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開辟新的市場空間。區塊鏈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正是解決供應鏈金融痛點的關鍵——區塊鏈不僅僅是解決了信息化的問題,供應鏈金融的業務上鏈后,能夠解決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互信問題,極大地拓展了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空間、升級了行業模式。這正是供應鏈金融市場的核心痛點,也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關鍵點。區塊鏈為供應鏈金融行業開辟了新模式的,打開新的市場空間。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讓核心企業信用多級傳遞、增強對貨物監控能力及授信風險定價能力,企業貸款門檻大幅降低,供應鏈金融的市場滲透率進一步增強。據艾瑞咨詢預測,在區塊鏈參與下,預計2023年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增長至6.1萬億元,相比傳統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提升3.6萬億元,同比增速大幅提升。區塊鏈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正是解決供應鏈金融痛點的關鍵。
區塊鏈作為可信的去中心化數據賬本,具有歷史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等技術特點,非常適合多方參與的場景下增加參與方的彼此互信。尤其是聯盟區塊鏈兼具監管友好和切合市場團體內部痛點需求等特點,聯盟鏈在低調務實中落地,與政府、傳統機構可以快速開展合作。將區塊鏈技術引入供應鏈金融,實現數據與信息的存儲上鏈,進一步加強信息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最終達到供應鏈金融參與機構之間彼此互信。對比傳統的供應鏈金融,其優勢主要為:1)最大化實現四流合一、2)融資效率提升、3)解決其他供應商融資難問題、4)減少違約問題等。基于供應鏈真實貿易背景,區塊鏈的技術特點使得供應鏈上下游各方積極“上鏈”。
金融成為區塊鏈支出第一大行業,行業公司持續推進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應用落地,打開行業發展新空間。區塊鏈在各行業的應用潛力開始顯現,根據IDC發布的《全球半年度區塊鏈支出指南》(2018),2018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1.6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108%,預計2022年市場支出規模達16.7億美元,2017-2022年復合增長率為83.9%。其中,金融行業是區塊鏈投入的第一大行業,行業公司積極探索各場景區塊鏈應用落地。
以區塊鏈為基礎平臺,結合物聯網、AIoT等技術解決貿易全流程可信,是行業發展的大方向。今年7月,銀保監會向各大銀行、保險公司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區塊鏈與AIoT等技術結合,線上線下聯動是行業發展的大方向。
投資建議: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建議關注布局區塊鏈金融的金融機構及相關公司,包括:
供應鏈金融服務標的:易見股份、浙商銀行、金融壹賬通(OCFT);
數字票據、數字資產相關標的:東港股份、廣電運通、海聯金匯;
系統服務商:格爾軟件、數字認證、高偉達、先進數通。
風險提示:區塊鏈商業模式落地不及預期;區塊鏈技術發展不達預期。
?1?核心觀點? ?1.1 核心推薦邏輯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開辟新的市場空間:區塊鏈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正是解決供應鏈金融痛點的關鍵——區塊鏈不僅僅是解決了信息化的問題,供應鏈金融的業務上鏈后,能夠解決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互信問題,極大地拓展了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空間、升級了行業模式。這正是供應鏈金融市場的核心痛點,也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關鍵點。區塊鏈為供應鏈金融行業開辟了新模式的,打開新的市場空間。1.2 我們區別于市場的觀點
市場低估了區塊鏈為供應鏈金融市場帶來的變革。市場普遍認為區塊鏈只是一種新的ICT技術,忽視了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市場中的關鍵作用——區塊鏈不僅僅是解決了信息化的問題,區塊鏈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供應鏈金融的業務上鏈后,能夠解決了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互信問題,這正是供應鏈金融市場的核心痛點,也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關鍵點。
