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計劃在日本裁員5000人
據外媒報道昨天東芝宣布了裁員計劃,計劃將在日本國內裁員5000人,占比低于10%。意在優化成本結構以期在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領域實現增長。
去年12 月東芝這家上市已有 74 年歷史的科技企業從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而且一直在退出利潤率較低的業務,努力削減成本,并將為此一次性支出約 1000 億日元。
小編看到近期裁員潮并沒有緩解,全球似乎已經再掀裁員潮;電動汽車制造商Rivian在2024年已經開始了第二輪裁員。還已經有多家大型公司發布裁員信息;比如特斯拉大裁員的比例高達10%。還有谷歌、日本歐姆龍和復印機制造商柯尼卡美能達等公司都宣布了裁員計劃。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東芝
+關注
關注
6文章
1433瀏覽量
1222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日系車企業績下跌!這家裁員2萬人
2026年3月財年的營業利潤預期。 ? 日產汽車表示,包括去年11月公布的裁員9000人的計劃在內,到2027財年(2027年4月至2028年3月),在日本國內外
發表于 05-16 00:14
?5125次閱讀
微軟宣布全球裁員6000人
、團隊和地區都裁撤員工,并計劃削減管理層。此外包括LinkedIn、Xbox等子公司也會進行裁員。而微軟總部所在地華盛頓州雷德蒙德將裁撤1985人;占比最大。 ?
松下計劃全球裁員10000人
裁員浪潮似乎依然洶涌,我們看到報道松下計劃全球裁員10000人。如果按照目前松下全球員工總數約 22.8 萬人來計算的話,此輪
安森美啟動全公司范圍重組計劃:擬裁員約 2400人占員工總數9%
半導體企業安森美 Onsemi 在當地時間 2 月 24 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遞交的 FORM 8-K 文件中確認,該公司現已啟動了一項全公司范圍的重組計劃,擬裁員約 2400 人,大致

Meta啟動全球裁員5%計劃,約3700人受影響
近日,Facebook母公司Meta宣布正式啟動其之前預告的全球裁員5%計劃,預計將有約3700名員工受到影響。這一決定無疑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悉,Meta將從當地時間2月10日上午起,開始
日產汽車考慮全球裁員9000人
近日,據日媒報道,日產汽車正面臨業績惡化的嚴峻挑戰,為此公司正考慮在全球范圍內實施大規模重組計劃,預計裁員人數將達到9000人。 據悉,此次重組計劃將主要針對生產部門和行政部門進行調整
日產推進全球裁員9000人計劃
13萬3580人,而此次裁員人數占其員工總數的7%左右。具體來看,日本員工將占裁員總數的最大比例,約為45%;北美地區占30%;亞洲地區占13%;歐洲地區占7%。日產表示,將在未來幾個
微軟裁員計劃不涉印度員工
近期,微軟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啟動新一輪基于績效的裁員計劃,然而這一消息并未給印度地區的員工帶來恐慌。印度和南亞區總裁Puneet Chandok明確表示,本次裁員計劃將不會波及印度地區
今日看點丨瑞薩電子將裁員數百人;英特爾向客戶發送Panther Lake CPU樣品,Intel 18A芯片下半年推出
1. 芯片需求疲軟,瑞薩電子將裁員數百人 ? 據報道,由于多種芯片需求疲軟,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薩電子今年將裁員數百人。瑞薩電子已通知員工,
發表于 01-08 11:19
?618次閱讀
制造業巨頭空客計劃裁員2500人
近日,全球飛機制造業的領軍企業空中客車公司(空客)宣布了一項重大裁員計劃,計劃在全球范圍內削減2500個工作崗位。這一舉措旨在應對公司航天業務遭遇的巨額虧損以及一系列供應鏈問題,再次凸顯了全球航空航天制造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日本計劃2030年前自研不可破解的量子加密技術
日本政府計劃在2030年前積極扶持量子加密技術的研發工作,并計劃攜手包括東芝、NEC等在內的合作伙伴,共同構建能夠抵御未來網絡攻擊的防御體系。
美國威世宣布重組裁員800人
電子元件制造巨頭美國威世集團(Vishay Intertechnology)近期宣布了一項重大戰略調整,即啟動Vishay 3.0發展計劃。為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公司決定進行重組,并在此過程中裁員約800名員工。此外,威世還計劃
東芝大幅裁員聚焦功率半導體,中國市場成競爭新焦點
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半導體市場競爭中,東芝公司近日宣布了一項重大戰略調整,將進行一場規模達5000人的裁員行動,并將重點聚焦在功率半導體等核心業務上,以應對行業變革和市場挑戰。

美光科技計劃在日本投資建設DRAM芯片工廠
近日,美國芯片巨頭美光科技宣布了一項重大投資計劃。據悉,該公司將在日本廣島縣建設一家全新的DRAM芯片工廠,預計總投資將達到6000至8000億日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