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方是高壓線路,請注意施工安全!保持6米以上安全距離!”3月2日,在合肥市暢通二環新寧國路工程現場,全景管控平臺向施工人員喊話提醒,并同步發送安全預警通知至合肥供電公司線路運維人員手機端。
截至今年2月中旬,合肥地區共有3066千米高壓輸電線路和420千米高壓電纜,將電能輸送至千家萬戶。由于涉及高壓輸電線路的城市建設與日俱增,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僅依靠人工管理難度大。為此,自2017年起,合肥供電公司在全市高壓輸電網上裝設了938臺微拍監控、52套防釣卡口等1315臺在線監測設備,全面構建高壓輸電實時監控網絡。
“但系統無法判斷有用信息,會將現場采集的所有圖片一起發送回來,存在著數據量龐大,易造成傳輸擁堵、報警延遲等弊端。”合肥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負責人介紹。
2020年7月,合肥供電公司與相關單位合作,通過深度識別微拍裝置獲取的數十萬張圖片,在圖像終端配置AI人工智能芯片,進一步優化輸電監控系統,開發與投運了新一代智能輸電平臺系統。在實現合肥地區輸電通道圖像監控全覆蓋的同時,系統智能識別精準度達95%以上。系統運行半年多來,精準推送各類有效預警信息18000余次,制止大型機械臨時吊裝320次,驅離線下垂釣130人次。
隨著合肥城市的快速發展和供電高可靠性要求,不少城市高壓輸電線路入地改為高壓電纜。目前合肥電網35千伏及以上高壓電纜達420公里,占比超全省電網六成以上。合肥供電公司積極創新,不斷探索智能運檢手段,進一步延伸和實現了輸電技術的多維度傳感。
2月28日,在位于地下12米的合肥市裕溪路110千伏地下電纜隧道內,智能機器人依據提前布控的位置自動進行巡檢。同一時刻,在工作人員韓磊的手持電腦屏幕上,清晰地呈現出設備運行實時數據。
2020年11月初,裕溪路隧道依托人工智能,全面升級為安徽電網首條智慧電纜隧道。隧道內部設置的機器人、AI全景圖像識別等在線監測設備,24小時不間斷巡視、分析數據,實時掌握運行現狀,發現隱患“自動消除”,全方位確保電纜安全運行。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在安徽電網首次運用了由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與中科大先研院等單位合作,自主研發的超早期火災預警裝置“聞煙識火”技術。它通過空氣采樣實時分析,一旦發生設備受熱、熱釋離子濃度超標,系統立刻發出警報,自動定位隱患,迅速啟動氣溶膠滅火彈進行滅火。
責任編輯:lq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2文章
29421瀏覽量
211293 -
電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2218瀏覽量
60114 -
人工智能芯片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1瀏覽量
29483
原文標題:合肥電網全面邁入多維度傳感新階段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一汽大眾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
小鵬充電與bp pulse簽署MOU,共筑充電網絡新生態
多維度焊接質量監測儀:精準檢測,保障安全
AI云端計算資源的多維度優勢
阿維塔與華為簽署全面深化戰略合作協議
多維科技推出新型TMR傳感器芯片
寧暢助推智算中心發展邁入新階段
華為與北京友誼醫院簽署全面合作協議
智己汽車邁入“直覺”智駕新時代
蔚來汽車宣布9條橫向高速換電網絡已全面貫通
AI汽車發展的新階段、新要素、新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