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應用的落地,要回歸商業本質。
「第三屆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在杭州正式召開。
本屆峰會以「洗牌結束,格局重塑」為主題,會上代表未來新十年的 15 家企業,為現場 1000 余位聽眾和線上幾十萬觀眾,分享迎接安防新十年的經營理念與技術應用方法論。
峰會之上,海康威視 EBG 解決方案部總裁李亞亞帶來了題為「賦能數字轉型,服務千行百業」的精彩演講。
李亞亞介紹,海康威視目前的業務主要分為三塊:綜合安防業務、大數據服務和智慧業務。
數字經濟和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必然趨勢,而人工智能交付問題依然面臨一些挑戰,歸納起來有三類:
一是場景碎片化、需求差異化。用戶端的可復制性弱帶來落地難的問題;
二是交付的復雜性。交付涉及諸多環節,如產品、施工、算法優化、信息系統打通、業務流程轉型等,如何把復雜的系統交付簡單化,需要眾多企業一起來思考與應對;
三是成本的控制。關注投入產出比非常必要,不計成本的應用建設不利于持續發展。
李亞亞認為,AI 應用的落地,要回歸商業本質。即通過產品和系統,解決用戶場景化、差異化的需求,讓更多用戶享受到技術革新的紅利,幫助用戶實現業務價值回報。
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逐步進階的過程,場景化是路徑,需要通過系統的產品體系去支撐。面向企業領域,海康威視從拉近管理距離、提升業務效率、規范作業行為、防范安全隱患四個維度出發,為行業數字化賦能。
海康威視秉持開放融合的合作理念,攜手合作伙伴,共同實踐數字化轉型之路;秉善篤行,讓創新技術和產品賦能千行百業,為社會的安全和發展開拓新視界。
以下是李亞亞現場演講全文,雷鋒網 AI 掘金志作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與編輯:
李亞亞:大家好,我是海康威視 EBG 解決方案部負責人李亞亞,很高興今天能來參加這個論壇。
相信在座的大多數朋友,對海康威視都比較熟悉,下面我簡單匯報下海康威視的基本情況。
海康成立于 2001 年,目前我們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覆蓋到了全球 150 多個國家和地區,員工超過 4 萬人,去年營收是 576 億,目前已有 10 個研發基地。
目前我們的業務主要有三大版塊:一是綜合安防業務;二是大數據服務;三是智慧業務。
海康威視的產品和業務形態比較多樣化,今天我所分享的內容圍繞其中一部分展開。
數字顯示,2020 年有 82%的 CEO 認為未來公司的業務會被人工智能所影響,67%的企業表示未來首要增長動能將來自于數字技術和商業。
從這兩個信息維度來看,數字化變革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
一是中國經濟發展白皮書,2019 年我國的數字化占比是 36%,它的增長率是 11.1%,這兩個數字其實已經遠遠超過我國的 GDP 增長。
二是 G20 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可以看出 G20 各國數字經濟占 GDP 比重均呈現上漲趨勢,其中英美德三國數字經濟 GDP 占比均超過 60%。
三是全球數字經濟報告,根據聯合國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 年數字經濟的規模估計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 4.5%-15.5%之間。
通過這三個數字,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圍內,數字化轉型都是被人們所認可的。對比發達國家的數據來看,在數字化轉型方面,中國還有很大的空間。
這張圖可能很多人也看到過類似的圖,從信息化向數字化進階的過程,并不是數字化取代信息化,反而信息化也是數字化的一部分。在這一轉型的過程中,有很多技術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移動互聯網、IoT、人工智能等等。
從海康威視的角度來看,我們與兩個技術的關聯度比較高:AI 和 IoT。
所以過去幾年,海康威視也一直在思考,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種,如何將自己的 AIoT 技術賦能給我們的用戶,成為這個歷史過程中的合作者、參與者,推動者。
