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SlashGear報道,我們不可避免地會看到大腦植入物將成為一種常見的技術--首先是為那些患有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的人,之后是作為普通人尋求認知能力提升的一種增強手段。盡管腦機接口(BCI)領域的研究和開發日益增多,但在這項技術的倫理學方面卻進展甚微。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兩篇新論文,探討了圍繞BCI技術的倫理問題,包括沒有植入的外部設備和植入大腦的內部設備。研究人員特別關注植入式BCI和這類旨在提高認知能力的技術。
簡單地說,BCI設備的設計是為了接收大腦信號,并將其轉化為數據供計算機利用。也許這種技術最好的例子來自埃隆-馬斯克的Neuralink公司,該公司最近給出了一個涉及豬的大腦植入物的演示。馬斯克介紹說,這項技術對于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人來說是很有希望的。
兩篇新論文的共同作者Veljko Dubljevi?指出了植入物特別棘手的問題,他表示:
侵入性設備更有效率,因為它們可以直接從大腦中讀取信號。然而,它們也引發了更多的倫理問題。例如,侵入式BCI技術會帶來更多相關風險,如手術、感染和膠質疤痕--而且隨著技術的進步,侵入式BCI設備將更難更換。
其中,論文指出,在探討倫理考慮時,有兩個領域尤其應該得到優先考慮:腦機接口的心理和生理影響。研究人員提出了多個問題,包括這些設備潛在的長期影響,使用動物來測試侵入性技術是否符合倫理,以及與各種BCI技術相關的心理影響可能會有什么樣的表現。
研究人員介紹了一個潛在的不必要的心理后果的例子,指出一項研究中,癲癇患者通過侵入性BCI獲得了癲癇發作的預先警告--其中一些患者因此而產生了 “根本性的心理困擾”。
研究人員還探索了BCI未來用于增強認知的潛在用途,這種技術前景將超越目前使用“智能藥物”的趨勢。如果有植入增強型植入物的人進行測試,結果是否像沒有使用BCI的人一樣“真實”?
研究人員指出,這樣的倫理問題需要探索,但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完成任何工作。Dubljevi?解釋說:
最終,這兩篇論文涉及到一些大問題,作為一個社會,我們需要解決BCI技術。無論我們是否準備好,這些技術都會到來。我們將如何監管它們?誰能使用這些技術?如何使用它們?我們需要現在就開始思考這些問題。
責編AJX
-
腦機接口
+關注
關注
10文章
394瀏覽量
21885 -
倫理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346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通過腦機接口恢復行動能力
腦機接口柔性微電極植入機器人問世
衷華腦機與協和醫院合作推動腦機接口醫療應用
重大突破!優刻得×腦虎科技腦機接口臨床試驗取得新進展

華山醫院成功實施腦機接口臨床植入試驗
成都華微亮相第二屆腦機接口大會
景昱醫療:腦機接口是治療難治性精神疾病更有效的手段

Inbrain Neuroelectronics引領腦機接口新紀:石墨烯芯片即將在英國人體測試
平衡創新與倫理:AI時代的隱私保護和算法公平
工信部引領未來科技浪潮,腦機接口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方案揭曉

腦機接口路線之爭愈演愈烈,馬斯克的Neuralink迎勁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