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華為公司第18屆全球分析師大會在深圳開幕,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現場回應了關于華為業務發展的問題。
徐直軍表示,華為將繼續深耕通信領域,通信也是華為最重要的業務之一。
目前5G市場,華為已經占據領先地位,同時正在研發6G技術,徐直軍表示6G網絡將在2030年左右推向市場,并宣布在不久的將來會正式發布6G白皮書,向外宣布華為的6G是什么樣的。
目前市場中對于6G技術到底該如何實現,且標準是什么仍然未確定,國際上對于該技術也正在探索當中,因此如果有企業能夠提前公布自己的6G標準,勢必將提前占據先機。
不過從歷年來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趨勢來看,6G相比5G會在速率、延遲、設備鏈接數上做進一步提升。清華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崔保國曾預測,6G的網速可達1000Gbps,延遲低于100us(也就是0.1ms),速度是5G網絡的50倍,延遲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
除了宣布6G計劃以外,另一個重點是華為重申了自己“不造車”。盡管智能造車業務是華為未來發力的重點,華為在2020年也將汽車BU和消費者BG進行整合,成為華為組織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徐直軍表示:“我很理解大家的心聲,大家覺得華為就應該造車。華為有品牌和技術能力,小米都在造車,華為為什么不跟大家一樣呢?”
徐直軍也承認,華為非常在意智能汽車領域,并且認為這個行業是未來十年最具顛覆性的產業之一。同時,華為所具備的技術及能力,在汽車上應用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廣。因此,華為認為,ICT的能力對于未來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所需要的各種技術和部件越來越有價值。
華為決定,將以一個ICT行業的企業,涉足智能汽車行業,以“華為inside”的方式支持車企打造其子品牌,目前決定與北汽、重慶長安和廣汽共同打造三個新的汽車子品牌,這些新的品牌汽車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陸續推出。
徐直軍公開到:“我們為‘華為inside’模式設計了一個品牌Logo叫‘HI’,代表Huawei Inside。未來看到HI這個LOGO,就證明是華為跟這個伙伴一起打造的車。但不是所有華為提供部件的車都能夠標上HI的LOGO,只有用了我們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才可以標上HI的LOGO。”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針對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的問題上,徐直軍認為汽車不應該以來5G或5.5G,因為這樣一旦網路連接中斷,可能就會出現意外情況,并且這也要求網絡需要全面覆蓋,同時必備較強的韌性。
因此,徐直軍認為,5G、5.5G并不是自動駕駛的必須,只是更有利于自動駕駛的發展。他強調到,一直認為5G的作用被夸大了。
不過5G可能沒有辦法成為自動駕駛的必須條件,但6G卻有這個可能,6G網絡可以克服5G在高速移動下無法連接的弱點,可以在1000公里/小時的高速中保持網絡連接,不僅是高鐵,就連飛機上也能夠覆蓋6G網絡。屆時,將為自動駕駛帶來更強的助力。
徐直軍表示,華為將繼續深耕通信領域,通信也是華為最重要的業務之一。
目前5G市場,華為已經占據領先地位,同時正在研發6G技術,徐直軍表示6G網絡將在2030年左右推向市場,并宣布在不久的將來會正式發布6G白皮書,向外宣布華為的6G是什么樣的。
目前市場中對于6G技術到底該如何實現,且標準是什么仍然未確定,國際上對于該技術也正在探索當中,因此如果有企業能夠提前公布自己的6G標準,勢必將提前占據先機。
不過從歷年來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的趨勢來看,6G相比5G會在速率、延遲、設備鏈接數上做進一步提升。清華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崔保國曾預測,6G的網速可達1000Gbps,延遲低于100us(也就是0.1ms),速度是5G網絡的50倍,延遲只有后者的十分之一。
除了宣布6G計劃以外,另一個重點是華為重申了自己“不造車”。盡管智能造車業務是華為未來發力的重點,華為在2020年也將汽車BU和消費者BG進行整合,成為華為組織架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過徐直軍表示:“我很理解大家的心聲,大家覺得華為就應該造車。華為有品牌和技術能力,小米都在造車,華為為什么不跟大家一樣呢?”
徐直軍也承認,華為非常在意智能汽車領域,并且認為這個行業是未來十年最具顛覆性的產業之一。同時,華為所具備的技術及能力,在汽車上應用的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廣。因此,華為認為,ICT的能力對于未來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所需要的各種技術和部件越來越有價值。
華為決定,將以一個ICT行業的企業,涉足智能汽車行業,以“華為inside”的方式支持車企打造其子品牌,目前決定與北汽、重慶長安和廣汽共同打造三個新的汽車子品牌,這些新的品牌汽車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陸續推出。
徐直軍公開到:“我們為‘華為inside’模式設計了一個品牌Logo叫‘HI’,代表Huawei Inside。未來看到HI這個LOGO,就證明是華為跟這個伙伴一起打造的車。但不是所有華為提供部件的車都能夠標上HI的LOGO,只有用了我們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車,才可以標上HI的LOGO。”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針對智能汽車自動駕駛的問題上,徐直軍認為汽車不應該以來5G或5.5G,因為這樣一旦網路連接中斷,可能就會出現意外情況,并且這也要求網絡需要全面覆蓋,同時必備較強的韌性。
因此,徐直軍認為,5G、5.5G并不是自動駕駛的必須,只是更有利于自動駕駛的發展。他強調到,一直認為5G的作用被夸大了。
不過5G可能沒有辦法成為自動駕駛的必須條件,但6G卻有這個可能,6G網絡可以克服5G在高速移動下無法連接的弱點,可以在1000公里/小時的高速中保持網絡連接,不僅是高鐵,就連飛機上也能夠覆蓋6G網絡。屆時,將為自動駕駛帶來更強的助力。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996瀏覽量
254902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711瀏覽量
569880 -
6G
+關注
關注
7文章
478瀏覽量
425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6G通信技術和5G有哪些不同?
6G通信技術相較于5G通信技術,在多個方面都有顯著的不同和提升。以下是對6G與5G通信技術的詳細對比: 一、關鍵性能指標(KPI) 1. 數據傳輸速率:
Samtec應用科普 | 漫談6G通信的未來
摘要 2019年推出的5G無線通信將移動設備的性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首批應用利用5G提供移動寬帶,使消費者能夠以遠超以往的速度進行流媒體傳輸、游戲和連接。隨著技術的成熟,它已成為物
發表于 02-19 17:09
?610次閱讀

