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3月份起,美的集團開始陸續裁員,5月中旬傳出了美的將要裁員50%的消息,當時美的回應稱鑒于對內外環境的判斷,公司將有序收縮非核心業務,暫緩非經營性投資。
近期,美的裁員的力度也是越來越大,內部員工稱,根據營收來看,包括IoT、母嬰、寵物等在內的營收不高的業務很有可能遭到大規模裁員,以此來達到收縮非核心業務的目的,據預計,美的整體將有20%左右的員工遭到裁員。
同樣行業的格力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一條道路,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表示,寧可降薪也不會裁掉任何一位員工,要給員工最基礎的保障。
美的選擇了大規模裁員,剩下的員工待遇不會變差,甚至可能提高待遇,格力選擇了大規模降薪,一個員工也不裁,兩家企業因為自身的性質而選擇了不同的方式來度過難關。
綜合整理自鞭牛士 顧子明zm21ic電子網
審核編輯 黃昊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美的
+關注
關注
14文章
476瀏覽量
38262 -
格力
+關注
關注
5文章
559瀏覽量
3716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AI 革命下的殘酷洗牌?全球科技大廠裁員超 20 萬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邁過2025年,全球AI與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另一方面,不少科技企業卻持續裁員,從2024年延續至2025年。與過去相比的是,此次的“裁員潮
微軟宣布全球裁員6000人
據外媒報道在當地時間5月13日微軟宣布將裁員3%,算下來這次微軟裁員估計會影響約6000人的飯碗。本次的裁員會影響到中層管理崗位和非技術職位,如銷售、市場推廣和招聘等。 據悉,此次的微軟將在所有級別
松下計劃全球裁員10000人
裁員浪潮似乎依然洶涌,我們看到報道松下計劃全球裁員10000人。如果按照目前松下全球員工總數約 22.8 萬人來計算的話,此輪裁員比例約 4.4%。 據悉,松下集團在其正式發布的經營改革進展概要中
英特爾宣布裁員20% 或2萬人失業
據外媒彭博社的報道,在當地時間4月24日,英特爾宣布裁員計劃,比例超20%。按照截至2024年底英特爾在全球擁有108900名員工來計算的話,預計此次裁員將波及大約2.2萬名員工。旨在
DFM裁員裁到大動脈了嗎?更新后一大堆問題!!!
DFM裁員裁到大動脈了嗎?更新后一大堆問題!!!文件拼版后要不就是缺少焊盤 要不就是缺少走線,更邪門的事拼版就有一個板是正確的 剩下拼版都缺走線。 搞得我這幾天都不順!!!!!!
發表于 03-06 10:06
Meta啟動全球裁員5%計劃,約3700人受影響
近日,Facebook母公司Meta宣布正式啟動其之前預告的全球裁員5%計劃,預計將有約3700名員工受到影響。這一決定無疑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悉,Meta將從當地時間2月10日上午起,開始
日產汽車考慮全球裁員9000人
近日,據日媒報道,日產汽車正面臨業績惡化的嚴峻挑戰,為此公司正考慮在全球范圍內實施大規模重組計劃,預計裁員人數將達到9000人。 據悉,此次重組計劃將主要針對生產部門和行政部門進行調整。其中
日產推進全球裁員9000人計劃
近日,日產汽車公司正積極推進一項全球裁員計劃,預計裁員總人數將達到9000人。此次裁員不僅涉及海外員工,也將包括日本國內員工,旨在為公司未來的經營合并協議做準備。 據悉,日產汽車目前的
5%的裁員風波后,瑞薩又有新動作?
突破。 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芯片制造商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約5%,涉及約1000名員工。這是瑞薩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裁員,預計將在2025年春季前完成。同時,瑞薩還決定推遲原定

瑞薩電子因芯片需求疲軟將裁員數百人
近日,據外媒最新報道,受多種芯片需求疲軟的影響,日本知名芯片制造商瑞薩電子已決定在今年實施裁員計劃,預計將有數百名員工受到影響。 據悉,瑞薩電子已正式通知員工,公司將在全球范圍內的21000個崗位中
博世中國回應全球裁員 博世中國:此次全球裁員不涉及中國區
因為業績表現不振;博世預計將在全球裁員;人數達到5500人,其中超一半的裁員名額都在德國;達到3800個崗位。 對于全球裁員一事,博世中國回應稱,此次
AMD爆雷!全球大裁員!
據悉,11月12日,AMD正式對其全球員工進行了裁員,裁員比例約為4%,據傳涉及約1000名員工。這一消息最初在Team Blind留言板上以匿名帖子的形式出現,隨后得到了AMD官方的證實。 裁員
諾基亞在大中華區裁員近2000名
目前諾基亞在大中華區有10400名員工;但是突然傳出了裁員的消息。 據彭博社的報道,為了減低成本,諾基亞在大中華區將裁員2000人,換算下來裁員人數大約占該地區員工總數的五分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