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2屆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趙毓斌表示,發展5G海洋攜能通信技術,可以實現海洋能量傳輸的最后一米以及數據傳輸的最初一米,助力海洋強國建設。
圖: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趙毓斌
海洋蘊藏豐富的物質和能量資源,5G技術作為智慧海洋的信息紐帶,適用于交通、預報、漁業、探測等多種應用場景。同時,水下設備的供電與傳輸面臨防水、防砂、防腐蝕、電源更換難度大等諸多挑戰,水下攜能通信技術應運而生。
趙毓斌指出,無線能量與數據同傳在未來電子信息領域具有廣泛的需求,涉及城市交通、衛星、礦下、水下、機器人、腦機接口等場景。目前主要的無線充電技術有三大類。
一是微波輻射,通過遠場輻射,實現1至10000米的能量傳輸,其特點是低功率、水下衰減快,適用于無線傳感器與無線局域網。
二是電磁感應,通過近場非輻射,實現0.01至0.1米的能量傳輸,其特點是依賴接觸,自由度低,適用于RFID標簽、非接觸式智能卡、手機無線充電等。
三是磁場共振,通過近場非輻射,實現0.1至10米的能量傳輸,其特點是非接觸、高效率,適用于電動車充電、手機充電、家用電器充電等。
“磁場共振無線充電擁有帶內通信機制”趙毓斌介紹,“可實現無線充電系統的感知、控制與處理;可同步數據傳輸,后向兼容5G;可FSK信號調制,速率1Mbps。”
趙毓斌表示,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將面向海洋科技和裝備的重大需求,以無線能量傳輸為核心研究方向,結合系統優化、機器學習和芯片集中等技術手段,實現攜能通信方向的技術突破,應用和服務于水下無人機器人、水下基站、水下傳感、水下探測等多種設備。
責任編輯:pj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2文章
29421瀏覽量
211285 -
無線充電
+關注
關注
1297文章
3309瀏覽量
318927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711瀏覽量
5697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飛利信與中科測源技術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應用開關柜局放在線監測技術手段的影響有哪些?

中科曙光助力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打造溪悟大模型
中科昊芯DSP產品及公司信息
中科本原完成B2輪融資
紅木棉電子攜手中科院,國內首條干法全固態電池線誕生

路面智能攤鋪壓實管理系統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提升了路面施工質量

養老院人員定位管理技術手段、作用及發展趨勢
【龍芯2K0300蜂鳥板試用】1 龍芯中科必知3件事
知語科技反無人機技術手段有哪些?
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在勢壘可光調諧新型肖特基紅外探測器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半導體所在高性能電泵浦拓撲激光器研發方面獲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