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通信產業最火的詞是什么?從2021世界移動大會·上海的實際情況來看,“云網融合”可能要與5G一爭高下。
在企業全云化、行業數字化的加速背景下,智能云網成為了千行百業的網絡新剛需,繼而讓云網融合成為了運營商戰略級別的增量市場。不久之前,中國電信剛剛發布了《云網融合2030白皮書》,其中明確提出了“網是基礎,云為核心,網隨云動,云網一體”四項發展原則;三大運營商已經全部提出了云網融合相關的戰略、措施與發展方案;全國已經有超過60家省份運營商,發布了云網融合相關產品;云網價值已經落地于大量行業,加速了中國新基建的產業化步伐。
而從另一方面看,云網融合既是新需求,也隨之誕生了一系列新挑戰、新問題。這個全新的產業空間在今天依舊處于開啟階段。下一步的發展關鍵,或許在于如何助力運營商打造符合長期發展需求、足以支撐千行百業智能化升級的高水準云網,并同時幫助運營商完成歷史性的DICT服務轉型。
2021年2月24日,在2021 世界移動大會·上海上,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線總裁胡克文發表《華為智能云網,助力運營商DICT轉型》的主題演講,并發布了全新智能云網解決方案。其中,胡克文將智能云網解決方案的價值總結為“五個一”。云與網,原本是企業數字化進程中相互獨立的兩項,在時代的際會下正在完成云網融合的“歸一”之變。而華為智能云網解決方案的“五個一”,正迎合了時代所需,產業所望。
萬物智能:企業的云網融合確定性需求
云網融合高速興起的根本邏輯,在于其在數字化進程中具有確定性的需求。企業上云的程度增高、腳步加快,意味著傳統的云網隔離必然走到云網高度協同、互為支撐的全新企業ICT服務形式。這就像有車一定要有路,有路一定要有車,是一種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在各個產業走向萬物智能時代的過程中,云網融合可以解決一系列至關重要的問題。
首先,云網融合可以解決企業上云的后顧之憂,加速云計算設施的普及與利用;其次,云網融合讓企業的智能升級具備可靠性、可行性,是企業深度智能化、核心業務上云的基礎;再者,高可靠的云網融合讓企業耕作更多數字化價值、開辟智能化能力具有了包容性的基礎。不必反復申請專線專網,也不用陷入復雜的網絡運維難題。這一系列價值下來,我們可以在各行業看到云網融合帶來的價值實踐,正在加速萬物智能化的到來。
比如在海關場景中,廣東某海關引入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并且進行云化部署,實現了集裝箱號自動識別、自動計數、自動比對、視頻錄證及回放等特色功能。這個案例中,智能監控系統通過公有云來實現,并且監控數據量龐大,所以采用了智能云網來滿足視頻云的部署需求。而后實踐證明,該海關在7天內開通了與公網隔離、高度安全的云專線,確保了攝像頭可以靈活調整、智能視頻監控的數據傳輸高度可靠,極大提升了海關智能化水平與通關效率。
在寧波舟山碼頭,遠程操控龍門吊是能夠帶來巨大的產業價值,并且解決龍門吊駕駛員工作條件艱苦、易患職業病的問題。而在5G云專網的幫助下,碼頭實現了基于無線網絡的龍門吊遠程操控改造工程,實現了支撐每臺龍門吊18路1080P攝像頭,上行帶寬達到30M,并且具備低時延、高可靠的特性,為龍門吊的遠程操作打開了局面,極大提升了碼頭生產效率,實現了人力成本降低75%、龍門吊的利用率提升30%,并且為駕駛員的工作環境與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改變。
在陜西省高考中,在智能云網的幫助下打造了能夠支撐全省考場及保密室視頻監控的教育專網。在建設周期小于25天的前提下,實現了10個地市600考點統一部署智能監控,保障了高考公正有序進行。從這幾個案例中不難看出,云網融合已經成為了各個行業在萬物智能時代的普遍需求,隨著上云與智能化趨勢的推進,云網融合會的市場規模也會不斷提升。而這也就構成了運營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千行云網:運營商的DICT轉型奇點
對于運營商和通信產業有了解的朋友,會知道目前全球運營商探討最多的就是DICT轉型。也就是運營商的市場與業務職能,將從傳統的通信服務轉移到通信、信息、數據的DICT融合型服務能力。這是運營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市場躍遷與能力升級,而云網融合恰好構成了這次歷史升級的關鍵入口。胡克文認為:“云網是我們為第四次工業革命輸送數字經濟動能的最重要的一張網,源源不斷地將智能和算力提供給千行百業,助力運營商DICT轉型,激發數字經濟新增長。”
