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幾日,汽車市場陡然間又熱鬧了起來,AITO在華為夏季旗艦新品發布會上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二款產品,即AITO問界M7,一臺大型電動SUV。與此前的M5一樣,M7同樣采用了增程式技術。
對此,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大加贊賞,并表示充電樁的完善與普及還需要時間,而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車模式。但這種宣傳引起了業內人士的質疑,魏牌CEO李瑞峰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共識。”這場圍繞增程式技術的爭論,已悄然拉開帷幕。
增程式技術的發展
1896年,費迪南德·保時捷(保時捷創始人)設計了一款四輪輪轂電機驅動的純電動汽車Lohner-Porsche,但由于續航太短,為此,費迪南德又在汽車內部添加了一臺內燃機。自此,也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輛串聯式汽油機混合動力汽車,也是最早的混合動力汽車。
隨著技術的發展,混合動力汽車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分出了串聯式混合動力汽車SHEV(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以及混聯式混合動力汽車PSHEV(Series-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可見混合動力中也有多種技術驅動方式,串聯只是其中一種。
而串聯式中的“串”,可以簡單理解為將發動機與電動機一起串起來驅動汽車,從電動車的角度來看,串聯式驅動就是給電池加上了發電機與發動機充當電源,因此這種技術的另一個名稱為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
這種驅動形式的特點在于發動機并不直接介入驅動,而是在電池電量不足或功率不足時帶動發電機發電并將電能輸入至電機驅動車輛,多余電能會輸入至電池包中存儲起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在于增程式使用時的熱效率更高。受卡諾循環的限制,汽油發動機理論的最大效率約為40%,從能量轉換的角度來看,電能轉換為動能效率最高,可達90%,因此增程式的在36%左右。
對此,余承東也表示,問界M7在純電狀態下可以跑200公里左右,沒電時可用油,及時補充電完全當油車用,油耗也僅為同級傳統燃油車的一半都不到。
有人可能認為不對啊,從數值上看,明明是燃油機的熱效率更高,為何增程式反而省油了?主要原因在于燃油機40%的效率只在個別場景,如長時間高速行駛狀態下,大多時候在市區內,尤其是遇到紅綠燈或者堵車的時候,起步加速與剎車減速的瞬時油耗,換算成效率值可能不到10%。
因此,綜合下來,普通用戶使用燃油機的綜合效率值大約在20%左右。但增程式發動機可以在大部分時間維持在最佳工況狀態,因此效率基本能維持在30%以上。顯然,余承東所說的更省油并非大話。當然,相比之下,電動機的綜合熱效率要可以達到85%以上,從效率來看,兩者已不在一個維度。
增程式到底先進還是落后?
如今魏牌CEO對余承東的話語表示質疑,如果從效率來看似乎不無道理。但有趣的是,魏牌作為長城汽車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采用的同樣是混合動力,不過是PSHEV,也就是增加直驅模式的串并聯。
這種模式也被許多企業所采用,比如比亞迪DM-i、長城DHT、吉利雷神,在增程式的基礎上做了升級。有業內人士將兩臺同級別的增程式汽車與串并聯汽車進行對比,發現與增程式相比,PSHEV的純電續航高6%、動力型強25%、饋電油耗低了35%。
因此,不僅是李瑞峰不看好增程式,大眾集團中國區CEO馮思翰也在過去公開表示,“增程式電動車是最糟糕的方案”,蔚來汽車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也曾公開發文稱,“油電兩套系統,讓成本增加。當加電比加油更方便的時候,還要背著油箱、燃油發電機以及一塊容量較小續航很尷尬的電池,所以,堅定不看好增程式。”
所以許多人認為增程式電動車不過是個過渡技術,但余承東不這么認為,他表示將增程發動機去掉,就是純電車,而純電車增加一個增程發動機便是落后嗎?即便把純電車的電池做大,也還是需要充電,而大電池也成了負擔,同時電池能量密度也有瓶頸。
的確,對比燃油車而言,增程式更省油,而對比純電動而言,增程式的續航里程可以達到1000KM以上,而目前主流的純電動車續航通常只在500KM。并且增程式的駕駛感受非常接近電車,因為插電混動在饋電狀態下使用燃油驅動也同樣有油車變速的頓挫感,并且增程式電動車同樣可以上綠牌。
馮思翰與沈斐的說法或許沒錯,但他們或許沒想到當前鋰電池成本已大幅降低、鋰電池成組技術成熟如此迅速,讓如今的大電池增程式變得相對合理了。
