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柔性顯示技術成熟帶來的體驗提升,以及規模化量產帶來的成本降低,其極有可能成為未來顯示面板領域的最重要趨勢。而柔宇科技作為這個未來大趨勢中極具競爭力的玩家,將成為主要的推動者和受益者。
在創業板剛推出的前幾年,市場上一直存在著較大爭議,而在最近兩年這種爭議開始逐漸消失,背后根源是在創業板上成長出來了一批類似寧德時代、邁瑞醫療、智飛生物、匯川技術與泰格醫藥等市值超過千億人民幣的科技龍頭企業,這些企業為中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讓投資者從這些企業的成長中獲得了頗為豐厚的投資收益。
創業板的成功讓中國政府嘗到了支持科技公司發展帶來的巨大紅利,因此在2019年再進一步,于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科創板,以服務于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科創板較創業板有一個最顯著的變化就是不再對企業的盈利進行要求,并實行注冊制,這讓那些當下盈利能力較弱,但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的科技企業大大受益。例如,在科創板開板一年多的時間,便有寒武紀這樣尚處于虧損狀態的新興科技企業成功實現上市,并獲得不菲估值。
而就在近日,又有一家長期備受矚目的科技企業正式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這家企業便是柔宇科技。此次上市發行,由中國著名的兩家投行企業中信證券與中金公司分別擔任主承銷商與聯合承銷商,擬發行不超過12,000萬股(不含采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的股票數量),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
柔宇科技主營的柔性顯示面板業務,符合國家一芯一屏、國產替代和雙循環戰略,是政府大力支持的新興戰略產業,也是科創板重點支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所以與科創板的定位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另外,招股說明書顯示,柔宇科技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308.17%,滿足科創板“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的規定;柔宇科技及旗下控股子公司在境內獲得的授權發明專利為152項,境外獲得的授權發明專利200項,滿足科創板“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的規定;另外柔宇科技在2017年至2019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472.67萬元、10,904.58萬元與22,697.77萬元,最近三年復合增長率為87.26%,滿足科創板“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20%,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的規定。
一方面屬于國家鼓勵與科創板重點支持的產業領域,另外一方面很好地滿足科創板上市的三條核心規定,再加上注冊制的大背景,柔宇科技將大概率順利完成上市工作。
2
近些年,中國雖然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但讓人稍感遺憾的是,這些企業大多都是海外模式的跟隨者,主要憑借中國的勞動力紅利與市場紅利,通過模仿式創新發展而來,但較少有技術上真正從0到1的創造者,這是因為成為創造者的路程是艱難和孤獨的,社會對于這種企業的容忍度較低,創業者對這種領域也多存在著較大的畏難情緒。
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教授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談到,中國經濟作為后發經濟,從制造上看有一個重要特征就是“看到了造”,而非“想到了造”,而發達國家很多是“想到了造”,他認為,柔宇科技在柔性顯示領域便是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是為數不多“想到了造”的企業代表。