以國內運營商的實際數據來看,DICT產業空間增速已經達到了40%。DICT服務已經構成了運營商新的戰略級方向。而由于云網在云服務、數據服務、智能服務與網絡服務間的跨領域與融合特性,其恰好構成了運營商走向DICT模式的連接器與轉換窗口。根據相關數據的預測,中國市場企業上云將創造3萬億的價值空間,其中1.3萬億來自聯接在云計算體系中煥發的價值。換言之,云網融合不僅將給運營商帶來1.3萬億的直接價值空間,更能讓運營商以此為基礎,走向另外的1.7萬億產業規模。
既然云網如此關鍵,對于運營商來說自然不能有失。但目前階段來看,云網融合依舊存在一系列問題和短板,制約著企業的云網體驗,繼而給運營商帶來挑戰。比如說:云快網慢,網絡建設無法匹配云計算的發展速率和業務需求。這就導致企業門口的車多了,路卻缺乏通過能力,既限制了企業數字化發展,也影響了運營商市場提升。
多云難接入,企業多云環境造成的網絡阻礙眾多。目前來看,企業部署多云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但傳統云網需要單云單線,這給企業造成了眾多難題。多云接入成為了云網升級的重要趨勢。云網開通速度慢,制約了運營商業務發展。傳統云網專線的申請,一般需要一周到一個月時間不等,而一旦企業數字化進程加速,經常要在短時間內部署大量新業務。業務等待耽誤于開通效率,顯然是企業不希望見到的。
4、云網安不協同,缺乏軟件適配,阻礙產業向前發展。云網作為全新的產業端口,造成了一個難題在于安全體系并非協同發展,繼而導致了云計算、網絡、安全三個原本需要互幫互助的能力相互割裂,給企業數字化造成了很大隱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滿足運營商DICT轉型的高速發展,就需要讓云網體驗與能力產生一次大規模的解決方案升級。為此,華為帶來了全新的智能云網解決方案,讓化繁為簡的智能云網體驗,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動力、運營商的新機遇。
百里挑“一”:化繁為簡的智能云網解決方案
如果要選擇一個數字代表運營商和企業客戶對云網的期待,那么毫無疑問“一”會當選。在確定性的云網預期中,產業各界期待的是云網融合為一,開通和運維云網具備一以貫之的便利和簡單,網絡具有一致的體驗,一流的安全。為了滿足這些“一”,華為的全新智能云網解決方案也具備“五個一”,從而將運營商網絡價值最大化,真正實現云網互補的正向循環,給客戶提供具備說服力的云網體驗。具體來看,這“五個一”包括:
一跳入云,分鐘級上多云:云骨干提供多云和多網的靈活聯接,用戶通過SRv6云路徑實現跨域打通,技術打破流程壁壘,解決云網體驗不一致難題,實現業務分鐘級一網入多云。一網通達,像用云一樣便捷用網:云網一體化服務化架構,提供租戶級接口,屏蔽網絡實現細節,降低系統集成時間90%,三方集成開發周期降低80%,支持企業用網可以像用云一樣便捷。iMaster NCE的智能分布算路,實現網絡聯接規模達到業界100倍以上,滿足超大規模組網、海量租戶全球互聯需求。
一鍵導航,云網一體高效供給:智能云圖算法,結合網因子加云因子,既能為企業提供一條最優上云路徑,也可以實現云網資源一體調度,將云網資源利用率提升30%。一纖多用,打造行業專網:一根光纖支持企業側多種業務接入,網絡側多個切片保障。智能云端一個盒子,在企業側同時接入視頻監控、辦公上網、遠程會議等多種不同SLA訴求的業務,解決過去多張網絡、多個盒子以及高TCO的問題。網絡側,通過創新的“片中片”架構,在行業切片的基礎上為每個應用進行切片,實現精細化體驗保障。
一體安全,構建立體化防護:乾坤安全云服務結合企業側安全天關,構建云網安一體的立體防御能力,可實現96%的新威脅檢出率,隱秘攻擊分鐘級感知和云網安聯動的威脅近源阻斷,安全原子能力云化部署,以訂閱的方式提供云上運維和安全服務。
截至目前,華為已經與30+運營商進行了聯合創新及商用,服用于政務、醫療、教育、金融、礦山、港口、鋼鐵、電力等行業數字化場景。云網融合的實踐能力與體驗提升,關鍵在于需要站在最終行業用戶的角度看待云網、審視云網。智能云網不應該帶來云和網的雙重復雜度,甚至讓企業綜合成本加大,而應該秉持化繁為簡的理念,把便捷、智能體驗留給最終用戶,全面提升智能云網的實際價值,讓用戶得到“百里挑一”的優質體驗。
長期來看,未來智能云網必然給數字經濟帶來支撐價值,將網絡、計算、智能匯聚到企業與行業本身,實現技術協同驅動的生產力高速發展。作為技術系統之間、運營商與行業之間、企業與數字化服務之間聯接器的智能云網,將從“五個一”走向更多,走向萬物智能的一路通衢。給運營商帶來全新價值空間,給行業帶來智能化革新的保障和動力,智能云網不僅是2021通信產業的熱詞與風向標,更是廣袤變革的開啟鍵。
fqj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197瀏覽量
255776 -
云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90瀏覽量
1915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