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光谷實驗室,研究員丁毅博士在進行光學成像探測實驗。
近日,在湖北光谷實驗室內,一束微弱到僅含幾個光子的激光正在照射生物樣本,科研人員緊緊盯著屏幕上得到的計算結果:“成像分辨率像素已達到百萬級。”
日常使用的手機攝像頭,像素普遍在千萬級,甚至過億,在生活中可以拍下清晰的照片。但在一些特殊場景,比如深海、高空,或在醫療檢測上,光信號微弱,空間分辨率低,需要用單光子探測器來捕捉圖像。光子是光的基本單位,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光,其實是由無數個光子組成的。單光子探測器,顧名思義,就是能夠探測到單個光子的超高靈敏度探測器,在量子通信、天文學、生物醫學成像等領域有著重要應用。
“單光子探測器就像黑夜中的眼睛,可以捕捉到微弱的光信號。”湖北光谷實驗室研究員丁毅博士說,但單光子探測器受物理結構限制,像素數量通常只能達到數千,限制了其在高分辨率成像等方面的應用。
比如在天文觀測中,較低的像素個數,難以捕捉到更暗弱、更遙遠天體的細節;在生物醫學顯微成像中,也無法滿足對量子級熒光現象進行高分辨率記錄的要求。為突破這一難題,丁毅博士團隊將目光投向了計算成像這一領域。計算成像不同于傳統成像技術,它能夠通過光學調制和信號處理等手段,突破光電探測器在成像分辨率、成像幀率等方面的限制。“我們不再要求每個像素必須對應一個物理探測器,而是讓單個探測器在不同時間扮演不同角色,通過編碼光場和重構算法,最終恢復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像素的高分辨率圖像。”丁毅說,團隊的這項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此外,單光子探測器以往輸出的是模擬信號,實驗室團隊通過攻關研究,在芯片層次完成了單光子探測器的數字讀出,在獲取單光子信號時可以省去光子計數器件,使得成像與探測系統更加小型化、集成化,能夠面向更多應用場景。
成果的背后,是科研團隊無數個日夜的堅守付出。自2023年底立項開始,為趕進度,實驗室的燈光常常亮到天明。為驗證實驗光路和計算方法的有效性,團隊進行了大量的實驗,積累了海量數據。“每天都感覺時間不夠用,就想快些、再快些,讓更多高端器件實現國產替代。”丁毅說,目前研究團隊正與醫療器械、遙感探測等領域展開應用合作,首臺用于醫療領域的工程樣機正在研制中。目前,研究團隊還在開展免標記納米顆粒跟蹤、時域壓縮成像等多個技術難題攻關。“時不我待,早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我們干勁滿滿。”丁毅說。
審核編輯 黃宇
-
激光
+關注
關注
20文章
3410瀏覽量
65730 -
光子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5瀏覽量
1466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Figure AI宣布終止與OpenAI合作,稱已在AI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光子毫米波雷達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3D打印技術在材料、工藝方面的突破

重大突破!優刻得×腦虎科技腦機接口臨床試驗取得新進展

國外科研團隊在X射線科學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半導體研究所在量子點異質外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