數字孿生這個詞相信大家也很熟悉,描述的是從現實的物理世界,到虛擬空間的數字世界,構建一個相互映射、關聯、影響的關系。
有數據表明,從現實世界到數字世界這樣一個轉換過程中,其中有 60%-80%的數據是視頻類的。因此,可以把視頻感知作為信息最為豐富的傳感器,通過感知信息的結構化形成數據,再通過數據做視覺認知,實現洞察與分析,幫助各行各業的用戶獲取價值。
接下來也來談談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所面臨的挑戰。我們簡單梳理了一下,AI 落地主要有三種比較現實的挑戰:
一是場景碎片化、需求差異化。用戶端的可復制性弱帶來落地難的問題;
二是交付的復雜性。交付涉及諸多環節,如產品、施工、算法優化、信息系統打通、業務流程轉型等,如何把復雜的系統交付簡單化,需要眾多企業一起來思考與應對;
三是成本的控制。關注投入產出比非常必要,不計成本的應用建設不利于持續發展。
解決落地難問題,仍然要回歸商業本質。我們總結為四句話:匠心品質,解決問題,技術革新,價值為本。
換句話說,我們要先從產品的品質抓起,通過產品和系統,讓更多用戶都享受到技術革新的紅利,解決用戶場景化、差異化的問題和需求,最終幫助用戶實現業務價值的回報。
前面提到,數字化轉型立足于視頻感知,但不止于視頻感知。
海康威視這幾年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從視頻感知,向上拓展到智能物聯,融合多維感知能力的同時,還構建了智能物聯的平臺能力。
隨著物聯網、信息網、互聯網的不斷融合應用,2019 年公司推出了基于 AICloud 架構的物信融合平臺。
2020 年,基于新的理解,我們將數據和智能融合在一起,提出了數智融合的理念。
每個企業對于數字化轉型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們認為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逐步進階的過程,場景化是路徑。因此,通過系統的產品體系去支撐場景化應用至關重要。
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提供了多元化的支撐體系,包括面向城市的城市運營管理平臺、面向企業的數字企業管理平臺等等。
同時,通過海康威視的體系化硬件能力,幫助我們的用戶、合作伙伴一起實現數字化轉型。
今天我反復提到一個詞——合作伙伴。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把 AI 能力、多維感知能力運用到真實的數字化場景里去。
我們也深知,僅有技術是不夠的,還需要大家一起合作來推動行業的變革,海康威視會一直秉持開放融合的態度,把我們的產品、服務、標準深度開放。著力構造一個開放融合的架構,一起推動整個數字化新業態的實現。
這些年,我們也做了一些 AI 落地實踐。下面我就從面向企業、面向公共服務以及面向合作伙伴三方面來談談。
面向企業領域的數字化業務的開展和落地,我們提出了拉近管理距離、提升業務效率、規范作業行為、防范安全隱患四個維度去幫助用戶實現業務價值落地。
拉近管理距離,就是從“現場管、分散管”到“中心管、集中管”,我們站在不同層級的管理者視角去看待如何幫助他們實現具體的業務應用。
作為管理者,他們希望能夠掌控全局,洞察細節。比如我們可以通過 AI 實景等技術,幫助管理者做到全局洞察。
作為執行者,他們關心是否可以更多地降本增效。我們通過遠程化、可視化、自動化的手段,幫助他們在具體執行工作時減輕工作壓力。
作為監管者,他們需要在線監管和動態監管。我們可以在管理維度上幫助他們做一些提升。
管理之后,我們也在關注效率問題。海康一直在思考:效率到底是什么?我們發現一個公式:效率=成果 /(時間×人力)。
基于此,我們從后面這三個維度去幫助用戶做一些事情。
譬如,我們通過機器視覺提升成果質量、縮短投入時間、優化工作流程。
之前我去合肥的一家企業,他們有個崗位的員工流動周期是六個月,每六個這個崗位的人員就要變化(因為太過辛苦),我們就在想如何通過技術降低勞動強度,幫助用戶實現價值。
講完效率以后,我們再講講流程規范。到底怎么才能把用戶的流程規范做好,后來我們多次討論得出兩個點:一是把流程管好,二是把行為管好。
行為管理相對比較容易,比如說我們把工地的安全規范行為等各種單點的動作管好就可以了,但是后來發現在有些情況下,行為是對的,流程卻是錯的。
譬如在化工領域,流程是“一二三四”、結果做得卻是“一三二四”,如此很容易出現事故,這個過程,通過作業管控系統就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很多麻煩的問題。
