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在光伏發電系統中,光伏逆變器將光伏發電板所產生的直流電,轉化為可接入電網和提供給電器使用的交流電。近年來,得益于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的大規模應用,逆變器市場呈現爆發增長的態勢。
組串式逆變器正在占據主導地位
根據賽迪顧問的報告,2023年中國逆變器市場規模達到248.9GW,同比增長136.1%,同時預計2024到2026年,逆變器市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4%。
市場上常見的光伏逆變器可以分為集中式、組串式、集散式和微型逆變器等四種類型,而目前市場上組串式逆變器逐漸在光伏應用市場上占有主導地位。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組串式逆變器新增裝機量為186.9GW,占整體逆變器市場的75.1%。隨著組串式逆變器的技術成熟,成本逐步下降,未來市場份額將會持續攀升,預計到2026年,中國組串式逆變器市場規模將接近600GW,市場份額將攀升至79%。
組串式逆變器又分為單相組串式逆變器和三相組串式逆變器,主要根據應用場景選擇,比如民用選擇單相,工業應用選擇三相,功率在1.5kW到250kW不等。組串式逆變器是根據逆變器的額定輸入電壓,來將相應數量的光伏電池板串聯成組串,再通過組串式逆變器并入電網。逆變器的DC-DC部分具備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功能,確保光伏電池板在各自的最大功率點上運行。
一般來說,組串式逆變器是由兩級電源轉換組成,采用無變壓器或非隔離變壓器設計,在DC-DC部分將可變的直流電壓轉換為固定直流電壓,同時通過最大功率點追蹤功能從光伏電池板上獲得最大電流;另一部分是DC-AC,在這個階段再將直流電源轉換為兼容電網的交流電源。
為什么需要MPPT?由于光伏電池板的輸出功率并不是固定的,受到輻照度、溫度等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輻照度降低,光伏電池板輸出功率降低;溫度升高,光伏電池板輸出功率也會降低。與此同時,光伏電池板的輸出電壓和電流,是遵循電流-電壓特性曲線和功率-電壓曲線的,因此如果需要逆變器盡可能工作在最大輸出功率點,就要直流電壓運行在相應的電壓上。
所以MPPT實際上是為了時刻保證光伏電池板輸出功率,利用DC-DC通過實施MPPT算法來動態調整其輸入阻抗,以匹配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阻抗,從而讓系統始終運行在最大功率點附近。
DC-DC通過集成上述一種或多種MPPT算法,使用MCU等運行MPPT算法,根據實時監測到的電壓、電流等參數,自動調節自身的轉換比,使太陽能電池板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從而最大化能量收集效率。當前的光伏逆變器中DC-DC還會結合更多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和通信技術來提高MPPT的性能和可靠性。
另外,功率器件作為DC-DC轉換器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功率器件關系到DC-DC的轉換效率,以及支持的輸入電壓。在一個光伏逆變器的芯片方案中,還包括柵極驅動器、MCU、電流傳感器、無線模塊等多種部件。
組串式逆變器方案,功率更大、密度更高
對于光伏系統而言,電能轉換效率是由逆變器的功率決定的,目前在組串逆變器中,單個逆變器的功率正在不斷提高,光伏系統的功率密度和效率也在伴隨逆變器功率提高而提高。
與此同時,為了更高效地管理光伏系統,以及提高光伏發電效率,智能化也成為了逆變器的發展趨勢,包括會有更多聯網監控、智能調控等功能。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功率密度和轉換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多家廠商推出的新逆變器方案中都加入了碳化硅分立器件或是碳化硅功率模塊,以替換過去的硅MOSFET和IGBT。
在很多成熟方案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碳化硅二極管在光伏逆變器中被廣泛應用。由于在大功率產品中,IGBT在處理大電流時有一定優勢,且對開關速度要求不高,成本上具備優勢。如果完全版切換碳化硅MOSFET需要對系統重新設計,會帶來極高的成本問題。而碳化硅二極管,相比于硅基快恢復二極管FRD而言幾乎沒有開關損耗,所以采用硅IGBT+碳化硅二極管的方案能有效提升效率,且不需要對系統電路進行太大改動,成本上更具優勢。
不過碳化硅依然是未來光伏逆變器的大趨勢。比如英飛凌、ST、安森美、瑞薩等,目前都提供了基于硅基MOSFET、IGBT,碳化硅MOSFET、碳化硅模塊等多種方案。
比如安森美目前在高電壓等級光伏逆變器方案中,主推EliteSiC 1200V MOSFET、第七代溝槽型場截止1200V IGBT、半橋全 SiC 集成功率模塊等。同時提供隔離柵極驅動器、接口芯片等產品。
英飛凌針對不同電壓等級的光伏陣列,提供CoolSiC MOSFET、IGBT、CoolSiC肖特基二極管、Easy1B/2B系列功率模塊、EiceDriver系列柵極驅動芯片、控制MCU等產品。
碳化硅器件在高壓場景中相比IGBT更具優勢,在光伏逆變器中使用可簡化系統拓撲結構,無需多電平轉換器,且能夠降低系統損耗。同時開關速度更快,使得系統中無源器件尺寸減小,提高了逆變器的功率密度。
組串式逆變器為了實現更大功率,還需要提高母線電壓,1500V替代1100V也已經成為趨勢,而高壓的引入,進一步推動了碳化硅器件在組串逆變器中的應用。
小結:
組串式逆變器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而需求上對于組串逆變器單機的功率要求也越來越高,從碳化硅二極管的引入開始,碳化硅在組串逆變器中的應用也將會變得越來越普遍。
組串式逆變器正在占據主導地位
根據賽迪顧問的報告,2023年中國逆變器市場規模達到248.9GW,同比增長136.1%,同時預計2024到2026年,逆變器市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4%。
