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日前,SEMI發布《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統計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半導體設備銷售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026億美元,同比增長44%。并且,中國大陸再次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
近兩年來全球芯片緊缺,世界各的都在積極擴充產能,尤其在中國,半導體產業本身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下游晶圓廠持續加大擴產,使得上游半導體設備市場銷售額大增。
全球各地半導體設備市場排名
具體來看,2021年中國大陸市場的半導體設備銷售額達296.2億美元,同比增長58%,占全球市場的28.9%,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
韓國市場半導體設備的銷售額排名第二,總計為249.8億美元,同比增長55%;排名第三的是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為249.4億美元,同比增長45%。
日本半導體設備的銷售額為78億美元,同比增長3%,位列第四;北美市場的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為76.1億美元,同比增長17%;歐洲市場的總銷售額為32.5億美元,同比增長23%。全球其他地區的銷售額為44.4億美元,增長了79%。

此外,2021年全球前端設備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2%,全球封裝設備的銷售額同比增長87%,測試設備的銷量同比增長了30%。
SEMI預估,2022年全球前端晶圓廠設備支出總額將較去年增長18%,首次沖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107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持續擴產,國內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大漲
近年來,在芯片短缺及本身半導體產業加速發展的推動下,中國大陸正在加速擴大產能。據統計,2021年國內12英寸晶圓廠總產能約為115萬片/月,預計接下來幾年產能將會持續擴大,2022年12英寸晶圓廠重點項目年新增產能超20萬片/月,2023年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項目可能會帶來更多新增產能。
中芯國際今年2月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2年初上海臨港項目已破土動工,北京和深圳兩個項目穩步推進,預計2022年底投入生產。2021年中芯國際8英寸晶圓產能新增10萬片/月,2022年計劃產能增量將多于2021年。
華虹半導體今年年初表示,2022年將加快推進12英寸生產線總產能至94.5K,華虹半導體12英寸晶圓產能近年來正快速放量,2020年Q4華虹無錫廠12 英寸晶圓產能2萬片/月,計劃2021年Q4 大幅提高到6.5萬片每月,并將在2022年Q4 達到9.5萬片/月。
長江存儲資深副總裁龔翊今年1月表示,2020年上半年長江存儲一廠,一座12寸晶圓廠的產能規劃月產能為5萬片左右,今年年底前規劃涉及到10萬片/月,二廠的產能將會更大,都在逐步規劃中。
長鑫存儲今年年初獲得新融資,計劃更多的資金用于研發和擴充產能,長鑫存儲計劃在2022年將晶圓產能翻一番,達到每月12萬片,中長期目標為30萬片,雖然這個產能與國際大廠,比如美光每月200萬片的產能相差很大,不過整體規劃產能卻在大幅提升。
芯片制造廠商不斷擴產產能,帶動了對半導體設備的極大需求,在過去的2021年半導體設備企業凈利潤成倍增長。
北方華創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96.83億元,同比增長59.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77億元,同比增長100.6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07億元,同比增長309.45%。
中微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08億元,同比增長36.72%;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10.11億元,同比增長105.49%;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3.22億元,同比增長1281.9%。
盛美半導體實現營業收入16.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0.8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6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31%;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9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0.67%。
而預計隨著2022年晶圓廠持續加大擴產,半導體設備廠商接下來的銷售情況還將持續向好,不過,也因為下游需求旺盛,而半導體設備制造所需的零部件短缺,半導體設備的交期也在拉長。
中國半導體設備廠商市場份額仍有待提高
芯片制造過程涉及到幾百道工序,半導體設備至關重要,大概需要用到幾百種設備。近幾年,中國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半導體設備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下游晶圓制造廠商也傾向于更多的采用國產半導體設備,整體而言,國產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在不斷提升。
有消息顯示,三座典型晶圓廠設備國產化率總體已經達到15%左右,其中長江存儲、華虹無錫、華力集成設備國產化率分別為16.3%、15%、12.8%。
長江存儲在設備國產化方面非常積極,從中國國際招標網及各公司公告統計數據來看,長江存儲采購了華海清科、中微公司、北方華創、盛美、屹唐、拓荊、中科飛測等大批國產設備,國產設備占比呈現上升趨勢。
在主流設備中,我國在去膠設備、刻蝕設備、熱處理設備、清洗設備等的國產化率均已經達到20%以上,其中市場規模最大的是刻蝕設備,代表廠商主要是中微公司和北方華創。
中微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刻蝕設備,其次是MOCVD設備,2021年該公司刻蝕設備收入為20.04億元,同比增長55.4%,占收入比重64.4%;MOCVD設備收入5.03億元,同比增長1.53%,占收入比重16.2%。
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中微公司2021年新簽訂單41.3億元,同比增長90.5%。在技術層面,近年來中微公司取得了不錯進展,在日前舉辦的業績說明會上,該公司表示,已經成功取得5納米及以下邏輯電路產線的重復訂單。在存儲電路方面,公司的刻蝕設備在64層及 128層3D NAND的生產線得到廣泛應用。
不過雖然如此,目前中國半導體設備的市場占比還是相對較低。按照中國中國電子專用設備工業協會此前統計,中國大陸共有56家主要的半導體設備制造商,而這些半導體設備廠商僅占全球市場的5.2%,在中國大陸市場,國產半導體設備也僅占17.2%的市場。
國產半導體設備市場份額低,很大一個原因是,在一些設備的工藝經度上相對于國外產品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最受關注的***,另外在晶圓制造量測設備、化學氣相沉積設備、離子注入機、引線鍵合設備、探針測試臺等設備方面,與國外的產品相比也存在加大差距。
總結
芯片制造離不開半導體設備,如今國內半導體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同時全球芯片因為產能緊缺,各大芯片制造廠商加速擴產,這給半導體設備帶來的很好的市場機會和發展機遇,從當前的發展勢頭來看,接下來國內一些半導體設備的工藝將會持續提升,國產半導體設備的市場占比也會進一步增加,不過在包括***在內的一些設備工藝上,在實現突破上可能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近兩年來全球芯片緊缺,世界各的都在積極擴充產能,尤其在中國,半導體產業本身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下游晶圓廠持續加大擴產,使得上游半導體設備市場銷售額大增。
全球各地半導體設備市場排名
具體來看,2021年中國大陸市場的半導體設備銷售額達296.2億美元,同比增長58%,占全球市場的28.9%,再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市場。
韓國市場半導體設備的銷售額排名第二,總計為249.8億美元,同比增長55%;排名第三的是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為249.4億美元,同比增長45%。
日本半導體設備的銷售額為78億美元,同比增長3%,位列第四;北美市場的半導體設備銷售額為76.1億美元,同比增長17%;歐洲市場的總銷售額為32.5億美元,同比增長23%。全球其他地區的銷售額為44.4億美元,增長了79%。

