏覽量
70372 -
隆基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9瀏覽量
207
原文標題:34.85%意味著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隆基LONGi Solar,微信公眾號:隆基LONGi Solar】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