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
夜幕降臨,一艘行駛在浙江省岱山縣附近海域的輪船上,航天科工海上應用示范外場試驗隊的隊員們正忙碌地做著準備。他們要進行我國首次低軌衛星互聯網+5G+物聯網海上融合組網通信試驗。
一系列緊張調試之后,船上的5G手機順利接入網絡,能夠順暢地瀏覽網頁、視頻聊天、撥號通話等。
茫茫大海,沒有地面移動網絡信號覆蓋,航行的船只很容易變成“信息孤島”。航天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艷彬介紹,船員們出海通常使用傳統的高軌衛星通信,但此次航天科工聯合中國聯通,在海上構建起5G天基回傳通道,利用的則是低軌衛星。
2018年12月,由航天科工自主研制的我國首顆低軌寬帶通信技術驗證衛星成功發射入軌,先后開展了多項衛星互聯網關鍵技術試驗驗證。這次海上通信試驗是面向應用的又一次探索,對于后續衛星互聯網的應用推廣具有積極意義。
目前提到衛星互聯網,更多指的是低軌衛星互聯網。相比高軌衛星,它具有低時延、易于實現全球覆蓋等特點。地面網絡靠基站通信,衛星互聯網則基于衛星通信技術接入互聯網,就像將地面的基站搬到太空中,每一顆衛星就是一個移動的“基站”。
“如果有了覆蓋全球的衛星互聯網,漁民和船艦無論走到世界哪個角落都能有信號,既可以和家人聯系,也能在遇到危險時求救。”航天科工海上應用示范外場試驗隊副隊長王崇說。
今年4月,衛星互聯網被納入國家新型基礎設施范疇。未來,借助衛星互聯網,5G信號不僅能夠覆蓋廣袤的城市鄉村、偏遠的高山荒漠,還能填補地面網絡設備無法觸達的“空白”,在萬米高空、深海遠洋,同樣能實時、高速上網。此外,通過與5G、物聯網等融合,衛星互聯網將來的應用場景更加豐富,能在生態環境監測、車聯網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航天科工在加速推進武漢衛星產業園建設,建成后將實現年產不低于120顆/年(單班制)、240顆/年(雙班制)1噸以下小衛星及上千顆100公斤以下微納衛星批量化、柔性生產能力,助力我國衛星互聯網系統的早日建成。
-
衛星通信
+關注
關注
12文章
768瀏覽量
39361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0文章
46230瀏覽量
392286 -
衛星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763瀏覽量
68469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12瀏覽量
5736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海上“數字燈塔”:云翎智能低軌衛星物聯網通信破解遠洋航運通信難題

中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衛星
衛星互聯網如何實現全球通信
我國成功發射衛星互聯網低軌01組衛星
在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光迅科技獲評典型案例
湖北發布5G工業互聯網案例 十大標桿應用案例公布
燒結銀在衛星互聯網中的四大應用
直線電機生產廠家談衛星互聯網高軌衛星成功發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