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芯片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從手機、電腦、家電、汽車到高鐵、電網、機器人、醫療儀器,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和系統都離不開芯片的助力,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但目前,我國芯片卻高度依賴國外。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光用在芯片進口方面的費用就達到了3000多億美元,遠超另一戰略物資原油。與此同時,芯片中大量技術引自國外,國產化進程非常緩慢。
在此背景下,不管是我國芯片還是與芯片相關的領域,發展都長期受制于人。這對我國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在日前,美國便已經開始利用芯片對我國華為等企業進行制裁,這督促著我們要加速芯片國產替代。
而為推動芯片國產化發展,5月以來我國已經新增了4000多家芯片相關企業,同時250余家新增了資本,新增額達千萬級別的不在少數。此外,據本網統計,5月行業領域融資也不下幾十起,最高達160億。
據悉,獲得最高融資的正是我國芯片代工龍頭中芯國際。近日,中芯國際再度傳出已經申請了科創板,并以極快速度完成審核,預計就將上會。如果中芯國際登板成功,將再籌得近200億元的資金。
如此巨大的資金注入,不管對于中芯國際還是我國芯片行業來說,無疑都是一個重大福音。那么有了巨額資金之后,我國到底該如何實現芯片的國產超車呢?認為,或許從芯片相關環節和配套入手比較好。
因為現代芯片產業的分工已經愈發清晰,大致可以分為設計、制造、封測三大環節,同時其生產又離不開電子設計自動化、材料、設備三大基礎。基于此,我國應該查漏補缺的針對相應短板投入資金進行補強。
就目前來看,無論是設計還是封測,我國芯片企業已經有了不錯發展,只是制造環節還一直掌握在臺灣、韓國等地區與國家企業手中,同時國內很多技術也來自于美國,比較容易受到外部市場環境及政策影響。
例如在中芯國際的招股書中就曾提到,雖然其已經具備了14nm制程量產技術,作為全球僅有的兩大純晶圓代工廠,與臺積電之間的技術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但由于美國政策限制,未獲得許可恐無法投入使用。
由此可見,接下來我國芯片企業的重點或許是在制造環節擺脫國外依賴。而要實現這一點,就需要利用到巨額資金。一方面需要利用資金培養專業人才進行技術升級;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用資金改進設備和材料。
只有當利用資金集齊了神兵利器和專業人才之后,才能從技術、環境等各方面實現制造環節的獨立,才能帶動整個芯片國產化進程的先進。當然,人才、設備和材料的補齊也不容易,未來我國還需不懈的努力。
責任編輯:tzh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091瀏覽量
435428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2文章
29421瀏覽量
211339 -
家電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042瀏覽量
350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漢思新材料:國際關稅貿易戰背景下電子芯片膠國產化的必要性

國產化主板能應用到哪些新興化行業上呢?
對等關稅沖擊下 國產化PXIe海量互連如何?

支持國貨!!!免積分分享國產芯片電機驅動系統設計
深圳發力機器人AI芯片攻關,萬年芯助推國產化替代

全新國產化射頻模組,可與LORA無縫互通

引領國產化創新,推動行業發展

重磅發布|杰和科技國產化云終端VT32,實現辦公“雙安全”保障

國產信創電腦主機的崛起:集特GPC-100的國產化實踐
國產化RK3588邊緣計算網關!硬件國產+系統國產!

國產化,更可控 智微工業JVC國產化系列嵌入式工控機
航順芯片HK32MCU受邀出席汽車芯片國產化與技術創新閉門研討會

積極推進國產化替代,高能計算機助力國產化硬件穩定向前
航順芯片HK32MCU受邀出席汽車芯片國產化與技術創新閉門研討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