市場低估了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場景落地的壁壘。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落地目前處于快速開拓階段,大的應用邏輯不等于能夠快速在業務場景落地,企業對于數據安全隱私的顧慮,線上數據和線下實體貿易的深度綁定方面都是應用落地中碰到的關鍵問題。光有區塊鏈還不夠,必須深度結合AIoT等技術,解決數據隱私和線上線下深度綁定等問題,才能夠快速推進區塊鏈在金融場景中的應用落地。在這方面積累技術、商業場景對接等優勢和經驗的公司才能夠構建行業壁壘。
2?區塊鏈解決場景痛點,開辟供應鏈金融市場空間? ?2.1 政策積極促進區塊鏈應用,供應鏈金融行業有望獲得新機遇政策驅動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向B端布局,深度對接中小企業融資需求。2016年以來,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促進供應鏈金融,意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加速中小企業資金周轉和降低融資成本。2018年10月,財政部發布《關于下達2018年度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預算的通知》,下撥2018年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100億元,比2017年增加23億元,增長29.85%,扶植普惠金融的決心可見一斑。近年來,隨著消費類業務監管趨嚴,許多商業銀行、P2P公司從C端金融轉向B端布局,供應鏈金融將迎來快速發展,以對接中小企業融資需求。
?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穩步上漲。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19年供應鏈金融市場同比增長5.3%至2.1萬億元,預計2023年將進一步增長至2.5萬億元。
?供應鏈金融的應用場景遍及各個產業,應用空間廣闊。供應鏈金融可以為小微企業提供更靈活、更簡便的貸款服務,行業涉及批發零售、大宗商品、醫藥、三農、汽車等。
?政治局集體學習,網信辦發布備案,國家標準委跟進,區塊鏈在各行業應用落地步入快車道。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特別地涉及金融場景,***強調要利用區塊鏈解決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部門監管難等問題。此前,同年2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發布的《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管理規定”的出臺也意味著我國對于區塊鏈信息服務的“監管時代”正式來臨。同年3月30日,網信辦發布了第一批共197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涉及多行業領域、多家上市公司。10月18日,網信辦發布了第二批共309個境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名稱及備案編號。在一定程度上,對區塊鏈信息服務實行備案制并且在短時間內即發布兩批備案編號本身代表了我國政府監管機構對區塊鏈技術的認可和重視,區塊鏈產業發展有望提速。同年11月20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官網公告,國家標準委新建一批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等標準化技術組織建設工作。繼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組織關于區塊鏈技術的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后,各地方政府紛紛響應中央號召,將區塊鏈技術納入城市發展規劃或扶持區塊鏈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文件密集發布。2019年8月26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工作組召開了關于供應鏈金融領域區塊鏈應用實踐與標準化建設的研討會。互金協會主導區塊鏈應用研究,推動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落地應用。此次會議中,與會代表分析了區塊鏈技術多個優勢,如信息難篡改,可追溯等特點,能有效解決供應鏈金融部分業務環節痛點,并且提出區塊鏈與其它技術結合對供應鏈金融服務能產生積極的影響。此次會議后,協會即將陸續開展供應鏈金融領域區塊鏈安全合規應用,結合云計算,物聯網等其它數字技術。互聯網金融協會將牽頭,積極共同推進“區塊鏈+供應鏈金融”領域系統建設、跨鏈協作、信息存證、風險防控、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應用實踐及標準化建設。互聯網金融協會是由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國家有關部委組織建立的國家級互聯網金融行業自律組織,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其目的是為了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隨著區塊鏈行業的快速發展,互金協會將持續推進區塊鏈行業應用研究,推動區塊鏈與實體經濟行業加速創新融合、健康發展。
