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來PC整體銷量下滑的新聞不絕于耳,但如果單從硬件平臺的占比來看,有這么一個平臺卻在這一短暫的頹勢中搶占了更多的份額,那就是Arm。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統計數據來看,在去年的筆記本出貨量中,基于Arm硬件平臺的筆記本從2021年的11%提升至了13%。根據他們的預測,Arm筆記本的市場份額甚至會在2024年后超越AMD x86。
從2017年首批Arm筆記本發布以來,Arm就在PC市場走出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線。目前發力Arm PC硬件生態的主要是高通和蘋果這兩家廠商,前者的驍龍8cx處理器在給Windows On Arm筆記本提供高能耗比的同時,還引入了5G無線連接;而后者的M系列芯片則選擇在先進工藝上加大規模,甚至想通過移動芯片比肩桌面芯片的性能表現。但從目前的應用場景來看,蘋果的Arm生態已經趨近成熟,甚至還在壯大,而Windows On Arm這邊仍然存在不小的挑戰。
你的工作流與Arm完全匹配了嗎?
蘋果從x86轉向Arm開始,就已經帶動了各種軟件的移植熱。就拿macOS上主流的多媒體與辦公軟件來說,無論是Adobe旗下產品還是微軟的Office 365,均已完成了原生Arm支持。而一些視頻軟件,諸如Final Cut Pro,Davinci Resolve等也都支持了M系列芯片的GPU加速,性能也可以與英偉達高端GPU一戰。即便是一些非原生的軟件,諸如AutoCad,可以通過Rosetta 2轉譯正常運行。

M2 Pro與M2 Max芯片 / 蘋果
誠然轉譯能夠解決一部分兼容性的問題,但對于蘋果來說,最大的桎梏還是macOS本身。如果是macOS下本身就沒有的x86軟件,又何談轉譯呢?這對于不少開發者來說向來都是如此,譬如SolidWorks這樣的機械設計軟件,官方從來就沒有推出過macOS的版本,macOS上的EDA軟件也是少之又少。如今這些軟件的現狀并沒有發生改變,仍然需要在Windows虛擬機上運行,而在沒了x86的Arm版Mac上,這些軟件的支持就更加有限了。
哪怕是上面提到的媒體工具,在經歷了漫長的x86時期后,也有不少第三方插件仍不支持Arm,比如軟件After Effect上的一眾特效插件。所以蘋果很好地激發了新興軟件基于Arm原生開發的需求,但仍有不少老牌軟件,尤其是專業軟件,仍處于“不買賬”的狀態。
Windows On Arm,Arm PC的下一個潛在爆點
基于Arm的macOS選擇了獨樹一幟的方案,那么Windows On Arm呢?Windows On Arm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OEM。從現有的筆記本市場看去,OEM生態已經相當成熟了,而換用Arm無疑要求重新打通一遍供應鏈,比如電源、散熱等。況且在現有的Arm筆記本生態上起量的芯片廠商只有高通一家,選擇高通的SoC芯片設計注定要拋棄獨立的無線通信模組、GPU模組等。
需要付出如此多的努力,對于各大筆記本OEM來說,顯然短期內這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如果都像微軟的Surface Pro 9這樣推出雙版本的話,可能硬件上就需要兩套不同的PCB方案,軟件上需要兩套不同的驅動方案。
所以截至目前,愿意參與到這場Windows Arm化的廠商并不算多,只有微軟、聯想、華碩和三星等,而且這些產品的出貨量也遠算不上高。如果未來有更多的Arm筆記本芯片廠商入局,諸如聯發科、此芯科技等,或許能為Windows On Arm生態注入更多的硬件創新。

