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器件(Optoelectronic Devices)是以光-電子(或電子-光)轉換效應為工作原理的各種功能器件的統稱。早在19 世紀末人們就已經開始研究硒(Selenium)的光電現象,并導致了后來硒光電池的應用,這比晶體管的發明早近80年。但由于當時的認知水平相當有限,光電器件的發展較為緩慢。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海因里希?赫茲(Heinrich R. Hertz) 在進行電磁波實驗時,觀測到電子在光輻射下從物體表面逃逸的情況,從而揭示了光電器件的物理基礎—光電效應。1916年,阿爾伯特 ?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依據量子理論完善了光子與物體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將光電效應的本質展現在世人的面前,并因此獲得 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20世紀 30 年代后,人們對半導體物理特性的研究,特別是對半導體光學性質的研究,進一步夯實了光電器件的物理基礎。
光電效應劃分為光生伏特效應、光電導效應和光電子發射效應。根據工作機制以及應用的差異,光電器件主要歸為三類。第一類器件為光電探測器或光電接收器,如雪崩光電二極管 ( Avalanche Photodiode, APD)等,目前廣泛應用于傳感、探測及通信領域。受到輻射后,這一類器件的電學性質可以發生改變,從而將探測到的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再通過電信號的分析結果獲取所需信息。第二類器件為電致發光器件,可實現電信號到光信號的轉換。發光二極管 (LightEmitting Diode, LED)和激光二極管(Laser Diode, LD)是其典型代表。發光二極管具有壽命長、成本低、光譜范圍寬等諸多優點,廣泛用于顯示和照明等領域。激光二極管的光譜較窄、方向性強,廣泛應用于大容量、長距離的光纖通信系統以及光電集成電路。第三類器件以太陽電池(Solar cell)為代表,實現了光能到電能的轉化并可將其進行存儲。這類器件能把太陽能以較高的效率直接轉換成電能,以低運行成本提供電力。
如今,光電器件已經滲透到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如遙感、制導、紅外探測、醫療檢測、手機、相機、家用攝像機、顯示器等,應用范圍從軍事國防擴展到民用商品,產業結構與規模日益龐大。與此同時,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原理的不斷發現與應用,各種高性能光電器件將不斷涌現。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光電器件
+關注
關注
1文章
180瀏覽量
19075 -
激光二極管
+關注
關注
9文章
193瀏覽量
36094 -
光信號
+關注
關注
0文章
457瀏覽量
28129
原文標題:光電器件,光電元件,Optoelectronic Devices
文章出處:【微信號:Semi Connect,微信公眾號:Semi Connec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深度解析:真空共晶焊爐在光電器件封裝中的重要性

微波通用儀表在光電器件中的應用

半導體光電器件是什么
光電轉換的橋梁:半導體光電器件
光電器件基礎教材

半導體光電器件的工作原理
半導體光電器件有哪些
中國照明電器協會舉辦2020中國光電器件新技術與市場趨勢云論壇

回顧光電器件的發展歷程
5G通信熱潮下,紫宸激光焊錫在光電器件的應用有哪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