?2.2 聯盟鏈切中供應鏈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痛點,企業積極“上鏈”傳統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痛點是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互信。由于資金需要在企業供應鏈之間流轉,企業之間信息流的安全性和可信度存在很大問題。另外供應鏈金融所鼓勵的庫存融資和預付款融資等新方式由于風控難度較高也很難實現,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難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提升中小企業的資信,尤其是提升經營數據、票據的可信性,是解決融資難的關鍵。
?區塊鏈具有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正是解決供應鏈金融痛點的關鍵。區塊鏈作為可信的去中心化數據賬本,具有歷史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等技術特點,非常適合多方參與的場景下增加參與方的彼此互信。尤其是聯盟區塊鏈兼具監管友好和切合市場團體內部痛點需求等特點,聯盟鏈在低調務實中落地,與政府、傳統機構可以快速開展合作。將區塊鏈技術引入供應鏈金融,實現數據與信息的存儲上鏈,進一步加強信息的安全性、不可篡改性,最終達到供應鏈金融參與機構之間彼此互信。對比傳統的供應鏈金融,其優勢主要為:1)最大化實現四流合一、2)融資效率提升、3)解決其他供應商融資難問題、4)減少違約問題等。
? 基于工信部《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分析了包括騰訊區塊鏈、易見股份、金融壹賬通和浙商銀行等四家企業供應鏈金融平臺案例,基于供應鏈真實貿易背景,區塊鏈的技術特點使得供應鏈上下游各方積極“上鏈”。
?區塊鏈帶來市場規模增量和滲透率。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讓核心企業信用多級傳遞、增強對貨物監控能力及授信風險定價能力,企業貸款門檻大幅降低,供應鏈金融的市場滲透率進一步增強。據艾瑞咨詢預測,在區塊鏈參與下,預計2023年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將增長至6.1萬億元,相比傳統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提升3.6萬億元,同比增速大幅提升。
?區塊鏈為供應鏈金融降本增效,進一步提升利潤規模。區塊鏈解決方案可以降低獲客、數據獲取等運營成本,進而降低運營成本,實現利潤規模增加。根據艾瑞數據,區塊鏈將幫助供應鏈金融運營成本減少0.2%,利潤增長5.99億元。預計到2023年利潤增量將達到296.65億元,運營成本減少0.6%。
?基于聯盟區塊鏈平臺,能有效解決供應鏈行業中小企業融資難、信任成本高等痛點。圍繞核心企業信用傳遞開展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是一種新興的、規模巨大的存量市場。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為13萬億元,預計2020年增長至15萬億元。供應鏈金融能夠為上游供應商注入資金,提高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和整體競爭力,對于激活供應鏈條運轉有重要意義。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主要包括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和融通倉融資等。傳統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項下存在核心企業信用的1+N流轉以及貿易背景真實性的核查兩個主要痛點。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供應鏈金融體系的信用穿透,為二級供應商分銷商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區塊鏈在其中發揮兩個作用,首先是核心企業確權過程,包括整個票據真實有效性的核對與確認;其次是證明債權憑證流轉的真實有效性,保證債權憑證本身不能造假,實現信用打通,進而解決二級供應商的授信融資困境。在這個信任的生態中,核心企業的信用(票據、授信額度或應付款項確權)可以轉化為數字權證,通過智能合約防范履約風險,使信用可沿供應鏈條有效傳導,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履約效率。更為重要的是,當數字權證能夠在鏈上被錨定后,通過智能合約還可以實現對上下游企業資金的拆分和流轉,極大的提高了資金的轉速,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在供應鏈真實貿易背景下,供應鏈貿易企業和金融機構積極“上鏈”。