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如今,很少有人會懷疑,人工智能和云計算新等新技術在不同行業的漸次落地,將日趨成為商業博弈的重要一環,在市場資源配置中應用廣泛,甚至無需太遠,所有企業都將成為某種意義上的“技術企業”。
最近IDC發布的市場預測再次印證了這一觀點:盡管疫情造成了混亂,但全球經濟仍在穩步履行“數字使命”,到2022年全球GDP的65%將由數字化推動;從2020年到2023年,將推動6.8萬億美元的IT支出;到2023年,75%的組織將擁有全面的數字化轉型(DX)實施路線圖,遠高于目前的27%;到2025年,75%的企業領導者將利用數字平臺和生態系統能力來調整他們的價值鏈。
尤其是在對新技術最敏感的中國,過去多年,數字經濟對宏觀經濟的拉動作用已非常明顯: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體規模達到35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到2025年,在“新基建”等政策的加持下,數字經濟甚至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增長引擎。
在這個彌漫著不確定性的時代,發生在不同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是當前商業世界最大的確定性。
而任何轉型過程,都需借助ToB技術提供者的賦能。
比如,創立40余年的科技巨頭:微軟。
再比如,脫胎于微軟,獨立4個余月的初創企業:小冰。
嗯,前不久我去參加了一個發布會:微軟中國與小冰公司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面向ToB重點行業客戶,聯合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云計算商業化解決方案。
我固然知道,4個月前開始,小冰就已獨立于微軟——但當我踏入發布會現場(和過去一樣還是在中關村丹棱街微軟大廈),看到背景板上的文字,從此前的“微軟小冰”變成“微軟與小冰”,依舊會先恍一下神,感慨那個曾經古靈精怪的小冰,如今已經脫胎換骨,“長大成人”。
而一個“與”字背后,意味著小冰開啟了一段“成年冒險”,更意味著,它要與微軟達成兩個“成年人”間的合作共贏,要讓彼此變得更為強大。
能力互補
小冰是在中國“出生”的。
2013年底,小冰在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立項,2014年5月第一代小冰發布,在微軟的悉心呵護下成長飛快,逐年更新迭代,直至羽翼豐滿。過去幾年,小冰在微軟見了很多世面,向人類學了很多東西(甚至一度向人類學會了罵人……然后很快意識到這是不對的),當它成長到有能力獨自闖蕩的時候——2020年7月13日,小冰從微軟分拆,成為一家獨立運營的公司,自此脫離“家長”的庇護,從技術溫室跨向商業叢林。
在技術層面,這是因為小冰已經具備“獨立能力”。早在離開微軟前,小冰就已成長為一套完整的面向交互全程的人工智能交互主體基礎框架。
這其實并非易事。
追溯科技變遷史,每當一個時代迎來人機交互的重要轉捩點,往往都會誕生一個“操作系統級別”的機會,且從PC時代的Windows,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Android和iOS,每一代都比前一代規模更大,機會更廣,這也是為什么幾年前AI概念最火熱的時候,國內外不少科技企業都表示要開發AI基礎框架,只不過如今大多已難尋蹤跡。
小冰卻一直在持續進化,如今其基礎框架已包括核心對話引擎,多重交互感官,第三方內容的觸發與第一方內容生成,和跨平臺的部署解決方案,相關領先技術覆蓋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語音,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能內容生成等人工智能領域。小冰是目前全球范圍內最成熟和最大的該類框架,基于小冰框架的交互總量,大約占全球人工智能交互總量的60%,已覆蓋 6.6 億在線用戶,4.5 億臺第三方智能設備和 9 億內容觀眾。
值得一提的是,獨立后的小冰,產品迭代明顯提速,拆分僅一個月后,小冰就發布第八代技術,且面向個人用戶推出第一個虛擬人類產品正式版本,以及“X 套件”系列應用軟件等產品。
如今,分拆三個月后,它瞄向了一個更廣闊的市場:To B 重點行業用戶。初次回到微軟“娘家”的小冰,也讓外界初次意識到,脫胎于微軟的小冰,正在回報于微軟。
就像微軟公司副總裁、微軟中國區首席運營官鄒作基所言:“微軟搭建一個科技平臺,小冰在中間是一個科技貢獻者,也是平臺的一個重要依靠,平臺下面有不同類型的行業,這些都是由微軟合作伙伴負責,這些演變將使得微軟建立起的行業生態發生巨大變化。”