6G,為什么會選擇THZ頻段?
6G目前處于非常早期的研究階段。國際電信聯盟所期待的“網絡2030”愿景正在逐步實現。雖然該行業距離進入6G標準開發進程還有幾年的時間,但亞太赫茲(sub-THz)技術已經成為研究的重點。6G

愛立信完成6G技術試驗測試
2024年,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IMT-2030(6G) 推進組組織了本年度6G技術試驗測試。愛立信先后完成了6G通感一體化和網絡基礎架
6G通信技術對比5G有哪些不同?
6G,即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是5G之后的延伸,代表了一種全新的通信技術發展方向。與5G相比,6G在多個方面都有顯著的不同和提升,以下是對6G
全球6G創新發展合作倡議發布
在近日于上海舉行的2024全球6G發展大會開幕式上,IMT-2030(6G)推進組攜手業界共同發布了全球6G創新發展合作倡議。這一倡議的發布,標志著全球
6G測試速度達938Gbps,比5G速度快5000倍
6G技術有望成為移動通信史上帶寬增長的最大飛躍之一,據最新報道,研究人員已成功構建了一個6G網絡,實現了驚人的938Gbps數據傳輸速率。
從長遠視角來看,這一速率幾乎是當前優秀5G
預測2030年5G RedCap連接數或達近10億
近日,市場調研機構Omdia發布了關于5G技術的最新研究報告。該報告預測,到2030年,5G RedCap(能力縮減)的連接數將以驚人的66%年
愛立信:6G網絡架構的三大共識
6G正穩步向我們走來——不久前,3GPP在荷蘭確定了6G國際標準化時間表。照這一藍圖,我們有望在2030年前見證6G商業系統的誕生。
嵌入式設備中的4G/5G模塊管理
在高度數字化的智能時代,Linux嵌入式板卡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隨著4G/5G技術的普及,如何高效、穩定地管理這些嵌入式設備上的無線模塊,成為了用戶面臨的一大挑戰——嵌入式設備中的4
發表于 07-13 16:45
聚焦 5G、6G 和未來無線通信技術
5G/6G技術作為無線通信網絡不斷演進與發展的重要范疇,無疑是當下極為熱門的科技焦點所在。5G乃是第五代無線通信技術,其突出特點表現為具備極為卓越的數據速率、極低的延遲以及很高的可靠性。6G

愛立信實驗室的6G革新:為何2024年深入研究6G技術非常重要
6G是否為時過早?”、“6G有哪些創新之處?”、“6G與5G有何關聯?”,以及圍繞頻譜的一系列問題。本文將一一解答,同時介紹我們在MWC24上展示的創新成果,借此說明我們如何逐步化解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