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看待網傳美國正考慮切斷華為全球芯片供應商,臺積電成目標?對此,一位在華為海思半導體從事研發工作的員工在知乎上慷慨激昂地寫道,“寧可向前一步死,絕不后退半步生!”
該員工稱,在芯片行業,其實大多數的設計和制造是分開的。海思的芯片,是由海思自主完成設計研發,然后讓臺積電生產,亦有少部分的芯片訂單交給中芯生產。
他表示,美國有個法案,當某個企業采用美國技術的比率大于25%時,就必須要受美國法律的約束。臺積電采用美國技術的比率如果達到25%,那么臺積電就不能和華為有業務往來,否則臺積電同樣會被美國制裁。目前美國規定的比率是25%,但年前又有消息傳美國計劃修改法案,將該項比率從25%降到10%。根據臺積電估算,美國技術在14nm制程工藝占的比率高于10%,7nm制程工藝則是低于10%的。
而就在近日,再有消息傳出,美國將修改法案,要限制芯片代工廠商不得以美國制半導體設備給華為生產芯片。如若該法案獲得實施,確實會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帶來巨大的沖擊,應用材料、科林研發和科磊等美國半導體設備廠商同樣可能遭受沖擊。供應鏈人士認為,在短期內,此法案應該只是想法或者計劃而已。
事實上,包括臺積電在內的芯片代工廠商,大量采購了美國半導體設備,而且難以找到替代供貨商。有人可能會說,如果臺積電不給華為供貨,中國內地廠商可否為華為提供芯片代工業務?然而,光大證券在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明確地指出,中國本土芯片生產線中,沒有僅完全采用本土制半導體設備的產線,若沒有美國廠商供貨半導體設備工具,將難以生產任何芯片組。除了芯片代工廠商外,像博通、德州儀器、賽靈思、高通、英特爾、意法半導體、美光、聯發科等芯片廠商,也會因無法找到符合條件的芯片代工廠,難以向華為供貨。
數據顯示,臺積電前十大客戶中,第一大客戶蘋果在臺積電的營收貢獻中占近20%,緊接著就是華為約為10%,聯發科、博通和高通在5%左右,其余五大客戶依次為德州儀器、英偉達、AMD、意法半導體和索尼。
一種觀點認為,臺積電如果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短期臺積電的現金流會受到不利的影響,長期臺積電的研發會失速。更多的人傾向于另一種截然相反的觀點,臺積電逐步減少對華為供貨,臺積電自身的業績實際上并不會到受多么大的損失。由于臺積電的工藝在業界保持領先,已經成為全球各大小客戶首選,產能本就供不應求。臺積電減少對華為供貨,自然就有高通、聯發科、英偉達和AMD等芯片廠商們會搶著下單要產能。臺積電的營收在長期依然可以繼續創出新高,技術向前的進度不會減速,甚至可能加速。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752瀏覽量
169746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208瀏覽量
2558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