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失聰的一代?
張曉夢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和“耳聾”扯上關系,一年前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時她才25歲。生病前,每天戴耳機三個小時的習慣已經陪伴她快八年,從大學時期學英語、聽歌,到工作后通勤時戴耳機聽音樂來逃避公交車上的噪音,她從未察覺耳朵有任何異常。
轉變是突然發生的。2018年3月開始,張曉夢左耳斷斷續續出現響聲,有悶堵感,兩天后開始嗡嗡作響,甚至聽不清同事說話。她這才察覺不對,到廣東省內一家三甲醫院檢查,左耳低頻段40分貝以下都聽不到,而正常聽力應該在20分貝以內。
“可能長期聽耳機損傷了耳朵細胞,也可能是熬夜沒休息好,或者耳朵血液循環不好。”張曉夢回憶醫生的分析,病因并不是單一的,也很難確定具體是哪一種。經過三個月的治療,“耳聾”漸好,卻又多了耳鳴的毛病。
張曉夢并不是個案。多位醫生表示,長期、連續、高強度的噪音會對聽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對于年輕人來說,長時間戴耳機或經常出入高分貝的音樂現場,都有損害聽力的可能。2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數據,目前全球約有11億年輕人(12~35歲)因個人音頻設備音量過大(如用手機耳機聽音樂)而面臨不可逆的聽力損失,到2050年,殘疾性聽力損失人士數量或將增加至9億多,相當于每10個人中就有1人存在殘疾性聽力損失。
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病
“這些年,因為戴耳機導致聽力損失而來看病的年輕人有不少。”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同仁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行政辦主任劉博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她每次出門診要接待20多位患者,這中間總有那么一兩個是因為耳機使用不當導致聽力損失的年輕人。
“大學生中因娛樂性噪聲引起的聽力異常逐年上升。”2015年《娛樂性噪聲對大學生聽力損失調查和臨床病情分析》顯示,12%~15%的大學生受到娛樂性噪聲的影響,且一般在5~10年后發病。
那么我們該如何正確使用耳機保護自己的聽力呢?對此北京同仁醫院醫院專家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1. 嘈雜的公共場合盡量避免聽歌
當外界雜音較大時,為了聽到耳機里的聲音,會不自覺地調高音量。
2. 安靜環境下低音量聽歌
安靜環境中,把音量設置到可以剛剛聽清楚即可。質量較好的耳機,在小音量下也可以聽到聲音的細節。
3. 學會設置最高音量
使用耳機時,以安靜環境下不覺得聲音刺耳作為標準,任何情況下聽歌都盡量不超過這個音量。
4. 避免長時間使用耳機
改掉工作、寫作業或者睡覺前聽耳機的不良習慣,把耳機的使用時間控制在每天1-2個小時之內。
5. 注意耳機清潔
入耳式耳機容易滋生細菌,耳朵有破損的情況下容易引起炎癥,建議每周用75%的酒精對耳機進行清潔消毒。
6. 選擇對耳朵傷害小的耳機
市面上的耳機大多數對耳朵的壓迫比較大,因此我們可以選擇一款對耳朵傷害小的骨傳導耳機,這種耳機不用入耳通過骨頭傳導聲音,對耳朵傷害更小。
市面上的骨傳導耳機五花八門那么我們該如何選擇骨傳導耳機呢?也許市面上最火的骨傳導耳機——南卡Runner Pro2,能夠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首先南卡作為骨傳導耳機制造商的姣姣者,南卡Runner Pro2南卡最新的黑科技技術,采用全震指向性獨家技術,打破了以往骨傳導耳機音質不好的瓶頸。
其次Runner Pro2還有OT閉合降漏音技術3.0的加持,大大的解決了普通骨傳導的那種外殼振動的情況,并且還能輸出反向聲波把外漏音相互抵消掉,降低了90%的漏音情況,使得音樂也好、電話通話也好、游戲場景也好,都能帶來更好的高品質聲音。
內置200mAh鋰電池,滿電狀態可以達到8小時的超長續航,同時數據充電接口還采用了防氧化的磁吸設計,配合緊密的機身工藝,讓整個機身達到了IPX8級防水的性能。日常運動就算突遇下雨,不用擔心進水不能使用,同時還可以全身水洗保持耳機干凈。
二合一的數據充電口,除了充電,數據傳輸也是通過這個磁吸接口和PC進行音樂文件的傳輸、管理等操作,一口多用,方便干活。
-
骨傳導耳機
+關注
關注
2文章
1462瀏覽量
134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穩壓器在安裝接線前需要注意哪些

速度探頭在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ADS1247想配置為單端輸入,都需要注意哪些寄存器?
藍牙耳機使用注意事項
bnc公頭注塑需要注意什么

使用DCAC電源模塊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如果你要填報電子專業,這些問題最好提前知道(附院校排名名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