為何這么說,雖然增程式也叫電動汽車,但主要依賴的卻是燃油發動機。而且發動機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只要購買一臺適用的發動機,就能造出增程式電動車,因此在工程方面較為簡單,如理想ONE與L9、嵐圖FREE、問界M5與M7都因此而選擇使用增程式,在技術上得以速成,將精力聚焦在產品創新。
如果想要進一步做到PSHEV,則對于發動機水平要求更高,這就需要廠商自己具備發動機研發能力,才能實現在效率與體驗上全面超越其他混動技術路線,如比亞迪DM-i、長城DHT等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如果從“環保”或者能耗角度來看,增程式電動車很難代表未來。畢竟如果只跑高速的話,增程式的油耗要比燃油車還高。但增程式解決了電動車的續航以及環境適應問題,也減少了如今充電樁建設不完善所導致的充電問題,即便不充電,增程式也完全可以當油車用。
總而言之,雙方似乎都沒錯,增程式相比混聯式在動力性、經濟性上都稍顯落后,但增程式可以讓造車新勢力快速推出新的車型,而不用對發動機進行深度研發。但純電技術在熱效率上與發動機已經拉開巨大的鴻溝,一旦純電徹底成熟,混動技術顯然是無力抗衡的。
但純電技術到底何時成熟,電池容量的物理瓶頸何時解決都還是未知數。僅從當下來看,混動技術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寫在最后
如今市場中,新能源車大致可以分為純電動、增程式混動、混聯式混動等技術路線,但技術對錯最終還是需要市場來檢驗,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并不是看技術的先進與否,而是看哪種更好用,更符合當下的使用場景。或許這種爭論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最終技術的好壞,還需回歸到銷量來說話。
對此,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大加贊賞,并表示充電樁的完善與普及還需要時間,而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適合的新能源車模式。但這種宣傳引起了業內人士的質疑,魏牌CEO李瑞峰在社交媒體上公開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是行業共識。”這場圍繞增程式技術的爭論,已悄然拉開帷幕。

增程式技術的發展
1896年,費迪南德·保時捷(保時捷創始人)設計了一款四輪輪轂電機驅動的純電動汽車Lohner-Porsche,但由于續航太短,為此,費迪南德又在汽車內部添加了一臺內燃機。自此,也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輛串聯式汽油機混合動力汽車,也是最早的混合動力汽車。
隨著技術的發展,混合動力汽車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分出了串聯式混合動力汽車SHEV(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以及混聯式混合動力汽車PSHEV(Series-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可見混合動力中也有多種技術驅動方式,串聯只是其中一種。
而串聯式中的“串”,可以簡單理解為將發動機與電動機一起串起來驅動汽車,從電動車的角度來看,串聯式驅動就是給電池加上了發電機與發動機充當電源,因此這種技術的另一個名稱為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
這種驅動形式的特點在于發動機并不直接介入驅動,而是在電池電量不足或功率不足時帶動發電機發電并將電能輸入至電機驅動車輛,多余電能會輸入至電池包中存儲起來。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么?在于增程式使用時的熱效率更高。受卡諾循環的限制,汽油發動機理論的最大效率約為40%,從能量轉換的角度來看,電能轉換為動能效率最高,可達90%,因此增程式的在36%左右。
對此,余承東也表示,問界M7在純電狀態下可以跑200公里左右,沒電時可用油,及時補充電完全當油車用,油耗也僅為同級傳統燃油車的一半都不到。
有人可能認為不對啊,從數值上看,明明是燃油機的熱效率更高,為何增程式反而省油了?主要原因在于燃油機40%的效率只在個別場景,如長時間高速行駛狀態下,大多時候在市區內,尤其是遇到紅綠燈或者堵車的時候,起步加速與剎車減速的瞬時油耗,換算成效率值可能不到10%。
因此,綜合下來,普通用戶使用燃油機的綜合效率值大約在20%左右。但增程式發動機可以在大部分時間維持在最佳工況狀態,因此效率基本能維持在30%以上。顯然,余承東所說的更省油并非大話。當然,相比之下,電動機的綜合熱效率要可以達到85%以上,從效率來看,兩者已不在一個維度。
增程式到底先進還是落后?