基于工信部《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分析了包括騰訊區塊鏈、易見股份、金融壹賬通和浙商銀行等四家企業供應鏈金融平臺案例,基于供應鏈真實貿易背景,區塊鏈的技術特點使得供應鏈上下游各方積極“上鏈”。易見股份公司基于區塊鏈技術研發的“易見區塊”供應鏈金融應用系統于2017年4月上線運行,系統圍繞“核心企業+、可控商品+、動態資產ABS+”場景,服務涉及制造、醫藥、物流、大宗、航空、地產等近十余個行業和十余家金融機構。微企鏈是騰訊與保理公司聯易融共同建立,基于騰訊區塊鏈TrustSQL與財付通支付底層技術,2019年5月“微企鏈”ABS項目獲得深交所無異議函,獲批100億元。傳統金融機構亦十分重視將區塊鏈應用于供應鏈金融、倉當質押融資等等領域。2019年10月11日,建設銀行發布了“BCTrade2.0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自2018年4月上線以來,累計交易量已突破3600億元,先后部署國內信用證、福費廷、國際保理、再保理等功能,為銀行同業、非銀機構、貿易企業等三類客戶提供基于區塊鏈平臺的貿易金融服務,參與方包括建設銀行54家境內外分支機構和40余家同業。2018年開始,中國銀行開始進行十幾個區塊鏈試點項目,擴大對一系列金融科技工具的投資,規模將超過中國銀行全年運營預算的1%。2019年12月,中國銀行推出國內首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債券發行系統,并成功運用于中行200億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的發行。截至2019年10月第二批備案名單公布,浙商銀行是國內備案區塊鏈信息服務最多的銀行。應收款鏈平臺采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模式,是專門用于辦理應收款的簽發、承兌、保兌、支付、質押、兌付等業務,記錄應收款狀態的交易處理系統和技術平臺,截至2019年11月已具有相當可觀的交易規模,且免收系統服務費。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銀行落地應收款鏈平臺1848個,區塊鏈應收款鏈保兌余額722.70億元。
供應鏈金融市場廣闊,相比傳統金融更為靈活、普惠。供應鏈金融是以核心企業作為支撐點,為其提供融資和其他結算服務的同時,將信貸資金投入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企業,為整個供應鏈內企業提供融資的行為。其最大的有點是可以觸達中小微企業,并且資金運用更為靈活安全。
?3?案例分享:深耕場景,行業探索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應用方向? ?3.1 區塊鏈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升級,解決場景痛點金融成為區塊鏈支出第一大行業,區塊鏈應用于金融場景還有很多落地問題需要攻克,數據隱私最受關注,企業需深耕場景落地,推動區塊鏈金融服務模式升級。區塊鏈在各行業的應用潛力開始顯現,根據IDC發布的《全球半年度區塊鏈支出指南》(2018),2018年中國區塊鏈市場支出規模1.6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108%,預計2022年市場支出規模達16.7億美元,2017-2022年復合增長率為83.9%。其中,金融行業是區塊鏈投入的第一大行業,這跟區塊鏈賬本的金融屬性有關。區塊鏈在數據防篡改、可追溯方面的特點,使得區塊鏈作為參與節點方之間很好的共享平臺,解決彼此信任問題——但也由此帶來數據隱私的問題,尤其在供應鏈金融中,如果將供應鏈企業的經營數據鏈上共享,這方面的擔憂更為明顯。因此,如何能夠突破場景需求痛點,推動區塊鏈供應鏈金融落地成為行業公司積極探索的方向。
?易見股份持續推動“易見區塊”、可信數據池和可信倉庫平臺建設,推動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應用落地,引領行業發展。2017年,公司上線“易見區塊”平臺,是國內第一批在供應鏈金融管理與供應鏈金融服務場景落地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平臺,支持線上保理、供應鏈貿易管理、資產證券化等業務。經歷3年的持續積累,易見區塊平臺在推進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場景落地方面成果顯著。2019年11月,易見股份在北京召開的“可信供應鏈金融科技創新研討會”上正式發布易見區塊3.0以及“可信數據池”和“可信倉庫”兩款基于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的新產品,并分享了基于這兩款產品的供應鏈貿易管理及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和產業實踐經驗。截至2020年2月21日,“易見區塊”供應鏈平臺已完成超過20.1萬條可信交易,交易額超過254.3億元,鏈上融資合同431分,融資金額超過58.2億元。通過“易見區塊”線上系統,對交易雙方真實貿易背景做實時記錄和刻畫,基于供應商基于巨大而真實的貿易背景,上下游企業迫切需要區塊鏈這樣的技術平臺來解決行業痛點,企業積極擁抱區塊鏈態勢明顯。公司進入首批網信辦區塊鏈備案名單、上榜2019中國區塊鏈企業百強名單榜。2019年2月15日《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3月3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正式發布第一批境內197個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編號,公司入選首批備案名單。同年12月28日,以“預見2020:區塊鏈關鍵一年”為主題的2019年第二屆中國區塊鏈產業經濟年會公布2019中國區塊鏈企業百強榜名單,公司成功入選。