Windows On Arm項目路線圖 / Linaro
首先Windows On Arm勝在原有的軟件庫就比macOS更為龐大,所以通過轉譯可支持的軟件遠超macOS。第二,在微軟前年推出ARM64EC后,開發者可根據開發需求自行決定是基于原生Arm,還是Arm與x86轉譯混用,比如軟件本體基于原生Arm開發,而上面提到的第三方插件還是選擇x86轉譯。
但這也并不是說Windows On Arm的軟件生態毫無破綻,比如Windows On Arm對于部分軟件的轉譯效率仍有待提高,需要進一步減少性能損失。且一些需要硬件驅動的軟件還是存在不能用的情況,也充分說明了Arm在PC生態上的號召力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才能讓軟硬件廠商都不會忽視掉這個可觀的市場。
超越x86可能嗎?
雖然開頭我們已經提到了超越AMD x86的可能,但這僅僅是針對筆記本市場,龐大的PC市場還有臺式機、一體機和平板等。在桌面級尤其是工作站級別的領域,Arm仍然缺乏性能拉滿的硬件競品,在擴展性上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筆者認為,Arm未來的市場份額漲勢不會消退,但短期內還是集中在移動辦公領域,未來更高性能的硬件平臺出現后,才有與x86爭霸的資本。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ARM
+關注
關注
134文章
9347瀏覽量
377010 -
PC
+關注
關注
9文章
2149瀏覽量
1564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Arm 公司面向 PC 市場的 ?Arm Niva? 深度解讀
面向 PC 市場的 ? Arm Niva ? 深度解讀 ? Arm Niva ? 是 Arm 公司為 PC 市場推出的核心計算平臺,屬于其“
Arm攜手微軟共筑云計算和PC未來
Arm 和微軟正攜手共筑未來,從而使創新不受設備功耗或不同部署環境的限制。在上周舉行的微軟 Build 大會上,Arm 的愿景實現再次得到體現 —— 致力于確保微軟的整個軟件生態系統都能訪問
AMD攜手微軟共迎Windows 11 AI+ PC 生態新篇章
2025 AMD中國AI應用創新聯盟(夏季)論壇暨Windows 11 AI+ PC生態產品體驗會圓滿舉行 2025年,AI與PC融合的熱潮持續升溫。 從AMD銳龍AI MAX+ 39

N1X 英偉達Arm AI PC 芯片技術細節,性能表現
提升品牌價值,預計2026年該芯片將貢獻其8%營收(約20億美元),并可能延伸至手機/平板市場。總結與展望英偉達N1X的成敗將深刻影響Arm PC市場格局。若其能在2025年底實現性能
Arm 2024年度精彩回顧
過去的一年里,Arm 持續致力于在 AI 時代驅動技術創新,并攜手生態伙伴在廣泛領域實現突破。值此辭舊迎新之際,快來抽取你的新年福簽,伴隨美好祝愿,回顧豐碩成果,共同迎接即將到來的嶄新
Arm 技術預測:2025 年及未來的技術趨勢
Arm 不斷思考著計算的未來。無論是最新架構的功能,還是用于芯片解決方案的新技術,Arm 所創造和設計的一切都以未來技術的使用和體驗為導向。 憑借在技術生態系統中所處的獨特地位,Arm
發表于 01-14 16:43
?289次閱讀

Arm架構PC市場前景堪憂,2025年出貨量預測僅占13%
的發展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ABI Research認為,盡管Arm PC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在未來一年內進一步滲透市場的潛力卻十分有限。 報告指出,2025
簡述Arm PC生態新進展
2024 年對于 PC 行業而言,是意義非凡的一年。AI PC 的快速崛起激發了新一代筆記本電腦解決方案性能與效率的顯著飛躍,這推動了 PC
英特爾構建AI PC新平臺,引領AI應用新生態
的PC產品和解決方案,展現了技術卓越性和全棧生態優勢。在AI PC問世一周年之際,英特爾持續深耕生態并與全產業鏈共同推動AI
移遠通信亮相驍龍AI PC生態科技日,以領先的5G及Wi-Fi產品革新PC用戶體驗
PC生態科技日在深圳舉辦。作為高通驍龍的重要合作伙伴,移遠通信在活動中展示了多款應用于PC領域的5G、RedCap、Wi-Fi 7以及Wi-Fi 6/6E模組,并現場進行了Wi-Fi
發表于 11-08 11:26
?320次閱讀

移遠通信亮相驍龍AI PC生態科技日,以領先的5G及Wi-Fi產品革新PC用戶體驗
PC作為人們學習、辦公、娛樂的重要工具,已經深度融入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對PC性能要求的逐步提高,AIPC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11月7-8日,驍龍AIPC生態

Arm全面設計助力Arm架構生態發展
Arm 控股有限公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ARM,以下簡稱 Arm)近日分享了Arm 全面設計 (Arm Total Design)
Arm全面設計生態迅速擴張,推出AI CPU小芯片平臺
近期,Arm全面設計(Arm Total Design)在推出一周年之際宣布,其生態體系中的合作伙伴數量已迅速增長至超過30家。這些合作伙伴涵蓋了從IC設計到晶圓代工服務等多個專業領域
Gartner預測:2025年全球AI PC出貨量將占比PC總出貨量43%
10月15日,Gartner公司發布最新預測,指出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個人電腦(AI PC)的出貨量預計將達到1.14億臺,相較于2024年,將實現165.5%的顯著增長
Arm和Nordic深化合作,推動物聯網應用創新
Arm 技術授權訂閱模式能滿足不同企業規模和行業類別的業務需求,并已在過去數年內賦能 250 余家全球生態伙伴輕松通過 Arm 技術實現創新,共同基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