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第十一屆IDC中國數字金融論壇于北京成功舉行,本屆論壇以“開放金融、生態驅動、數智進階”為主題,現場共邀數百位金融、科技行業知名專家、資深從業者出席,共話金融企業數字化發展。軟通動力金融事業群聯席總裁車忠良先生受邀參與此次盛會,并發表題為“分布式核心下移的專業服務支撐體系”的主題演講,針對金融機構信息架構體系轉型升級中的關鍵技術環節所需要的專業服務闡述軟通解決方案。
軟通動力銀行業務事業群聯席總裁車忠良
隨著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步入攻堅階段,作為銀行應用系統最關鍵部分的“銀行核心系統”進入新一輪的建設高峰期。而這一輪建設過程與以往的核心切換升級建設過程有很大差異。大型銀行在本輪主機下移工程中更多的是采用了并行切流和服務交接的方式實現平滑過渡,而且,由于平臺不同、進度不同、方法不同,導致所采用路線存在很大的差異。會上,車忠良針對核心銀行系統主機下移過程所面臨的諸多轉型挑戰,從測試的角度,圍繞功能測試、非功能測試、數據遷移測試、工具支持等方面全面闡述了這一復雜工程所依賴的專業服務能力。
人工智能已經進入實質性廣泛應用的背景下,在面對這一復雜的大型工程實施過程中,依托AIGC的最新成果,助力核心銀行系統下移工程既是當下熱點,也是技術選擇的必然。軟通動力推出的人工智能軟件工程平臺——AISE,可有效助推主機下移工程的效能提升。無論在主機下移工程的開發側,還是質量檢驗環節的測試端,軟通動力都提供了正對行的AI效能提升解決方案。通過深度嵌入開發環境的AI inside IDE集成環境,協助大型金融機構在提升工程效率、提高工程質量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過去幾年,軟通動力在數據治理、主機下移、云原生及分布式應用方面不斷取得進展,以獨立編組形式承接及成功交付多個國有大行的大型應用系統。在行業生態領域,圍繞數字人民幣、小微企業SaaS化平臺、供應鏈金融平臺、三農、數據要素資產等涉及普惠金融、產業金融的領域的交付規模不斷擴大。
IDC相關信息顯示,2023年,企業將從數字化轉型時代進入到數字化業務時代,利用行業生態持續進行業務創新。在數字化業務時代,企業的增長來源于對數據價值的挖掘應用。通過對數據價值的挖掘應用,企業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尋找創新機會,從而獲得增長。未來,金融服務將走出自身體系,對外開放與場景深度融合。
銀行業作為數據密集的領域,是大模型應用落地的最佳選擇。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其在金融領域的安全治理格外重要,只有實現數據要素的安全治理,才能夠產生真正的市場價值。為此,在數據安全治理領域,軟通金科(軟通動力旗下泛金融子品牌)積極研發DataGo數據治理產品和數據安全治理產品,基于AI的數據安全治理產品體系,構造安全的數據空間,針對敏感數據分布、流轉、訪問、使用等問題,創造出可感、可見、可控的數據安全治理平臺。利用智慧引擎(AISecOps+DataSecOps ),提升數據資產的可見性與數據風險的管理能力,提升客戶數據資產風險防御管理能力,為數據治理提供安全保障。
在金融生態構建方面,軟通動力成為首批“建行云”生態合作伙伴之一,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從上云、用云到云上整體一站式云服務解決方案。此外,軟通金科還深度融入鄉村發展的各個場景,圍繞農村居民生產、生活場景進行建設,并嫁接普惠金融、供應鏈金融,推出數字鄉村服務產品——數字萬村系統,并將兩委、鄉鎮、縣級政府的治理體系融入其中。數字萬村系統以金融、產業共同參與、各自受益的方式打造一個可持續的數字鄉村產業生態,推動了鄉村發展和治理模式的轉型升級。
目前,軟通金科已成為大型金融機構的首選合作伙伴。未來,軟通動力將不斷加強金融行業的先進技術研究,實現金融產品深度融入生活場景,不斷加強企業和個人用戶的使用體驗,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原文標題:2023 IDC中國數字金融論壇 | 軟通動力車忠良:以專業服務支持大型金融機構核心系統下移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軟通動力】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軟通動力
+關注
關注
1文章
953瀏覽量
15485
原文標題:2023 IDC中國數字金融論壇 | 軟通動力車忠良:以專業服務支持大型金融機構核心系統下移
文章出處:【微信號:isoftstone-group,微信公眾號:軟通動力】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軟通動力助力金融行業AI應用創新
浪潮信息參編《中國金融科技發展報告(2024)》,為數字金融打造新型算力底座

量子計算企業玻色量子榮獲2024年度金融科技金融機構最佳發展獎
維智科技入選2024愛分析金融數字化最佳實踐案例
中星微榮獲金融科技供應鏈安全示范機構稱號
紫光同芯榮獲金融科技供應鏈安全示范機構
軟通動力亮相2024年成都數字金融研討會
金融自助終端發展的新動力:龍芯3A50003A5000工控主板
中軟國際金融AI實驗室成立 引領金融科技新動力
軟通動力數字人民幣解決方案榮獲 2024 金鼎獎--科技賦能業務創新案例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