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通訊框架的實踐應用分析
概述
不知從何時起,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一大批概念詞匯流行起來,占領著各大 IT 網站。不能把這三個語匯獨立來看,而是現實系統體系化建設的三個方面。物聯網以智能傳感器為基礎的網絡化建設,對大量傳感器的實時感知和控制必然會產生大量的數據,而對特定行業的這些數據集合進行數學模型分析必然會產生具有現實的價值。
一個體系三個方面
大公司都在爭奪制高點,大數據、云服務、各種標準……,做這些事情都很有意義。在大家都去占領大腦的時候,難道腳就不重要了嘛?顯然不是,應該是同等重要。不少公司對于基礎物聯網建設也是很頭痛的一件事,這是系統體系化建設的根基,特別是工業領域。所以針對現階段物聯網建設中高可用、高擴展性通訊框架的應用有很大現實意義和發展空間。
認清物聯網建設困難的前提是對現實世界的認知,有些特定行業都根本不具備物聯的基礎條件,也更談不上物聯網建設,相反也證明物聯網的發展會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也有很多具備物聯網建設的基礎,但是條件比較落后,底子比較薄,現實面臨四個多樣性的困難:設備多樣性、協議多樣性、通訊機制多樣性、數據多樣性。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問題,但是面對結構化的多樣性問題,要用結構化的手段或框架來解決,這是各方面得到保障的前提。
四個多樣性
大公司都在搞云平臺、協議標準……,當然其有資本和實力,對于他們來說,養這么多人,反而成本是最低的。他們奉行一流企業定標準,用這種思維模式去整合資源,競爭比的就是占領資源的多少。我們認真考慮一下,對于傳統企業來講,生存本來就很困難,他們有能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完全統一更新換代嘛?!參加上海工業博覽會,也進行了市場調查,這是不現實的。我們再認真考慮一下,用框架性的東西去解決設備多樣性、協議多樣性、通訊機制多樣性、數據多樣性的問題,在物聯網和集成系統的建設中是否也是整合資源的一種手段?先解決企業互聯監控的問題,再解決企業標準化的問題,這樣是否也是一種思維模式?是的,我們就先這樣干!
非常好我支持^.^
(0) 0%
不好我反對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