在2012年柔宇科技剛創立時,柔性顯示當時還是一個嶄新的領域,行業里各個產業鏈幾乎是一片空白,學術界和工業界對這個方向的研究和關注也都很少,材料、工藝、器件、電路設計等很多層面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一些傳統顯示領域的專家認為,柔性顯示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實現產業化。
但憑借“看到了就要造”的堅定信念,劉自鴻在帶領團隊經歷了無數次試驗后,最終突破了技術瓶頸,成功研發出了用于全柔性屏量產的超低溫非硅制程集成技術(ULT-NSSP)。這項技術是基于非硅材料的一種全柔性屏新技術,區別于三星用于傳統“剛性”或者固定曲面柔性屏的多晶硅(LTPS)技術,來生產制造全柔性屏,其采用不同材料體系和不同制程工藝,整體生產流程大為簡化,設備投資成本大幅降低,良率顯著提高,產品彎折可靠性極強。同時,更低溫的工藝環境讓材料選擇更加廣泛、可控性高、技術發展潛力大。
在技術成熟之后,柔宇科技開始進入成長的快速道。其于2014年在全球第一個發布了國際業界最薄、厚度僅0.01毫米的柔性顯示屏,在2016年,柔宇科技建立了全球首條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2018年,成功實現了全柔性屏大規模量產出貨。同年,發布了全球首款折疊屏智能手機FlexPai柔派,成為全球智能手機一個新的里程碑。
2020年9月,柔宇科技又全新發布了搭載第三代蟬翼全柔性屏的新一代自有品牌折疊手FlexPai 2。FlexPai 2除了搭載高通驍龍865處理器、LPDDR5低功耗內存和UFS 3.0高性能閃存等當下旗艦手機所需的最頂端配置,最大的亮點便是擁有約8英寸的4:3超大全柔性屏。不僅更精致、更耐磨、抗沖擊性更強,而且支持0-180°任意角度彎折駐停,可以隨心調整折疊角度,屏幕折疊后,轉軸實現完全無縫貼合。這些產品功能,成為FlexPai 2區別于市場上大部分智能終端的亮點。
除了在智能手機上的應用,柔宇全柔性屏還在其他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幾乎包含日常能夠想象到的任何“介質”,例如它已成為路易威登箱包上的“未來帆布”,讓箱包的外觀可以隨心隨境而變;也已成為瀘州老窖的新瓶身,讓酒文化有了新的闡釋方式;還成為了FIBA裁判身上的智能“柔衣”,讓全球頂級賽事的工作人員成為立體生動的信息出口,創造了廣告的新形態。
而就在2020年10月15日的“慶祝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文藝晚會”的舞美設計中,創新運用了近4000片柔宇科技生產的全柔性屏作為核心科技道具,這是柔宇自主開發的國際原創核心技術在文娛傳媒領域的落地應用。相較于傳統LED屏幕,全柔性屏具有輕、薄、柔、艷、高清等特點,不僅方便演出人員輕松手持、靈活移動來組成各種圖案,并且能夠提供室內演出近距離觀看的高清體驗。此外,它還具有低功耗的特性,能夠滿足長時間的演出需求,克服了傳統LED屏幕長時間使用發熱過高的問題。
最終,柔宇憑借其全柔性產品的高質量和高穩定性確保了整場晚會的驚艷呈現,通過分布式顯示技術和矩陣視頻處理技術,實現視頻畫面以準確的時序同步在數千塊全柔性屏上,在確保顯示一致性的同時,增加了舞臺動感和藝術張力。有行業人士評價道,柔宇以柔性技術支撐了演藝舞美行業“柔性”升級,成為推動文娛傳媒變革的先行者。
3
截止目前,柔宇科技已與500余家企業合作,將柔性電子應用于智能移動終端、智能交通、智能家居、運動時尚、教育辦公和文娛傳媒六大領域。例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Vertu、空中客車、路易威登、瀘州老窖、東方演藝集團與格力電器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都是柔宇科技的客戶。所以,不同于很多新技術沒有很好的應用場景,不能解決用戶痛點,柔性顯示是能夠為用戶創造巨大價值的技術,這讓其無論在C端的折疊屏手機領域還是B端的行業應用領域,都擁有巨大的商業化前景。
也正是得益于這種巨大的商業化潛力,讓柔宇科技一直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就在2020年,柔宇科技以60億美元估值躋身《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200強榜單》前12名企業,同時摘得《中國企業家》2020年度“中國科創企業百強榜”榜單桂冠。
