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環球專網通信、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5G+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本次論壇上,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專職常委/頻率專家咨詢組組長闞潤田探討了5G毫米波頻率規劃問題。
闞潤田表示,目前,我國300~3000MHz頻段臺站分布數量占主導地位。這表明我國與世界多數國家一樣,受電波傳播特性和微波器件、射頻電路等進展的影響,頻譜資源結構性短缺,中低頻段應用密集,高頻段使用有待進一步開發。
他援引GSMA的報告稱,毫米波頻段對GDP存在著巨大的貢獻和影響。為了充分發掘5G的潛能,相關規范要求每個運營商在5G中端頻段中獲得80~100MHz的連續頻譜,在毫米波頻段每個運營商獲得約1GHz的連續頻譜。劃分這些頻段有著充分的社會經濟理由,從2020年到2034年的15年間,依賴毫米波的5G業務將為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加5650億美元,5G創造的主要價值將來自毫米波頻段。
闞潤田認為,目前5G毫米波仍然面臨五大挑戰:第一,數據吞吐量仍然不穩定,理論速率實際中還無法達到,需要提升信噪比,提升性能;第二,毫米波傳輸損耗大,穿透性差,易受干擾,基站需密集部署,導致布站成本急劇上升;第三,毫米波不同系統(衛星、射電天文、無線電導航等)與5G系統共存干擾測試指標的確定;第四,5G大容量剛性的需求(殺手級應用)還沒有出現;第五,芯片設計、元器件開發整體與歐美發達國家還有差距。
因此,高效分配頻譜、尤其是毫米波段的頻譜,對于高速、高通量和低時延的應用場景至關重要。首要原因在于大規模工業自動化依賴毫米波下一代制造將產生海量數據,低時延通信至關重要;其次,無線光纖業務將是早期5G的基石,容量將通過毫米波和3GHz頻段等中頻頻譜來滿足;第三、大數據量和高密度實時通信必須通過毫米波和低頻段的組合來實現;此外,5G毫米波在時延和峰值數據速率方面的要求將有利于虛擬和增強現實。
闞潤田指出,毫米波頻段在不同業務之間會出現相互影響,需統一規劃協調各個業務系統之間的相互干擾和共存問題,做大量試驗研究和探討協商工作。
他建議,在24.5-27.5GHz頻段和37.5-42.5GHz頻段各拿出3GHz頻譜用于毫米波,同時他也認為該規劃要分步實施,無法一步到位。除了直接給5G分配大容量、大帶寬的頻段之外,還可以考慮6-7GHz頻段以滿足工業互聯網等垂直行業應用需求。
據悉,在我國代表團的大力推動下,WRC-19大會決定將6GHz(6425-7125MHz)頻段新增IMT使用標注列入WRC-23議題,對6425-7025MHz成為區域性(阿拉伯國家、非洲、歐洲、獨聯體國家)IMT新頻段和7025-7125MHz成為全球性IMT新頻段進行立項研究。
原文標題: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專家闞潤田:5G頻率規劃應考慮6-7GHz頻段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e星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12瀏覽量
573660
原文標題: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專家闞潤田:5G頻率規劃應考慮6-7GHz頻段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tronicaChina,微信公眾號:e星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ALN4300-02-2335毫米波低噪聲放大器WENTEQ
5G毫米波專網重塑英特爾成都工廠AMR系統

ALN4000-10-3530毫米波低噪聲放大器WENTEQ
華為發布5G-A毫米波萬兆網絡
ALN3750-13-3335毫米波低噪聲放大器WENTEQ
毫米波雷達信號的傳輸特性
毫米波雷達工作原理 毫米波雷達應用領域
5G毫米波市場蓬勃發展的因素
蘋果自研5G芯片獲重要進展,毫米波技術暫缺席
5G毫米波測試助力突破高頻段設備局限,實現高效外場測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