?騰訊微企鏈提供債權憑證交易流轉服務,打通數字資產金融服務。騰訊微企鏈平臺是由騰訊與聯易融共同合作,運用騰訊區塊鏈技術打造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微企鏈上的節點由供應鏈中的各參與企業和金融機構組成,通過區塊鏈記錄基于核心企業應付賬款的資產上鏈、流通、拆分和兌付全過程——區塊鏈的數據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點正是解決參與方彼此信任的關鍵。在供應商登記原始資產上鏈時,微企鏈平臺對應收賬款進行審核校驗與確權,以確保貿易關系是真實有效的,上鏈資產是真實可信的;利用區塊鏈多方記錄、不可篡改、不可抵賴、可以追溯的特點,微企鏈平臺通過區塊鏈記錄應收賬款的拆分和轉讓過程,并能追溯至登記上鏈的初始資產,實現核心企業對其多級供應商的信用穿透,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盤活金融資源。從技術上看,微企鏈主要有資產網關、中間賬戶、UTXO模型、獨立的資金清算節點、操作便捷的特點。
?浙商銀行打造應收賬款臉,提供多元化增值服務。浙商銀行圍繞企業流動性管理和實現“自金融”需求,打造以池化融資平臺、易企銀平臺、應收款鏈平臺為核心的特色公司銀行業務。應收款鏈平臺采用“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模式,是運用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創新開發的專門用于辦理應收款的簽發、承兌、保兌、支付、質押、兌付等業務,記錄應收款狀態的交易處理系統和技術平臺。通過區塊鏈技術將企業沉淀應收賬款轉換為安全、便捷的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實現交易流通,盤活了原本流動性較差的應收賬款資產,為供應鏈核心企業及其成員單位、上下游企業等提供拓展了創新型融資渠道,幫助企業減少外部融資、降低融資成本,推動企業構建了供應鏈“自金融”生態。付款企業在平臺上向供應商簽發區塊鏈應收款,銀行可以作為增信機構,在授信額度內進行保兌,供應商收到區塊鏈應收款后,可以對外支付和轉讓變現,或申請入池質押融資,利于緩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對企業來說,應用賬款鏈有如下優勢:1)?盤活應收賬款:將企業賬面的應收賬款,轉化成為電子支付結算、融資工具,可以隨時對外支付或融資;2)?減少現金流出:企業使用區塊鏈應收款對外進行支付結算;
3)?增加財務收入:企業可用臨時性資金買入、賣出自己簽發承兌的應收款,獲得持有期間的貼現收入和利差;
4)?降低負債率:企業通過減少賬面應收賬款的方式對外進行支付結算,可以減少新的負債形成,降低負債率。
應收款鏈平臺已具有相當可觀的交易規模,且免收系統服務費。根據新華網報道,截至2019年11月26日浙商銀行應收款鏈平臺已累計為2113戶企業盤活應收賬款1647億元。池化融資平臺、易企銀平臺和應收款鏈平臺作為浙商銀行創新型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是浙商銀行為客戶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務,滿足客戶需求,提升客戶粘性的有效手段,目前均免收相關系統服務費。浙商銀行于2016年就著手研究區塊鏈技術,首創多個金融領域的試驗性場景,并在同業率先落地應用;2017年在業內首創應收款鏈平臺;2018年又相繼開發倉單通、訂單通等基于應收款鏈平臺的金融行業應用場景。并相繼建設“財易云”個人理財交易平臺、同業資產交易平臺等,實現了區塊鏈技術在公司業務、零售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的全覆蓋。
3.2 光有區塊鏈還不夠“接地氣”,還需積極結合AIoT深入場景解決需求
區塊鏈夠確保數據可信,但供應鏈金融中依然存在兩大痛點。區塊鏈上的數據具有防篡改的特點,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貿易溯源、數據可信都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然而,這并不解決所有的問題——在實際落地中,還存在兩大核心痛點:1)企業數據“上鏈”,形成對金融機構的防篡改可追溯的信任數據,但企業必然存在數據隱私的顧慮,無論是核心企業還是供應商,將核心數據上鏈,對融資方形成不可篡改、可追溯可查的數據鏈,企業難免擔心數據會暴露于外部風險之中;2)在供應鏈貿易中,鏈上數據的確可信,但鏈下的實體貿易和貨物流轉是否真實,構成了供應鏈中的 “最后一公里”痛點。光有區塊鏈還不夠接地氣,區塊鏈改變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還需要更“接地氣”。