此外,2021年全球前端設備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2%,全球封裝設備的銷售額同比增長87%,測試設備的銷量同比增長了30%。
SEMI預估,2022年全球前端晶圓廠設備支出總額將較去年增長18%,首次沖破千億美元大關,達到107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持續擴產,國內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大漲
近年來,在芯片短缺及本身半導體產業加速發展的推動下,中國大陸正在加速擴大產能。據統計,2021年國內12英寸晶圓廠總產能約為115萬片/月,預計接下來幾年產能將會持續擴大,2022年12英寸晶圓廠重點項目年新增產能超20萬片/月,2023年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長江存儲、長鑫存儲等項目可能會帶來更多新增產能。
中芯國際今年2月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2年初上海臨港項目已破土動工,北京和深圳兩個項目穩步推進,預計2022年底投入生產。2021年中芯國際8英寸晶圓產能新增10萬片/月,2022年計劃產能增量將多于2021年。
華虹半導體今年年初表示,2022年將加快推進12英寸生產線總產能至94.5K,華虹半導體12英寸晶圓產能近年來正快速放量,2020年Q4華虹無錫廠12 英寸晶圓產能2萬片/月,計劃2021年Q4 大幅提高到6.5萬片每月,并將在2022年Q4 達到9.5萬片/月。
長江存儲資深副總裁龔翊今年1月表示,2020年上半年長江存儲一廠,一座12寸晶圓廠的產能規劃月產能為5萬片左右,今年年底前規劃涉及到10萬片/月,二廠的產能將會更大,都在逐步規劃中。
長鑫存儲今年年初獲得新融資,計劃更多的資金用于研發和擴充產能,長鑫存儲計劃在2022年將晶圓產能翻一番,達到每月12萬片,中長期目標為30萬片,雖然這個產能與國際大廠,比如美光每月200萬片的產能相差很大,不過整體規劃產能卻在大幅提升。
芯片制造廠商不斷擴產產能,帶動了對半導體設備的極大需求,在過去的2021年半導體設備企業凈利潤成倍增長。
北方華創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96.83億元,同比增長59.9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77億元,同比增長100.6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07億元,同比增長309.45%。
中微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08億元,同比增長36.72%;同期實現歸母凈利潤10.11億元,同比增長105.49%;實現歸母扣非凈利潤3.22億元,同比增長1281.9%。
盛美半導體實現營業收入16.2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0.88%;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6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5.31%;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9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0.67%。
而預計隨著2022年晶圓廠持續加大擴產,半導體設備廠商接下來的銷售情況還將持續向好,不過,也因為下游需求旺盛,而半導體設備制造所需的零部件短缺,半導體設備的交期也在拉長。
中國半導體設備廠商市場份額仍有待提高
芯片制造過程涉及到幾百道工序,半導體設備至關重要,大概需要用到幾百種設備。近幾年,中國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半導體設備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下游晶圓制造廠商也傾向于更多的采用國產半導體設備,整體而言,國產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在不斷提升。
有消息顯示,三座典型晶圓廠設備國產化率總體已經達到15%左右,其中長江存儲、華虹無錫、華力集成設備國產化率分別為16.3%、15%、12.8%。
長江存儲在設備國產化方面非常積極,從中國國際招標網及各公司公告統計數據來看,長江存儲采購了華海清科、中微公司、北方華創、盛美、屹唐、拓荊、中科飛測等大批國產設備,國產設備占比呈現上升趨勢。
在主流設備中,我國在去膠設備、刻蝕設備、熱處理設備、清洗設備等的國產化率均已經達到20%以上,其中市場規模最大的是刻蝕設備,代表廠商主要是中微公司和北方華創。
中微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刻蝕設備,其次是MOCVD設備,2021年該公司刻蝕設備收入為20.04億元,同比增長55.4%,占收入比重64.4%;MOCVD設備收入5.03億元,同比增長1.53%,占收入比重16.2%。
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中微公司2021年新簽訂單41.3億元,同比增長90.5%。在技術層面,近年來中微公司取得了不錯進展,在日前舉辦的業績說明會上,該公司表示,已經成功取得5納米及以下邏輯電路產線的重復訂單。在存儲電路方面,公司的刻蝕設備在64層及 128層3D NAND的生產線得到廣泛應用。
不過雖然如此,目前中國半導體設備的市場占比還是相對較低。按照中國中國電子專用設備工業協會此前統計,中國大陸共有56家主要的半導體設備制造商,而這些半導體設備廠商僅占全球市場的5.2%,在中國大陸市場,國產半導體設備也僅占17.2%的市場。
國產半導體設備市場份額低,很大一個原因是,在一些設備的工藝經度上相對于國外產品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最受關注的***,另外在晶圓制造量測設備、化學氣相沉積設備、離子注入機、引線鍵合設備、探針測試臺等設備方面,與國外的產品相比也存在加大差距。
總結
芯片制造離不開半導體設備,如今國內半導體產業正在快速發展,同時全球芯片因為產能緊缺,各大芯片制造廠商加速擴產,這給半導體設備帶來的很好的市場機會和發展機遇,從當前的發展勢頭來看,接下來國內一些半導體設備的工藝將會持續提升,國產半導體設備的市場占比也會進一步增加,不過在包括***在內的一些設備工藝上,在實現突破上可能還需要比較長的時間。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499瀏覽量
231708 -
晶圓廠
+關注
關注
7文章
636瀏覽量
38318 -
半導體設備
+關注
關注
4文章
389瀏覽量
1576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凈利潤預增大漲10倍!國內半導體設備四巨頭圍繞Chiplet/HBM等布局
達到1275.3 億美元,較今年預期數據大增16.5%。從區域來看,中國大陸2024年半導體設備支出將達創紀錄的350億美元,占全球總額約32%,穩居