而此次登陸科創板,柔宇科技定下高達144億元的融資目標,這意味著其上市后的估值將至少超過千億人民幣。對于這個估值,外界也存在不少的爭議,爭議的根源在于柔宇科技當前尚處于巨額虧損狀態。
但對于招股書披露的虧損數據,筆者認為公眾應該理性看待。因為科創板本身定位就是幫那些當下盈利能力較低,但具有較大未來發展前景的企業實現長期發展,所以其估值方式不適用傳統的基于凈利潤的市盈率方式,而是更看重企業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例如,在過去一年大火的美國電動汽車企業特斯拉,其于2010年上市,在上市之后長達10年的時間都處于巨虧狀態,直到2020年Model 3在全球范圍的量產熱銷,才帶來其上市后的首次盈利。盈利的改善,也帶來特斯拉的股價出現了10倍以上的增長,根據最近一個交易日的收盤數據,特斯拉的市值高達7166億美金。如果不是過去10年以犧牲盈利為代價而堅持長期投入,很難想象特斯拉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而柔宇科技亦是如此,其當下的業績虧損主要是源于構建技術護城河而進行的長期投入所致。并且,當下的柔性顯示就像曾經的電動汽車一樣,雖然暫時沒有獲得巨大的商業化利益,但其作為下一個時代的趨勢已經毋容置疑。例如三星、華為、小米與摩托羅拉最近兩年都開始將折疊屏手機作為自己最高端的旗艦手機便是實證。
未來隨著柔性顯示技術成熟帶來的體驗提升,以及規模化量產帶來的成本降低,其將有可能進一步應用在更多的手機產品與其他場景上,進而帶來柔性顯示市場的大爆發。根據國金證券研究所給出的數據,預計到2021年,搭載全柔性屏的折疊手機出貨量有望達到1420萬臺,而到2023年,折疊手機滲透率更是有望超過2%,出貨超過2500萬臺。而柔宇科技作為這個未來大趨勢中極具競爭力的玩家,將成為主要的推動者和受益者。這是為什么柔宇科技在創投市場長期受到機構投資者追捧的根源,也是柔宇科技敢于此次IPO定下144億元巨額融資目標的底氣所在。
另外,在過去的顯示面板領域,無論是LCD還是OLED,中國的顯示面板企業都是處于對日韓企業的模仿與追趕上,這造成了中國消費電子企業在顯示面板領域長期受制于人。而只有在柔性顯示領域,中國真正第一次出現了柔宇科技這樣處在行業領先位置的企業,一旦柔性顯示成為未來顯示領域的主流,則意味著中國在顯示面板領域將成功實現彎道超車,其意義不亞于華為海思在芯片領域的突破。
4
在剛過去的2020年,中國資本市場有接近400家左右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但不同于這些公司,如果柔宇科技能在科創板順利上市,則擁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
這是因為在過去的商業環境下,很難想象中國會有柔宇科技這樣的創造型企業出現。柔宇科技如果成功實現上市,將不僅激勵類似更多像劉自鴻這樣的創業者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時敢于迎難而上,另外也激勵中國各個地方的政府能扭轉思維模式,不僅短視地聚焦在企業為本地政府帶來的就業、稅收與GDP等短期利益,而是能以更前瞻的戰略眼光與更寬廣的胸懷格局,對類似柔宇科技這樣創新難度大、風險高,需要長期研發投入與持續積累的初創企業給予更多的包容和支持,幫助它們實現從0到1的成長。
只有這樣,在未來中國才會出現越來越多像柔宇科技這樣“想到了造”,而非“看到了造”的企業,隨著這樣的創業企業增多,那么中國也將在高科技領域真正構建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再受制于人。
原文標題:周其仁:柔宇是國內少有“想到造”,而不是“看到造”的企業 | 礪石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礪石商業評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柔性顯示
+關注
關注
9文章
112瀏覽量
47235 -
柔宇科技
+關注
關注
3文章
105瀏覽量
17647
原文標題:周其仁:柔宇是國內少有“想到造”,而不是“看到造”的企業 | 礪石
文章出處:【微信號:libusiness,微信公眾號:礪石商業評論】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柔性該如何選擇?智柔智能告訴你

長光辰芯科創板IPO終止
柔宇科技資產三次流拍,第四次將分拆設備拍賣
柔宇科技再流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