?以區塊鏈為基礎平臺,結合物聯網、AIoT等技術解決貿易全流程可信,是行業發展的大方向。今年7月,銀保監會向各大銀行、保險公司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區塊鏈與AIoT等技術結合,線上線下聯動是行業發展的大方向。易見區塊鏈技術與倉單質押融資場景充分融合,結合智能倉儲、智慧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能力,有效解決傳統倉單質押融資過程中的實時跟蹤、風險管控以及效率低下等問題。區塊鏈作為防篡改、可追溯的數據庫賬本,能夠確保數據鏈條的真實可信;但線上線下結合單獨靠區塊鏈技術難以獨立解決。通過與物聯網、AI等技術相結合,完成線上線下的深度綁定,使得貨物流轉、數據鏈條、信用傳遞透明化,進一步促進供應鏈融資便利,提升效率。
?易見股份發布了“可信數據池”和“可信倉庫”兩款基于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的新產品,探索解決數據隱私和線上線下綁定場景痛點。早在 2016 年,易見股份作為國內首批落地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領域應用企業之一,與IBM 中國研究院合作研發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平臺——“易見區塊”,并于 2017 年 4 月首次上線,截至2019 年10 月底,該平臺服務涉及制造、醫藥、物流、大宗、航空、地產等近十余個行業。2019 年 11 月 16 日,易見股份在北京召開的“可信供應鏈金融科技創新研討會”上正式發布了“可信數據池”和“可信倉庫”兩款基于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的新產品,并分享了基于這兩款產品的供應鏈貿易管理及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和產業實踐經驗。根據發布會和公司官網信息,可信數據池和可信倉庫分別解決以下痛點:①“可信數據池”解決鏈上數據安全痛點:針對金融機構普遍關心的交易數據透明、真實性、可溯源以及企業關心的數據安全等問題,公司研發了“可信數據池”產品。“可信數據池”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數據安全可控,企業擁有數據所有權,商業伙伴獲得數據訪問授權后方可訪問數據,數據操作行為均被完整記錄;二是共享數據實時一致,基于區塊鏈的共識機制,企業及其商業伙伴共同維護一個共享賬本;三是數據共享網絡自管理,獨特的“合作伙伴功能”支持企業根據業務發展自主建立和管理業務群組,并在群組內以點對點方式完成數據共享。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企業數據依然在企業網絡內部流轉,通過區塊鏈來記錄數據鏈條,形成的貿易數據池如何做到可信呢?金融機構融資鏈與企業可信貿易數據鏈之間做交互,在授權許可情況下可以對貿易數據鏈進行審計,來追溯檢查數據歷史錄入情況,在確保數據安全可控和防篡改。“可信數據池”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中,通過核心企業貿易鏈解決了企業自身數據安全可控的痛點,金融機構融資鏈利用區塊鏈確保數據防篡改、可追溯,促進中小供應商融資便利,優化供應鏈信用傳遞。截止 2019年 11 月,公司可信數據池中存證的可信貿易金額達到 150 多億人民幣。
②“可信倉庫”解決動產融資中倉庫監管痛點:
針對動產融資過程中金融機構擔心的動產不可見、監管難、權屬不清、重復質押等問題,公司開發了“可信倉庫”產品,將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深度融合用于倉庫監管。該產品通過對倉庫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形成一套可信倉庫管理系統,支持金融機構實現遠程實時盤點,出入庫控制等,并實現倉單與貨物一一對應。簡單說,我國倉庫貨物管理還處于較初級階段,貨物的復雜性、多樣性給倉庫管理帶來很多漏洞,能夠對倉庫進行全程實時監管,做到“滴水不漏”,才是金融機構的核心需求。“可信倉庫”將庫內實物資產數字化,使實物資產的交易、流轉均以數字資產的形式完成,是大宗商品進入數字化時代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可新倉庫”不僅僅是一套智能倉管系統,而是面向金融機構動產融資核心痛點的一套解決方案。在實際應用用,傳統的單一技術手段監管難以做到“滴水不漏”,而利用區塊鏈、AI等技術,倉庫貨物真實性得到充分保障,解決了金融機構在動產融資過程中的貨物監管難題,進一步促進供應鏈金融的實效性。2019 年 5 月,“可信倉庫”實驗倉完成階段性研發,并啟動落地試點;2019 年 7 月“數字云南”區塊鏈國際論壇上,易見股份與云南農墾集團、農發行云南省分行進行了全面合作協議簽約,將圍繞可信倉庫、農產品交易以及金融服務等方面,共同打造“云南農業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
?4 投資建議? ?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建議關注布局區塊鏈金融的金融機構及相關公司,包括:供應鏈金融服務標的:易見股份、浙商銀行、金融壹賬通(OCFT);數字票據數字資產相關標的:東港股份、廣電運通、海聯金匯;
系統服務商:格爾軟件、數字認證、高偉達、先進數通。
?風險提示? 區塊鏈商業模式落地不及預期;區塊鏈技術發展不達預期。
責任編輯;z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