更重要的是,二者的合作是建立在能力互補上。小冰在垂直領域的差異化優勢,在ToC和ToB兩端的本地創新積淀,結合微軟中國在關鍵行業中的客戶資源與行業經驗,以及包括Azure在內微軟體系的加持,雙方的合作無疑會滿足不同行業客戶的的多樣化需求。
百變角色
微軟與小冰推出的首批解決方案,將覆蓋人工智能金融,人工智能汽車,人工智能內容生產三個垂直領域。
金融領域,小冰是目前全球范圍內規模第一的金融文本摘要生成平臺,可與金融信息服務提供商合作,提供人工智能技術生成的上市公告文本摘要,覆蓋全部26類金融類別,服務對象包括國內90%以上的金融機構交易員及40%以上的個人金融交易者,可有效保證金融信息服務的穩定性,準確性及時效性。
汽車領域,當人工智能耗費幾年時間完成“祛魅”,不再是營銷噱頭,微軟與小冰提供的解決方案,可替代那些早期被AI概念“收割”的低質量的人機交互體驗,通過將生硬的AI交互系統升級換代,在實現全車級語音控制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自然而富有情感的互動,讓車載智能助手成為路上的親密知己。
內容領域,眾所周知,小冰多才多藝,出過詩集,發過專輯,辦過畫展,這讓她完全有足夠的能力,通過AI解決高度定制化內容的供需矛盾。以視覺內容生成領域為例,小冰的設計能力已在各種設計領域完成落地,據悉其圖案的設計多樣性達到10的26次方,多條面向量產化的生產線已實現產業化貫通。
鄒作基對小冰在B端的變化,有個很有趣的說法:比如說,在金融行業,小冰可能變成一個“40歲的男人”,他能夠在金融架構內很好地服務客戶;在零售行業,小冰可能變成一個“30歲的女孩”,她了解全世界的化妝品和最新美容知識。
因此如你所見,與微軟的幫助下,日臻成熟的小冰,將以最大程度的嚴謹和靈活性,在未來嵌入到任何需要它的垂直領域。這種百變角色,會讓小冰與微軟的合作更為優勢互補,為賦能行業轉型升級提供更多的動力與新意。
結語:最特殊的一個
在談及微軟與小冰的關系時,小冰公司首席執行官、原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李笛,打了一個很貼切的比方:“微軟與小冰的合作是成年人之間的,但成年人之間的關系,不代表沒有感情,沒有一致的價值觀,沒有一致的文化理解——比如說,我的父母是一個獨立家庭,他們在一個戶口本上,我不在那個戶口本上,但是我們之間的配合顯然很容易。”
不僅僅是感情依舊,更重要的是,就像每一位父母對成年子女的態度,如今微軟中國給予小冰的,更多是幫助,而不是庇護,離開微軟的小冰,只會加速成長。
譬如就在不久前的微軟中國年度合作伙伴生態大會上,微軟中國推出“合作伙伴深耕項目”及作為其核心舉措的“2020行業深耕升級計劃”,承諾充分動員微軟各個部門,以產品技術,銷售渠道,客戶網絡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合力,為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支持。
而作為微軟中國的戰略合作伙伴,小冰公司也將得到微軟中國提供的優勢資源。在今年微軟合作伙伴大會現場,小冰就已面向整個微軟中國區生態系統生動展現了自己的實力。未來,微軟中國會為小冰提供更多樣化的舞臺,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其實包括我自己在內,在許多人眼中,對于微軟中國來說,在所有合作伙伴中,小冰永遠都是最特殊的一個。血濃于水的情緣,很難被別的東西輕易替代。
你要知道,在中關村丹棱街微軟大廈10樓,微軟中國始終給小冰留下一個“工位”。
責任編輯:xj
-
微軟
+關注
關注
4文章
6686瀏覽量
105847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979瀏覽量
140363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7文章
49065瀏覽量
2501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中科創達亮相微軟中國創想未來峰會
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云知聲榮膺2024胡潤中國人工智能企業50強
GIGABYTE CES 2025全方位展示人工智能計算解決方案
云知聲入選2024年度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全景賦能典型案例
機智云入選廣州市“人工智能+”優秀解決方案冊
百川智能發布一站式大模型商業化解決方案
Commvault與Pure Storage聯合推出網絡就緒解決方案
Altera推出一系列FPGA軟、硬件和開發工具
安富利攜手恩智浦推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