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AMD銳龍5000系列(代號Vermeer)處理器發售的日子(11月5日)越來越近,多個基準平臺上出現了新U的跑分成績。
在PassMark單線程榜單中,剛剛坐上榜首的銳龍5 5600X還沒得瑟幾天,就被“老大哥”銳龍9 5950X替代。
得分方面,銳龍9 5950X拿到了3693,比5600X多出7%左右。
尷尬的當然是Intel,酷睿i9-10900K不得不再后退一位。
當然,如果再把多線程跑分考慮到內,銳龍9 5950X不再是最快的CPU,畢竟還有64核的線程撕裂者PRO 3995WX等。
可以想見,Zen3架構的線程撕裂者或者EPYC,有望再Passmark的CPU總榜中首次突破10萬分。
值得一提的是,銳龍9 5950X雖然官方最高加速頻率是4.9GHz,但通過GeekBench 5可知,它似乎可以很輕松上到5GHz。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890瀏覽量
235122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1077瀏覽量
217028 -
銳龍
+關注
關注
1文章
266瀏覽量
1470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英特爾酷睿 Ultra 9 275HX 成為 PassMark 上最快的筆記本處理器
IT之家 2 月 10 日消息,計算機硬件基準測試軟件 PassMark 日前更新了跑分榜,英特爾酷睿 Ultra 9 275HX 成功登頂,超越 AMD 銳

零刻科技預告新款SER9 Pro迷你電腦主機
零刻科技近日正式預告了新款SER9 Pro迷你電腦主機,引發了科技愛好者的廣泛關注。 去年9月,零刻推出了搭載AMD銳龍AI 9 HX 37
X3D再創神話,技嘉X870小雕助力9800X3D打造卓越游戲體驗
近日AMD官方發布了全新一代的銳龍7 9800X3D 處理器,作為傳奇的游戲利器“X3D”系列的最新續作,9800X3D不僅采用了全新的Ze
江波龍在紫光展銳沙龍再登場,PTM商業模式下的創新穿戴存儲
11月7日,紫光展銳在深圳成功舉辦了2024智能穿戴沙龍,與產業鏈伙伴分享智能穿戴領域的發展趨勢與創新方向。江波龍在沙龍展示了行業類存儲品牌FORESEE旗下的多款穿戴存儲產品,包括

AMD官宣銳龍9000X3D系列發布計劃
AMD官方近日宣布,將于10月25日正式發布備受期待的銳龍9000X3D系列處理器,而該系列的首款型號——銳龍7 9800
英銳恩科技,以實力打造國產單片機替代品牌!
長久以來,國際品牌在單片機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幾乎被國外龍頭企業所壟斷,但在“中國芯”替代和全球不太穩定的市場環境下,國內單片機研發技術日漸成熟,單片機國產替代力量的崛起正成為不可忽視的風景線。比如
發表于 09-25 09:49
銳龍9000系最佳搭檔 技嘉發布X870/X870E系列主板
銳龍9000系列CPU作為最近炙手可熱的焦點,在CPU市場出盡了風頭。技嘉近日宣布X870/X870E系列主板也將于9月底與大家見面,雖未正
簡單認識AMD銳龍7 7800X3D游戲處理器
激戰正酣電腦卡頓,關鍵時刻掉線、掛機... 不做游戲中的“大冤種”,當然要有強U配備!今日推薦2000元檔超強性價比CPU——AMD銳龍7 7800X3D游戲處理器,有了它,助你「三維進化,一戰超神」,誰也別“蛐蛐”!
高通推出全新驍龍X Plus 8核平臺
在萬眾矚目的2024年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FA 2024)前夕,高通技術公司震撼發布驍龍?X Plus 8核平臺,這一創新之舉不僅拓寬了驍龍X系列的產品版圖,更為PC市場帶來了
AMD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價格公布
AMD公司近期在其X平臺宣布了備受期待的銳龍9000系列“Zen 5”CPU的正式售價,標志著高性能計算領域的新一輪競爭序幕拉開。此次發布的處理器系列,以卓越的性價比和多線程性能為亮點
刷新AI PC NPU算力,AMD銳龍AI 9 HX 375領銜55 TOPS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晶晶)最近AMD官網上線了銳龍AI 300系列中的最新成員銳龍AI 9 HX 375處理器。原本Ryzen AI

AMD的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將延后至8月發布
國際媒體傳來消息,AMD公司已正式向其全球合作伙伴宣布,原計劃于7月31日面世的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將延后至8月發布。這一調整源自于AMD在最終品質檢驗階段發現的首批生產批次未能全面符合其嚴苛的質量標準。
AMD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將于7月31日發售
AMD近期震撼宣布,萬眾矚目的銳龍9000系列處理器定于今年7月31日正式登陸市場,這一消息與先前流傳的“前瞻”信息不謀而合,彰顯了AMD在高性能處理器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