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訊,經過三個月察覺及報告系統遭受黑客侵入后,日產澳大利亞分公司現已決定通知約100,000名客戶,因其個人信息可能已遭泄露。此次攻擊使10萬左右用戶成為受害者,其中大多為日產金融服務業提供服務的用戶。
據統計,此次被盜的信息包括超過1萬條“身份證”信息,7500張駕駛執照,4000張醫療保險卡,1300個稅務檔案號碼以及220本護照信息。
除了這些,90%受影響的客戶擁有的與個人貸款有關的信息也曝光了,其中包含但不限于銀行賬戶對賬單、工資記錄和出生日期等重要詳情。
針對此事件,日產公司在一份正式聲明中表達了對用戶的深深歉意,同時承諾會全力配合政府機構展開調查工作。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黑客
+關注
關注
3文章
284瀏覽量
22246 -
日產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1瀏覽量
1538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峟思傳感器系統:破解大壩監測難題的“數字身份證”
智能識別傳感器技術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游戲規則。技術突破:給傳感器裝上"數字大腦"新一代智能傳感器系統四項核心技術突破行業瓶頸:芯片植入技術:微型芯片集成電子身份證功

高考考場上,除了身份證人臉識別一體機,還有哪些高科技設備?
的重要一環,每年考試都備受社會關注。為了確保考試的公平、公正和安全,越來越多的考場引入了各種身份證核驗平板、人證比對一體機、便攜式人證核驗終端、身份證人臉識別一體

中軟高科身份證讀取及M1卡讀寫二合一機具開發文檔
中軟高科這款機具除了二代身份證閱讀功能,還可以對M1卡進行讀寫操作,從而實現身份證識讀與M1制卡二合一。
機具照片
開發文檔
發表于 01-04 11:25
鴻蒙原生開發手記:05-開發之外的那些事
、指紋和簽名信息等,需要注意的是應名稱和包名要和上架的保持一致,否則審核會拒。
提交信息以后,備案服務商會打電話核實信息,阿里云會詢問本人身份證
發表于 12-27 10:36
USB二代身份證外國人永居證港澳臺居民居住證識別模組
電流:<100mA
工作溫度:-25℃- +85℃
儲存溫度:-55℃- +125℃
產品特性
· 快解碼速率 680ms(毫秒)。
· 在網絡良好情況下,讀取身份證信息的時間
發表于 12-24 11:14
Windows端USB讀二代身份證C#樣例程序
本開發包支持USB免驅型、串口型這2種類型的讀卡器,支持讀取二代居民身份證、M1和CPU卡等。提供動態連接庫dll,提供C++(MFC)和C#下的演示程序執行文件和示例源碼。動態庫文件說明
發表于 12-21 14:47
身份證云解碼讀卡模組CSYJM-6U嵌入式身份證讀卡模組
。· 卡證類型支持CPU卡,已適配的卡有:身份證、外國人永居證、港澳臺居民居住證、銀行卡、IC卡、社保卡、綠城通等。
4 產品特性· 抗
發表于 12-19 13:58

魏牌全新藍山榮獲汽車座艙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驗證證書
近日,在2024中國國際汽車技術領袖專題論壇上,中汽研科技有限公司軟件測評中心(以下簡稱“軟件測評中心”)向魏牌全新藍山頒發了國內首批《汽車座艙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驗證證書》,對魏牌全新藍山的個人信息安全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代身份證識別儀身份證閱讀器讀卡器
、通道閘機、寫字樓、學校、商場、商店、社區、公共服務及管理項目等需要用到身份證核對的設備。
二、 產品規格(組成部分)
104mm(長)*69mm(寬)*10mm(高)
三、基本參數
發表于 09-07 15:09
身份證云解碼模塊嵌入式身份證讀卡器 (CSYJM-3)
通信讀卡。
有蜂鳴器,支持聲音的開啟和關閉。
解碼類型支持無照片和本地解碼照片。
讀卡模式支持單次讀卡和循環讀卡。
卡證類型支持CPU卡,已適配的卡有:身份證、銀行卡、IC卡、社保卡、綠城通等。
產品
發表于 09-04 14:57
客戶端TAS2505與microchip MCU I2C通訊不成功的原因?
客戶端TAS2505與microchip MCU I2C通訊不成功,原理圖和設置如下,請幫忙檢查一下, (一些客戶個人信息擦掉了,)多謝!
發表于 08-08 07:07
你對身份證閱讀器CICR-3X的了解有多少?
;lt;100mA
1.3 應用范圍
適用于需要二代居民身份證讀卡類功能終端
適用于辦公區域、酒店、通道閘機、寫字樓、學校、商場、商店、社區、
公共服務及管理項目等需要用到身份證核對的設備。
二
發表于 06-26 16:23
蘋果明年春季將在日本推出身份證明功能
據報道,自明年春季起,日本居民可在蘋果錢包內使用個人番號卡(與我國身份證相似)。通過該服務,iPhone用戶可便捷地將個人番號卡插入蘋果錢包,實現公共證明處理以及網上行政服務訪問等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