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分子溶液的締合液液相分離過程中,均一的溶液體系會在熵或焓的驅動下經相分離形成兩種液相:其中含有高濃度聚合物的一相被稱為凝聚相(coacervates),含有低濃度聚合物的一相則稱為稀相。這種凝聚相過程可以發生在多種合成高聚物或生物大分子中,如蛋白質、多糖和核酸。其中,由生物大分子組成的凝聚相構成了細胞內的多種無膜細胞器,在酶催化反應和遺傳信息轉錄翻譯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了更精準地調控聚合物的凝聚過程,并揭示這種凝聚相體系實現分子富集與調節反應速率的機制,研究者們借助微流控技術構建了包裹凝聚相的囊泡(coacervate-core-vesicles,COV)系統,以實現對相分離、分子富集與反應過程的時空控制。
基于此,近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俞璟團隊在BMEMat期刊上發表題為“Progress in constructing functional coacervate systems using microfluidics”的綜述文章。該文章匯總了近年來使用微流控通道構建凝聚相系統的研究進展,系統介紹了COV系統中膜結構的設計策略、環境響應型相分離過程的調控方法以及此類系統的應用場景。最后,作者深入討論了基于微流控技術的功能化凝聚相系統的發展所面臨的挑戰與前景。
圖1 基于微流控器件的復雜凝聚相系統構建方法及其應用
圖2液滴內復雜凝聚相分離過程調控
圖3 功能化凝聚相系統的應用場景 總體而言,微流控器件可以實現從下至上的凝聚相-囊泡體系的精準化構建,并可以結合在線調控與檢測技術實時調整并監測高聚物相的凝聚與溶解。
但液滴微流控技術仍面臨一些經典問題亟待解決:
(1)為構建穩定與單分散性的多級乳液,需要向微通道內引入油相與表面活性劑等物質,在保證液滴穩定的同時增加體系的復雜性。同時,在十至百微米尺度下,流體與通道壁面的相互作用不可忽視,聚電解質與壁面的浸潤作用變得明顯,需要研究者仔細調控溶液體系并對壁面進行充分的親水或疏水改性。
(2)微流控通道因易堵塞的特性不適用于操作有易團聚顆粒的分散液或高粘流體。在這種應用情境下,膜乳化器件則具有更高的魯棒性。
此外,將締合液液相分離過程引入微流控芯片可觀察到與其他多相乳液調控(如多種不溶相或雙水相體系)完全不同的相分離現象,但對于高分子凝聚相特有的理化性質,如凝聚相的成核生長、流變特性以及固-液相轉變等現象還缺少細致研究。
同時,復雜凝聚相系統中的多級相互作用力,包括靜電力、疏水作用、π-π相互作用、氫鍵等對分相過程的貢獻也可以借助微尺度下的精準調控進行揭示,進而構建熱力學穩定的凝聚相體系,為發展基于凝聚相的藥物遞送材料與高效微反應器奠定基礎。
審核編輯:劉清
-
反應器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4瀏覽量
11368 -
微流控
+關注
關注
16文章
573瀏覽量
19647
原文標題:綜述:基于微流控的功能化凝聚相系統的構建及應用研究進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射頻系統先進封裝技術研究進展

石墨烯鉛蓄電池研究進展、優勢、挑戰及未來方向
中山大學:在柔性觸覺傳感電子皮膚研究進展

微流控技術在病原微生物檢測中的研究進展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上海光機所在多路超短脈沖時空同步測量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