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稱得上是技術、資金與人才均高度密集的產業,而資金往往成為遏制發展的瓶頸。技術和人才方面要實現趕超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資金方面,中國已從國策上大舉支持。2014年在《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頒布的同時成立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為目前國內產業發展的航母級助推器,第一期的基金規模達到1,387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在其帶動下,各有關省市宣布設立的集成電路產業地方基金總規模超過了4,651億元。第二期資金的募集也即將收尾,必將推動又一輪企業和資本走上全球半導體并購大舞臺。
大基金一期累計承諾投資1188億元,二期募資即將完成
日前在“SEMICON China 2018集成電路產業與技術投資論壇”上,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大基金”)總裁丁文武對大基金一期投資情況進行了介紹,并對大基金二期規劃進行了解讀。
丁文武指出,截至2017年底,大基金一期累計有效決策投資67個項目,累計項目承諾投資額1188億元,實際出資818億元,分別占一期募資總額的86%和61%。投資項目覆蓋了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裝測試、裝備、材料、生態建設等各環節,實現了產業鏈上的完整布局。他認為一期的成果可以總結為“進展順利 成績顯著”,但他對當前全國各地方蜂擁而上發展集成電路行業與紛紛成立地方基金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他反對各地碎片化、同質化的發展。
對于大基金二期的募資工作,業內已流傳已久,據傳大基金二期國家財政撥款1500億,地方募資認購超過2000億。對此丁文武表示,目前方案已上報國務院并獲批,二期擬募集1500億-2000億元人民幣,計劃今年完成。中央財政、一些國有企業和一些地方政府等都將出資。
在投資方向上,他表示二期將提高對設計業的投資比例,這一比例在一期中僅占17%,并將圍繞國家戰略和新興行業進行投資規劃,比如智能汽車、智能電網、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并盡量對裝備材料業給予支持,推動其加快發展。
展望大基金的下一步規劃,丁文武表示,大基金對國內集成電路行業公司的支持在未來長時間內都會持續,而上市公司中又集中了中國大陸地區集成電路行業內最優質的企業,行業內的各領域的龍頭公司都有可能受到加持,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未來跨越式戰略發展趨勢確定。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速度全球領先,加強國際合作推動本土企業“出?!?/strong>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所長魏少軍指出,在政策、資本、市場三方合力之下,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速度全球領先。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全年銷售達5411.3億元,比上年的4335.5億元增長24.8%,而剔除存儲器的影響后,2017年全球集成電路增長僅9.64%。
雖然如此,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指出,中國本土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仍較弱小,在全球的占比不到10%。在中國新興產業體系中,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應該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做技術研發、做好研發和市場,進行上下游結合的同時,投融資也是不可或缺的。
他表示,大基金目前已經取得巨大的成效,但是大基金不夠,甚至加上地方政府基金也不夠,從天使、中早期VC,再到PE、行業整合,尤其是在長期扶植的中早期VC,我國才剛剛起步,地方政府和投資者在選擇項目時,也不一定都有專業的能力。
另一方面,集成電路產業是全球化的產業,隨著國際半導體產業鏈的轉移,需要加強國內與國際資本的結合,不再只是中國公司***外國企業再轉化為國內公司,更希望是中國企業走出去成長為國際型企業。
關于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跨國并購遇阻,丁文武補充說,大基金將會關注國內產業并購,聯合產業布局優勢,會保持開放途徑與國際進行合作。
正如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倡議的,全球***攜手開發才能實現共贏。他強調,中國半導體產業既不像國外人士認為的馬上就要趕超國際,也不像國內部分人士認為的可快速發展起來。作為制造型產業,任何優秀的半導體公司都需要經過長期積累。作為一個國際性的產業,中國公司和國際半導體公司都應該更加開放,加強互聯互通,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
半導體產業遭遇“中國威脅論”,如何應對海外圍堵?
“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正處于最佳的時機,而中國市場無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盨EMI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Ajit Manocha在接受集微網等媒體采訪時表示,“2018年是SEMICON進入中國的三十周年,SEMI China服務中國30年,陪伴并見證了中國半導體產業在過去30年里裝備從無到有、產業從小到大、系統產品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
伴隨著引人注目的成績和發展舉措而來的,是國際上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誤解和恐懼,甚至采取了一些圍堵行為,近日進軍美國市場不利的***就是一個例子,以及中資***美國***的多個案例。對此,SEMI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居龍表示,最緊要的是減少一些不理智的高調宣傳,要向外界講清楚中國半導體產業市場化運作的邏輯,以及中國發展半導體的正當性,要讓外界明白所謂中國半導體產業崛起的真相,中國只是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上的一個合作伙伴,盡最大的可能去消減全球彌散的中國威脅論。
居龍指出,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已經有50年以上的歷史,而中國幾乎在近幾年才開始發展,國內外差距仍然很大。這兩年中國雖然新建了很多晶圓廠,芯片設計雖然進步不小,但是制造方面跟國際先進工藝的差距還很大。要想進步,必須有國際合作,但是國際合作現在又受阻,并購幾乎不可能。除非那些很小的公司,或者技術比較落后的標的。因此,SEMI也在努力與全球產業界溝通,講清楚所謂中國崛起的真相,不要受所謂“中國威脅論”的影響。事實上,中國是一個尋求開放合作的市場,大家都在努力融入全球半導體產業生態圈。
大基金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基金的大舉出臺在全球引起了很多爭論。居龍認為,大基金二期即將推出,國家對于半導體的支持力度不會減少,只會加強。半導體產業需要技術交流,尤其是國際合作。中國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吸引了很多企業,但是中國在資金方面的投入被媒體過度報道,就會引起海外不必要的反彈,很容易造成“中國威脅論”,導致外界的圍堵和牽制。
除此之外,更多的溝通也很關鍵。居龍表示,與海外的溝通也很重要,例如SEMI這樣的第三方去向外界講解中國半導體是怎么回事,中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正當性,會比較容易讓人信服。在國際市場中競爭是難免的,但競爭可以讓產業更有動力,這是市場規則,當然競爭也有麻煩,現在可以看到很多例子,大公司彼此之間不停發起壟斷審查、專利訴訟之類的問題,但也在不斷合作,這就必須要有溝通。而這正是Ajit Manocha所指出的SEMI服務產業的主要精神“connect,collaborate,innovate”之一,整個產業鏈之間的連接互動和交流才能促成合作共贏的機會,而產業鏈的合作、國際化的合作是innovation(創新)不可或缺的要素。
居龍強調,展望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預計將有7~8%的增長,由于一些地緣政治以及貿易壁壘興起的勢頭,估計對此會造成一定影響。SEMI鼓勵產業間開放透明的交流,也樂見各個區域蓬勃成長,并彼此共創雙贏的機會,使整個產業共同成長。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901瀏覽量
237639 -
大基金
+關注
關注
1文章
83瀏覽量
1279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大基金三期聚焦微影技術與芯片設計工具,助力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