激增35%!2024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全球第一,北方華創、中微亮眼出圈
(1,076.4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其中,在區域增長來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是前三大晶片設備市場,合計市占率達到74%。其中,2024年

華大半導體再度榮膺“十大中國IC設計公司”
”。 關于2025中國IC設計成就獎? “十大中國IC設計公司”是中國集成電路行業最為重要的獎項之一,已有23年的歷史。2024年,華大半導體以優異的設計能力、出色的產品
芯片軍備競賽:韓國打造全球最大半導體中心
韓國政府近日提前三個月批準了龍仁半導體國家工業園區的建設計劃,這一舉措將大幅縮短項目規劃時間,標志著韓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再次得到加強。
中國半導體的鏡鑒之路
%,他現在已經只有美國的五分之一到九分之一了。我們就論芯片產品,中國半導體也就是在 6% 左右,在全球的比重都處于低谷期,但雙方的優勢呢,又很互補。
譬如說
發表于 11-04 12:00
中國大陸芯片制造設備支出躍居全球前列,國產設備廠商業績亮眼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在芯片制造設備領域的投資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今年上半年在相關設備上的支出已超越中國臺灣地區、韓國及美國三地的總和,彰
SK海力士M16晶圓廠擴產,DRAM產能將增18%
SK 海力士,作為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巨頭,近期宣布了一項重要的擴產計劃,旨在通過擴大M16晶圓廠的生產規模,顯著提升其DRAM內存產能。據韓媒
英飛凌于馬來西亞啟用全球最大且最高效的碳化硅功率半導體晶圓廠
●馬來西亞總理、吉打州州務大臣與英飛凌管理層共同出席了新工廠一期項目的生產啟動儀式。●新晶圓廠將進一步鞏固和增強英飛凌在全球功率半導體市場的領導地位。●強有力的客戶支持與承諾以及重要的

功率SiC大事件! 英飛凌在馬來西亞啟動全球最大碳化硅功率半導體晶圓廠
8月8日,全球推進低碳化的舉措拉動了對功率半導體的市場需求。順應這一趨勢,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宣布,其位于馬來西亞的新晶圓廠一期項目正式啟動運營,建設完成后該工廠將

德高化成第三代半導體GaN倒裝芯片LED封裝制造擴產項目正式開工
封裝制造擴產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據悉,第三代半導體GaN倒裝芯片LED封裝制造擴產項目是德高化成
安世半導體斥資2億美元擴產德國基地,聚焦寬禁帶半導體技術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日新月異的今天,芯片制造商Nexperia(安世半導體)再次展現了其前瞻性的戰略布局。近日,該公司宣布將投資高達2億美元,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