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的市值首次突破了3000億美元,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得益于該公司股價的大幅上漲。上周四,AMD的股價上漲了9.1%,使得其市值首次突破了3000億美元。相較于去年10月的低點,AMD的股價已經上漲了一倍多。
這一顯著增長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人工智能(AI)熱潮的推動。AMD被視為AI的主要受益者之一。上個月,由于對新人工智能處理器的樂觀情緒,AMD的股價從疲軟的預測中恢復過來,并持續上漲。
此外,AMD在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的排名也顯著提升,從五年前的第222名躍升至如今的第22名,這也進一步證明了該公司市值和地位的提升。花旗集團等投資機構也將AMD列為首選投資目標,預測其股價有望進一步上漲。
總的來說,AMD市值首次突破3000億美元,既是對其過去幾年在半導體行業,尤其是在AI領域的辛勤努力的肯定,也預示著其未來可能的持續發展和增長。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887瀏覽量
235090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586瀏覽量
136327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6文章
49008瀏覽量
2493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市值近4萬億美元!英偉達GB300服務器正式出貨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 / 吳子鵬)當地時間 7 月 3 日,人工智能芯片龍頭英偉達股價表現亮眼,盤中一度漲超 2%,觸及 160.98 美元的歷史新高,市值隨之突破 3.92 萬億美元

寒武紀3000億市值與GPU廠商密集IPO,AI芯片正是當打之年
?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晶晶)就在最近,寒武紀市值沖上3000億元,創造了半導體企業的市值奇跡。2024年1月10日收盤當天寒武紀股價報729.97元,上漲2.48%,

AMD一季度營收74.4億美元超預期 AMD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2025年5月6日— AMD(NASDAQ: AMD)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2025年第一季度營業額達74億美元,毛利率為50%,經營收入8.06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超6400億元 特斯拉總市值跌破1萬億美元
在當地時間2月25日,特斯拉公司股價在盤中一度跌超10%,總市值跌穿1萬億美元,截至收盤特斯拉股價報302.8美元,跌幅達到8.39%,市值一夜蒸發892
鎧俠將獲上市批準,市值或達50億美元
據報道,鎧俠有望在近日獲得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上市批準。根據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指示價格,這家由貝恩資本支持的公司市值將達到約7500億日元,折合美元約為48.4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3200億元
當地時間11月25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高,美股道指上漲440.06點,漲幅0.99%,再創新高;但是特斯拉股價卻大跌3.96%;截止收盤報收338.59美元。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3200億
字節跳動估值躍升至3000億美元
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近期發布了一項回購要約,其自我估值已達到約3000億美元,這一數字接近其歷史最高估值,并預示著未來估值的進一步增長。
NVIDIA市值突破3.6萬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一
近日,全球圖形處理器(GPU)巨頭NVIDIA公司創下了歷史性的里程碑,其市值首次突破3.6萬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這一壯舉不僅彰
英偉達市值飆升,逼近蘋果
近日,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繁榮,英偉達公司作為AI芯片生產的領軍者,其市值實現了驚人的飛躍。截至美國當地時間21日,英偉達的市值再創歷史新高,達到了3.525萬億美元,首次
英偉達市值蒸發近2000億美元
英偉達(Nvidia)在周四的美股交易中遭遇了重大挫折,股價暴跌超過6%,市值瞬間蒸發近2000億美元。這一戲劇性下滑源于公司最新財報未能滿足華爾街的超高預期,盡管其上一季度收入實現了翻倍增長。
蘋果2024年硬件與服務雙輪驅動,有望突破4000億美元大關
8月28日,知名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了最新預測報告,指出蘋果公司憑借其硬件與服務的強勁增長勢頭,預計將在2024年實現全球收入的歷史性突破,首次邁過4000億
AMD在AI領域的重大布局再添新翼:49億美元收購ZT Systems
8月20日最新資訊,AMD公司宣布了一項重大收購計劃,以高達4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51.12億元)的現金加股票方式,將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領域的佼佼者ZT Systems納入麾下。此次
微軟市值已重回30000億美元
在上周五的全球股市舞臺上,微軟再次展現了其科技巨頭的強勁實力,股價大幅上漲,推動市值一舉躍過三萬億美元的重要里程碑,緊隨蘋果之后,成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這一成就不僅彰顯了微軟在云計算、軟件服務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領先地位,也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