最后提到安全管理,海康在防范安全隱患方面做了很多事情。我們從機物,環境等多個維度來解決用戶關心的問題,滿足用戶生產、運營、管理等多個方面的需求。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些實踐案例,看看如何幫助用戶實現價值落地。
在化學化工領域,之前我們在鹽城一個化學工業園區,幫助他們把各個孤立系統進行融合和打通,利用 AR 實時視覺技術,幫助他們高效、便捷、智能地進行一些危險源的分析和管控,構建了 AR 安環一張圖管理系統。
我們把智能技術、視頻技術,包括多傳感器應用到整個的生產流程當中去,可以做檢測、測量、識別,幫助企業提升產品質量、降低勞動強度,幫助企業用戶實現價值轉化。
我當時去了一家國內 TOP 級的做汽車電池的公司,他們和我說,他們的車間非常先進,基本做到了高度自動化的生產,但質量檢測卻一直需要大量的人工進行,效率不高,希望通過視覺幫助他們做一些降本增效。
在智慧物流領域,海康正在和國內一家頭部物流企業深度合作,幫助其實現了數字化轉型,提升了他們的運營效率、也提升了安全水平。
經過后續統計,轉型后的數字化月臺使用效率提升了將近 20%,充分實現月臺、車輛的全面數字化。
這是我們在山東幫助一個煤礦企業做的事情。我們將 AI、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到他們的井下,實現行車、行人、區域入侵、操作工離崗、皮帶跑偏、礦車壓道岔識別應用。
對于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無小事,而實際違規行為卻很多。我們系統上線之后,做了三個月應用跟蹤,發現違規行為 162 條,全部通過系統的自動化去實現。
說完企業領域的應用,其實我們在公共服務領域也做了不少應用和服務,我們提了四個維度去保障民生,提升品質:讓環境更安全、讓服務更精準,讓出行更便捷,讓生態更宜居。
這是我們在安吉做的一些事情。老百姓渴望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渴望清水綠岸、魚翔淺底,渴望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渴望鳥語花香、田園風光的自然美景,熱切期盼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這是我們在北京大興機場,應用海康威視上萬路的邊緣物聯感知和智能分析產品、以及配套近 30P 的云存儲,充分運用 4K 高清、AI 智能分析、AR 增強現實、熱成像等技術融入機場的各業務系統,用科技力量助力大興機場,為旅客帶來安全、便捷、高效的全新體驗。
這是我們在港珠澳大橋,海康威視助力建設港珠澳大橋系統工程中珠海公路口岸的“一站式”車輛通關監管核放系統,通過車牌圖像識別、智能信息采集和車底反藏匿等創新應用,幫助實現便捷、高效的一站式通關,讓出行更便捷。
這是我們把技術應用到水利領域,通過全天候 AI 分析,助力水利治理智能化,創新河道保護方式。包括水面漂浮物監測預警,疑似非法采砂船只監測預警等。
除了公共服務以外,海康還聯合很多合作伙伴開展了保護野生東北虎,參與了綠色江河斑頭雁保護等項目。
未來,公司將持續踐行社會公益,以科技力量助力生態保護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堅守技術造福人類的初心。
講完企業、講完公共服務,我們也一直努力為我們的合作伙伴做了一些事情。我們的目標是將人工智能的應用門檻降下來,讓合作伙伴簡單、易用、免費、快捷地掌握數字化能力,讓人工智能不再神秘,讓人工智能落地不再困難。
講了那么多,最終還是講一下我們的理念:秉善篤行,擔當使命。我們希望和很多合作伙伴一起去創造歷史,用我們的技術和產品賦能各行各業,為社會的安全和發展開拓新視界。
相信在當下的數字化轉型之變局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
責任編輯:pj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5文章
11253瀏覽量
106607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31文章
46316瀏覽量
393664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5345瀏覽量
28083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7文章
49068瀏覽量
2501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