市場上常見的光伏逆變器可以分為集中式、組串式、集散式和微型逆變器等四種類型,而目前市場上組串式逆變器逐漸在光伏應用市場上占有主導地位。賽迪顧問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組串式逆變器新增裝機量為186.9GW,占整體逆變器市場的75.1%。隨著組串式逆變器的技術成熟,成本逐步下降,未來市場份額將會持續攀升,預計到2026年,中國組串式逆變器市場規模將接近600GW,市場份額將攀升至79%。
組串式逆變器又分為單相組串式逆變器和三相組串式逆變器,主要根據應用場景選擇,比如民用選擇單相,工業應用選擇三相,功率在1.5kW到250kW不等。組串式逆變器是根據逆變器的額定輸入電壓,來將相應數量的光伏電池板串聯成組串,再通過組串式逆變器并入電網。逆變器的DC-DC部分具備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功能,確保光伏電池板在各自的最大功率點上運行。
一般來說,組串式逆變器是由兩級電源轉換組成,采用無變壓器或非隔離變壓器設計,在DC-DC部分將可變的直流電壓轉換為固定直流電壓,同時通過最大功率點追蹤功能從光伏電池板上獲得最大電流;另一部分是DC-AC,在這個階段再將直流電源轉換為兼容電網的交流電源。
為什么需要MPPT?由于光伏電池板的輸出功率并不是固定的,受到輻照度、溫度等外界環境的影響。比如輻照度降低,光伏電池板輸出功率降低;溫度升高,光伏電池板輸出功率也會降低。與此同時,光伏電池板的輸出電壓和電流,是遵循電流-電壓特性曲線和功率-電壓曲線的,因此如果需要逆變器盡可能工作在最大輸出功率點,就要直流電壓運行在相應的電壓上。
所以MPPT實際上是為了時刻保證光伏電池板輸出功率,利用DC-DC通過實施MPPT算法來動態調整其輸入阻抗,以匹配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阻抗,從而讓系統始終運行在最大功率點附近。
DC-DC通過集成上述一種或多種MPPT算法,使用MCU等運行MPPT算法,根據實時監測到的電壓、電流等參數,自動調節自身的轉換比,使太陽能電池板始終處于最佳工作狀態,從而最大化能量收集效率。當前的光伏逆變器中DC-DC還會結合更多先進的傳感器技術和通信技術來提高MPPT的性能和可靠性。
另外,功率器件作為DC-DC轉換器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功率器件關系到DC-DC的轉換效率,以及支持的輸入電壓。在一個光伏逆變器的芯片方案中,還包括柵極驅動器、MCU、電流傳感器、無線模塊等多種部件。
組串式逆變器方案,功率更大、密度更高
對于光伏系統而言,電能轉換效率是由逆變器的功率決定的,目前在組串逆變器中,單個逆變器的功率正在不斷提高,光伏系統的功率密度和效率也在伴隨逆變器功率提高而提高。
與此同時,為了更高效地管理光伏系統,以及提高光伏發電效率,智能化也成為了逆變器的發展趨勢,包括會有更多聯網監控、智能調控等功能。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功率密度和轉換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多家廠商推出的新逆變器方案中都加入了碳化硅分立器件或是碳化硅功率模塊,以替換過去的硅MOSFET和IGBT。
在很多成熟方案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碳化硅二極管在光伏逆變器中被廣泛應用。由于在大功率產品中,IGBT在處理大電流時有一定優勢,且對開關速度要求不高,成本上具備優勢。如果完全版切換碳化硅MOSFET需要對系統重新設計,會帶來極高的成本問題。而碳化硅二極管,相比于硅基快恢復二極管FRD而言幾乎沒有開關損耗,所以采用硅IGBT+碳化硅二極管的方案能有效提升效率,且不需要對系統電路進行太大改動,成本上更具優勢。
不過碳化硅依然是未來光伏逆變器的大趨勢。比如英飛凌、ST、安森美、瑞薩等,目前都提供了基于硅基MOSFET、IGBT,碳化硅MOSFET、碳化硅模塊等多種方案。
比如安森美目前在高電壓等級光伏逆變器方案中,主推EliteSiC 1200V MOSFET、第七代溝槽型場截止1200V IGBT、半橋全 SiC 集成功率模塊等。同時提供隔離柵極驅動器、接口芯片等產品。
英飛凌針對不同電壓等級的光伏陣列,提供CoolSiC MOSFET、IGBT、CoolSiC肖特基二極管、Easy1B/2B系列功率模塊、EiceDriver系列柵極驅動芯片、控制MCU等產品。
碳化硅器件在高壓場景中相比IGBT更具優勢,在光伏逆變器中使用可簡化系統拓撲結構,無需多電平轉換器,且能夠降低系統損耗。同時開關速度更快,使得系統中無源器件尺寸減小,提高了逆變器的功率密度。
組串式逆變器為了實現更大功率,還需要提高母線電壓,1500V替代1100V也已經成為趨勢,而高壓的引入,進一步推動了碳化硅器件在組串逆變器中的應用。
小結:
組串式逆變器的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而需求上對于組串逆變器單機的功率要求也越來越高,從碳化硅二極管的引入開始,碳化硅在組串逆變器中的應用也將會變得越來越普遍。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逆變器
+關注
關注
293文章
4852瀏覽量
209872 -
光伏
+關注
關注
45文章
3517瀏覽量
70367 -
SiC
+關注
關注
31文章
3141瀏覽量
643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八成職場人依賴AI工具下,“職業技能培訓”的需求與應對策略
使用體驗報告》顯示,通過對平臺用戶的問卷調研,回收的4023份有效樣本中,約八成職場人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其中33.4%的職場人每周都會使用,13.4%每天使用1-3次,10.1%則每天使用3次以上,且28.5%的00后與AI的互動頻率高于其他代際職場人。這些數據不僅凸顯了
對比三款主驅逆變器,SiC和Si IGBT差距巨大!
汽車市場的滲透率快速飆升。 ? 盡管我們經常能夠看到SiC的優勢,但實際新能源汽車主驅應用中,跟IGBT到底差別多大?為什么這么多車企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紛紛切換到SiC?下面我們通過Yole Group對三款車型的主驅

