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M系列網絡電力電測儀表
技術支持18701998775
安科瑞電氣APM系列網絡電力儀表是按IEC標準設計,與技術同步的網絡電力儀表。具有全電量測量,電能統計,電能質量分析及網絡通訊等功能,主要用于對電網供電質量的綜合監控。該系列儀表采用了模塊化設計,配合功能豐富的外部DI/DO模塊、AI/AO模塊、SD擴展卡事件記錄(SOE)模塊、網絡通訊模塊,可以靈活實現電氣回路全電量測量及開關狀態監控,雙RS485和以太網接口配合可實現RS485主站數據抄送,省去數據交換機。
網絡電力電測儀表產品選型
網絡電力電測儀表產品功能
網絡電力電測儀表技術參數
注①:諧波測量2~42次在頻率45~65Hz范圍,精度為1%,諧波測量43~63次在頻率50Hz,精度為2%。
外形尺寸
網絡電力電測儀表應用組網圖:
審核編輯 黃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1文章
5632瀏覽量
175891 -
電表
+關注
關注
13文章
709瀏覽量
36134 -
以太網接口
+關注
關注
0文章
147瀏覽量
174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軟件更新 | 以太網通信仿真功能已上線!TSMaster 202503 版本更新速覽
TSMaster202503軟件功能又更新啦!這一次,我們帶來了工程師們期待已久的以太網通信仿真功能,讓您的車載網絡測試如虎添翼!除了以太網通訊仿真功能,還新增軟件網關、GPS記錄數據格式轉換等功能

干貨分享 | TSMaster用戶必看:以太網通信仿真用戶手冊
在汽車電子開發中,以太網通信仿真已成為ECU測試、診斷和網絡分析的關鍵環節。TSMaster作為一款強大的汽車電子仿真和測試工具,為工程師提供了高效的以太網通信解決方案。本手冊將帶您深入解析

顛覆傳統,WinCC與S7-200Smart無線以太網通訊的靈活組網策略
,不但施工麻煩也會徒增成本。這里所介紹的無線以太網方案通信距離從幾米到1公里,與布線施工的成本(材料、人工、時間)進行綜合比較的話,無線以太網是更為經濟和實施簡便的組網通訊方案。 WinCC作為西門子公司推出的基于Wi

三格電子NAT網關:讓你的以太網通訊設備輕松聯網!
NAT網關 型號:SG-NAT-210 ?SG-NAT-210 網關支持 IP 地址跨網段和通訊端口的轉換,為不方便修改參數的以太網通訊設備的信息化聯網提供便捷的解決方案。? ?? 產品用途 網關

安科瑞ASD500開關柜測控以太網通訊操顯裝置 4-20mA變送輸出
安科瑞ASD500以太網通訊開關柜測控閉鎖監控裝置 4-20mA變送輸出產品型號說明: 安科瑞ASD500以太網通訊開關柜測控閉鎖監控裝置 4-20mA變送輸出產品技術參數: ? 安科瑞ASD500以太網通訊開關柜測控閉鎖監控裝

以太網通訊電能表與其他類型的電能表有什么區別?
以太網通訊電能表和其他類型電能表主要有以下區別: 通訊方式 ? 以太網通訊電能表:通過以太網進行數據傳輸,可以直接接入網絡,利用網線或光纖就能方便地將數據發送到遠程服務器或電力管理系統

施耐德 PLC 轉以太網:案例展示與經驗交流
目前市面上的的控制系統和工廠自動化系統轉以太網的應用幾乎已經和PLC一樣普及。施耐德多個系列產品采用了以太網的網口連接方式,通過以太網不僅可以連接程序,也可以用于與第三方設備進行以太網通訊

以太網幀格式和功能詳解
以太網幀(Ethernet Frame)是以太網(Ethernet)協議用于在局域網(LAN)中傳輸數據的基本單位。理解以太網幀的結構和傳輸過程對于掌握局域網通信的原理至關重要。以下將
以太網幀結構是怎樣的
以太網幀(Ethernet Frame)是以太網(Ethernet)協議用于在局域網(LAN)中傳輸數據的基本單位。理解以太網幀的結構對于掌握局域網通信的原理至關重要。
能否使用PLC無線通信模塊實現力控與FX5U無線以太網通信?
,不但施工麻煩也會徒增成本。這里所介紹的無線以太網方案通信距離從幾米到1公里,與布線施工的成本(材料、人工、時間)進行綜合比較的話,無線以太網是更為經濟和實施簡便的組網通訊方案。本方案以力控軟件和2臺三菱FX5U PL

以太網通信網關是什么
在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中,以太網通信網關作為連接不同設備和網絡的橋梁,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文將深入探討以太網通信網關的定義、功能、工作機制及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一、以太網通信網關的定義 以

水電表集中器支持以太網傳輸數據嗎?
現代水電表集中器確實支持以太網傳輸數據。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新一代集中器不僅具備傳統的RS-485總線通信能力,還集成了以太網接口,能夠直接接入局域網或互聯網,實現與遠程服務器的無縫對接。一、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