如今魏牌CEO對余承東的話語表示質疑,如果從效率來看似乎不無道理。但有趣的是,魏牌作為長城汽車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采用的同樣是混合動力,不過是PSHEV,也就是增加直驅模式的串并聯。
這種模式也被許多企業所采用,比如比亞迪DM-i、長城DHT、吉利雷神,在增程式的基礎上做了升級。有業內人士將兩臺同級別的增程式汽車與串并聯汽車進行對比,發現與增程式相比,PSHEV的純電續航高6%、動力型強25%、饋電油耗低了35%。
因此,不僅是李瑞峰不看好增程式,大眾集團中國區CEO馮思翰也在過去公開表示,“增程式電動車是最糟糕的方案”,蔚來汽車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也曾公開發文稱,“油電兩套系統,讓成本增加。當加電比加油更方便的時候,還要背著油箱、燃油發電機以及一塊容量較小續航很尷尬的電池,所以,堅定不看好增程式。”
所以許多人認為增程式電動車不過是個過渡技術,但余承東不這么認為,他表示將增程發動機去掉,就是純電車,而純電車增加一個增程發動機便是落后嗎?即便把純電車的電池做大,也還是需要充電,而大電池也成了負擔,同時電池能量密度也有瓶頸。
的確,對比燃油車而言,增程式更省油,而對比純電動而言,增程式的續航里程可以達到1000KM以上,而目前主流的純電動車續航通常只在500KM。并且增程式的駕駛感受非常接近電車,因為插電混動在饋電狀態下使用燃油驅動也同樣有油車變速的頓挫感,并且增程式電動車同樣可以上綠牌。
馮思翰與沈斐的說法或許沒錯,但他們或許沒想到當前鋰電池成本已大幅降低、鋰電池成組技術成熟如此迅速,讓如今的大電池增程式變得相對合理了。
為何這么說,雖然增程式也叫電動汽車,但主要依賴的卻是燃油發動機。而且發動機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只要購買一臺適用的發動機,就能造出增程式電動車,因此在工程方面較為簡單,如理想ONE與L9、嵐圖FREE、問界M5與M7都因此而選擇使用增程式,在技術上得以速成,將精力聚焦在產品創新。
如果想要進一步做到PSHEV,則對于發動機水平要求更高,這就需要廠商自己具備發動機研發能力,才能實現在效率與體驗上全面超越其他混動技術路線,如比亞迪DM-i、長城DHT等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如果從“環保”或者能耗角度來看,增程式電動車很難代表未來。畢竟如果只跑高速的話,增程式的油耗要比燃油車還高。但增程式解決了電動車的續航以及環境適應問題,也減少了如今充電樁建設不完善所導致的充電問題,即便不充電,增程式也完全可以當油車用。
總而言之,雙方似乎都沒錯,增程式相比混聯式在動力性、經濟性上都稍顯落后,但增程式可以讓造車新勢力快速推出新的車型,而不用對發動機進行深度研發。但純電技術在熱效率上與發動機已經拉開巨大的鴻溝,一旦純電徹底成熟,混動技術顯然是無力抗衡的。
但純電技術到底何時成熟,電池容量的物理瓶頸何時解決都還是未知數。僅從當下來看,混動技術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寫在最后
如今市場中,新能源車大致可以分為純電動、增程式混動、混聯式混動等技術路線,但技術對錯最終還是需要市場來檢驗,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并不是看技術的先進與否,而是看哪種更好用,更符合當下的使用場景。或許這種爭論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最終技術的好壞,還需回歸到銷量來說話。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995瀏覽量
254882 -
智能汽車
+關注
關注
30文章
3045瀏覽量
10813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魏牌全新藍山和高山系列車型亮相2025上海車展
近日,2025上海國際車展魏牌發布會盛大開幕,魏牌以“為用戶而改變”為核心主題,攜煥新車色的全新藍山、包含福祉版在內的全新高山等重磅車型以及多項智能化技術集中亮相,并在車展現場打造咖啡
