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數字化轉型來到了潮汐交替的一年。
這一年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各方面對行業智能化升級、數字化轉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推動力來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舊有的理念、產品與商業模式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新技術、新場景、新應用的涌入,給數字化之路帶來了持續變革的必要性與發展空間。
從政策上看,《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其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被列為2021政府重點工作之一,關鍵性不言而喻。
從經濟上看,全球經濟開始加速掙脫疫情影響,在持續防疫基礎上完成經濟發展質量與效率提升,都需要以數字化、智能化為基礎。
從技術上看,智能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ICT技術達到了價值突破點,技術協同紅利逐步在各行業中深度釋放,走向規模化復制、產業級推廣。
從行業需求上看,政企數字化轉型經過長時間積累與2020年的升級,在2021年普遍明確了目標與規劃,對于數字化的高度與深度醞釀了更加多元、立體、垂直的需求。
無論你身處哪個行業,在今年談起數字化、智能化,應該都會發現討論的不是做不做,而是如何做得更好,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各種各樣的產品、解決方案、方法論覆蓋在產業空間中,讓人在勃勃生機之外,有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
在價值重組的宏觀背景下,2021年的數字化轉型究竟應該如何看,如何想,如何做?怎樣才能保證數字化、智能化的推進真正實現行業目標和企業需求?在復雜的技術、經濟、產業空間里找準自身的價值通道?可能很多企業和行業,都需要一個窗口去解決這些問題。
日前,華為中國政企業務發布了文章《新征程,新出發:懂行中國行2021即將啟程》,預告了即將開啟的懂行中國行。
這份預告揭示了2021政企數字化轉型面臨的新情形、尋找的新價值,以及“懂行”提供的新方案。
在即將走進28個省份,足跡遍布60+地市的懂行中國行啟程前,我們先來討論一下2021的數字化轉型,究竟應該“看”什么。
X軸看高度:從“雙重共振”找轉型方法論
懂行中國行的X軸,在于從宏觀看變化的數字化高度。
政企數字化轉型來到目前階段,可以說走過了一段“逐層堆山”的路。一個個系統、一種種技術累積下來,大量企業的數字化結構十分復雜,這也造成了廣為詬病,甚至已經從國家層面提醒注意的“堆煙筒”問題。
在智能化持續升級的過程里,要怎么避免數字化轉型變成更多的系統、應用、設備堆砌模式?如何確保每一項投入都產生價值?這就牽扯出2021年數字化轉型中首先要看到的方向:轉型有高度,才能從頂層設計確保數字化體系長效發展,投入產出比適當。
所謂高度,是指在推動數字化轉型時不能僅僅看單一技術的價值,或者對齊部分業務需求,而是應該從全局著眼,考慮數字化業務與企業需求的深度融合,貫徹長期發展的轉型需要。企業基于此完成數字化變革,也是國家經濟由高速度走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而這種轉變,就需要數字化轉型不僅有技術和知識,還需要貫穿頂層設計與戰略規劃、能真正將數字技術融入到業務場景的方方面面。
合適的頂層設計思路,則需要清晰的數字化轉型價值方向、需要徹底洞察行業發展訴求與業務痛點。華為中國政企業務提出以業務與技術共振、行業與行業共振的“雙重共振”,從這個視角出發,可以讓數字化轉型新周期的價值取舍、建設思路與戰略方法論更加清晰周到,從宏觀高度完成數字化轉型駛出深水區所需的高質量發展需求。
在即將于4月21日舉辦的懂行中國行2021·華為湖北數字峰會中,華為將會邀請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參與者,共同解讀“雙共振”如何轉化為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方法論與頂層設計依據。
Y軸看廣度:從精準定位找數字化新動能
懂行中國行的Y軸,在于從廣袤中國尋找數字化轉型的價值廣域。
數字化轉型中遇到的另一個問題,在于各行業、各企業所必然應對的區位差異與個體需求。建設方法論是第一步,而如何將頂層設計與企業自身業務需求、發展思路結合,又成為了數字化轉型的新挑戰。