小電流產品推薦:芯森CR1V系列傳感器在組串式逆變器中的應用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光伏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在光伏系統中,組串式逆變器因具備多項優勢,如高效發電、智能監控、安裝靈活等,成為了光伏電站的主流選擇之一。而電流傳感器作為

AFE4400將占空設置為25%以下時,采樣率該如何計算?
1、 術手冊中有關ADC采樣頻率的說明,在第10頁中說采樣率為4*PRF
而在第40頁中關于ADC Data的中可以采樣率為16*PRF
但是如果我將占空設置為25%以下時,采樣
發表于 12-31 07:18
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46萬家:近九成屬于制造業 超八成分布在新興產業
1.46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14萬家,科技和創新型中小企業超60萬家。目前“小巨人”企業中近九成是制造業企業,超八成分布在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鏈上

NREL 將為美國戰車設計 SiC 逆變器
來源:半導體芯科技編譯 基于 SiC 的推進系統將提供四倍的功率,而尺寸僅為前代產品的四分之一 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將重新設計美國地面戰車使用的牽引逆變器,這種基于
光伏逆變器測試應用
光伏逆變器是光伏發電系統的核心設備,它的作用是將光伏組件產生的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并與電網或負載匹配。光伏逆變器根據其功率等級、內部電路結構及應用場合不同,一般可分為集中型逆變器、

使用隔離式 IGBT 和 SiC 柵極驅動器的 HEV/EV 牽引逆變器設計指南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使用隔離式 IGBT 和 SiC 柵極驅動器的 HEV/EV 牽引逆變器設計指南.pdf》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9-11 14:21
?0次下載

美光志在HBM市場:計劃未來兩年大幅提升市占率
在全球高帶寬內存(HBM)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美光(Micron)近日宣布了其雄心勃勃的市場拓展計劃。該公司預計,在2024會計年度,將搶下HBM市場超過20%的份額,而到2025會計年度末,市占

微型逆變器性能躍升:SiC器件的關鍵作用
成為分布式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而SiC器件作為一種具有優異性能的半導體材料,其在微型逆變器中的應用正日益受到業界的關注。 SiC器件以其高溫穩定性、高開關頻率和低損耗等特性,在微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