余承東領銜參與央視跨界對話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將作為重要嘉賓之一,攜手賽力斯、奇瑞控股、北汽集團和江汽集團的領導人物,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
鴻蒙智行年度直播活動籌備中,余承東攜手“四界”高層共亮相
鴻蒙智行官方近日宣布,將于12月盛大舉辦一場線上直播活動,為廣大消費者帶來一場科技與汽車融合的盛宴。此次活動備受矚目,因為華為高管余承東將攜手賽力斯、奇瑞、北汽及江淮四大知名汽車品牌的
華為所有新手機將搭載鴻蒙 余承東:從2025年起華為新品將全部搭載原生鴻蒙系統
)。 在11月26日的發布會上余承東表示,從2025年起,華為公司發布的手機、平板等新品將全部搭載原生鴻蒙系統。 我們在發布會看到很多
華為Mate70系列首發衛星尋呼功能 強大到余承東再爆金句:強得飛起
華為Mate70系列正式發布;大家都在關注到底華為Mate70手有多強悍?在發布會;Mate 70系列和Mate X6折疊機亮相,余承東在發
華為Mate70系列正式發布 余承東說Mate70對得起那四個字
華為Mate70系列正式發布;到底華為Mate70有多強?余承東說Mate70對得起那四個字;那肯定就是沒有說出口的“遙遙領先”。 11月2
魏牌全新藍山榮獲汽車座艙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驗證證書
近日,在2024中國國際汽車技術領袖專題論壇上,中汽研科技有限公司軟件測評中心(以下簡稱“軟件測評中心”)向魏牌全新藍山頒發了國內首批《汽車座艙個人信息安全保護驗證證書》,對魏牌全新藍
余承東稱史上最強大的Mate11月見
對于華為的下一代旗艦手機Mate70的關注一直沒有減少,對于“純血鴻蒙”的期待一直很高,11月4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
李斌否認螢火蟲采用增程式混動技術的傳言
11月1日訊,近日,蔚來汽車的首席執行官李斌對有關公司第三品牌FIREFLY(螢火蟲)將采用增程式混動技術的傳聞進行了明確否認。
此前有媒體曾報道,蔚來正在規劃混合動力系統,并聲稱其螢火蟲項目將運用
原生鴻蒙系統正式發布,余承東宣布不依賴國外核心技術
在近日的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自豪地宣布:“基于OpenHarmony全新打造的原生鴻蒙系統正式發布!今后,
ADAYO華陽助力魏牌藍山智駕版登場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親自駕駛魏牌藍山智駕版,以全程視頻直播的形式,在重慶繁忙且復雜的路段上,真實地展示了長城汽車全場景NOA智能駕駛系統出色的技術實力。對于此次直播,魏建軍表示:“對于
華為余承東出席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
在四川宜賓舉辦的2024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華為高層余承東發表了前瞻性的觀點,他指出新能源汽車行業已邁入下半場,其核心競爭力將聚焦于智能化。余
增程式混動汽車的運行模式有哪些
在討論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的運行模式時,我們可確認其擁有五種主要的工作狀態:純電行駛模式、增程器獨立運作模式、混合推進模式、能量回收制動模式和停車充電模式。以下是對每種模式的詳細解析: 純電行駛模式
余承東交付問界M7,暢談L3智駕:華為輕松實現
6月2日,余承東在深圳灣鴻蒙智行用戶中心,為問界新M7 Ultra的首批車主舉辦了交付儀式。他親自為車主頒發新車鑰匙,并分享了華為在智能駕駛領域的前沿成果。
在提及L3級別自
余承東:鴻蒙智行今年的總銷量為13.4萬輛
在6月1日舉行的2024年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董事長余承東先生以親切而專業的口吻向大家公布了迄今為止,由華為鴻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