在實際的產業發展里,每家企業都有地域與行業的橫縱坐標勾勒出獨特的數字化通道。西部地區與東部沿海的業務需求當然不同,制造業與金融業的轉型方法差異巨大。想要解決幫助政企完成數字化精準定位的問題,似乎并沒有太多捷徑可走。只能以案例、知識與方法總結的覆蓋廣度,來換取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滲透準確度。
為此,懂行中國行2021的選擇是不走捷徑,踏遍中國。用足夠的腳步丈量出一個新的數字化轉型Y軸——容納充沛行業與地域的探尋廣度。
在地域廣度層面,懂行中國行將在全國巡展當中,走進60+地市,做到“下沉”到地市、區縣,滿足地市企業與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為他們量身定制切實可行、更具針對性的場景化解決方案。
在行業廣度層面,懂行中國行將結合各行業的行業屬性與轉型訴求,深入到行業的業務子場景中,打開更小顆粒度的場景化解決方案。比如深入到機場、港口、車間、煤礦、教室、醫院、傳媒演播室等生產和業務場景,將新ICT技術融入到行業業務的更小單位。以60+場景化解決方案實現技術和業務的共振。
在這個過程中,廣大企業既可以看到頭部企業與“懂行”合作的價值收獲,也可以看到垂直行業場景基于“懂行”完成的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當懂行中國行覆蓋到足夠的廣度,實現更多場景化解決方案“0到1”的創新,相信總有一款能為你所在行業和企業創造更為精準的數字化新動能、開拓業務價值新空間。
Z軸看深度:從“買家秀”找企業實踐通道
懂行中國行的Z軸,在于用史無前例的展示方式,直接打開企業與數字化價值的聯接。
2020年8月,華為首家“懂行”體驗店正式上線,用全新的方式展現了數字化轉型中的場景解決方案。很快在11月,懂行大會將“懂行”體驗店從線上搬到了線下,展示了50+場景化解決方案,給不少數字化轉型參與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從“懂行”體驗店的模式中我們會發現,行業數字化轉型場景在越發豐富、多元的同時,展示方式與價值成果也越來越透明、清晰。過去很難量化和直觀展現的數字化價值,今天已經可以被直接展示出來。這不僅是懂行的價值所在,也是數字化產業發展的全新升級。
就像我們在電商購物中的體驗一樣,一件東西即使文案再優美,有眾多明星代言,也不如“買家秀”式的清晰展示和評論。電商的展示場景,構筑起了消費者與商品的結合深度。一看即明,無需其他。
而“懂行”體驗店的場景化價值也在于此,它通過清晰的場景展示與價值證明,直接向企業勾勒出自身可能的實踐通道,讓企業與數字化價值之間的溝通深度極大增長。
在懂行中國行2021中,“懂行”體驗店也將持續升級,首先場景化解決方案將升級到60+,帶來更多豐富實景體驗的價值展示。與此同時,懂行中國行還將邀請到各行業、各地區的數字化轉型參與者,到體驗店中展示自身企業的“買家秀”。更進一步向更多企業展示直接的轉型應用、成果經驗和標桿案例,讓數字化轉型的可感知深度再次爆棚。
4月21日,從武漢出發,華為將攜手“懂行人”一起深入行業、下沉地市,去尋找2021年數字化轉型的更多可能和全新解題方案。
2021年,數字化、智能化的意義,已經成為堅定的社會共識。但從社會共識樹立到企業價值增長,又成為需要每一家企業、每一個行業自己跨過的一道數字化山崗。
這個階段,處處充滿新的未知,也處處等待著新的機遇;每一家企業都是不確定時代的踏浪者,每一次嘗試也都在奠定著智能世界的確定性基石。
這個周期,中國企業和行業需要首先獲取一個透鏡,可以把數字化轉型的長焦、近景、微距都看得清清楚楚,確保自己走出的每一步都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都能踩準智能時代的需要。而這個透鏡,就是持續升級的“懂行”,是走遍中國的懂行中國行2021。
希望每一家企業,都在這個周期找到涓滴成海的數字化新動能。
鹍鵬鱗翼途程在,九萬風云海浪深。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996瀏覽量
254901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086瀏覽量
56874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9218瀏覽量
6301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達實智能助力生產園區數字化轉型
德賽西威榮獲2024年度數字化轉型領航案例
網關:開啟工廠數字化轉型
江西萬年芯:數字化改造,賦能“芯”發展

數字化轉型:重塑企業未來的創新引擎
數字絲路,動力引領 軟通動力攜手華為云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