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M32的紅外光通信裝置的設計
引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無線通訊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它不受時空限制,能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確保語音、數據和圖像的綜合傳輸暢通無阻,具有無需架設復雜的傳輸線路和通信地點靈活的特點。其中,藍牙技術是一種新興的近距無線傳輸技術,但藍牙技術的最大障礙是過于昂貴,抗干擾能力弱、通信距離短、存在信息安全問題,使其用戶群數量受到限制。同時大范圍測試與研發成本過高,不利于藍牙通訊技術的大規模研發與廣泛應用。
紅外通信以紅外光作為載體傳送數據信息,無需申請頻率的使用權,因此,紅外通信使用方便,且具有體積小、功耗低、價格便宜、連接方便等特點。根據光的獨立性傳播原理,紅外通信之間無相互干擾,且不怕散射電磁波干擾。此外,紅外線發射角度較小,傳輸安全性高,對其他電子設備無干擾,而且適用于需要電氣隔離和抗干擾的場合。
1、硬件電路設計
紅外光通信裝置包括語音發送模塊、中繼轉發節點模塊和語音接收模塊(見圖1)。其中語音發送模塊測試單元,主要實現語音信號的壓縮、編碼、調制和發送功能;中繼轉發節點測試單元,主要實現載波紅外信號的轉發功能;語音接收模塊測試單元,完成語音信號的接收,并解調后由耳機播放的功能。
圖1 ?系統硬件框圖
1.1、紅外通訊模塊設計
紅外通訊模塊電路如圖2所示。紅外通信發射模塊采用紅外發射管,由74HC00芯片及外圍電路進行驅動,紅外發射管的載波發射信號頻率為38kHz,因此,由74HC00對處理器產生的38kHz載波信號和所要發射的語音信號進行與操作,完成載波發送。紅外通信接收模塊由接收器件CHQ1838和電壓比較器LM339組成,將接收到的語音信號輸入到STM32處理器中進行數字濾波和數模轉換處理。
圖2 ?無線模塊原理圖
1.2、中繼節點模塊設計
中繼節點模塊由MSP430處理器、三極管和紅外發射和接收管組成,其作用是將波長950nm近紅外線作為信息載體,把傳輸信號旋轉一定角度后發送出去(見圖3)。首先中繼節點的紅外接收管接收38kHz的傳輸信號;然后傳輸給MSP430單片機;最后單片機將此輸出信號輸出給兩級三極管進行放大,驅動紅外發射管完成發射,紅外發射管與接收管之間的角度就是信號轉過的角度。
圖3 ?中繼站發射接收模塊原理圖
1.3、耳機驅動模塊設計
集成塊TDA2822是一款雙聲道音頻功率放大電路(見圖4)。立體聲功放電路中R1、R2是輸入偏置電阻,C1、C2是負反饋端的接地電容,C3、C5是輸出耦合電容,R4、C6和C8是高次諧波抑制電路,用于防止電路振蕩。
圖4 ?耳機驅動電路原理圖
1.4、STM32處理器設計
紅外光通信裝置中選用STM32F103VET6作為處理器,圖5為STM32原理圖。芯片集成64kByte片內SRAM(StaticRAM),512kByte片內Flash,具備1個JTAG(JointTestActionGroup)調試接口、1個電源LED(Light-EmittingDiode)、1個狀態LED,還包括RS-232接口、USB2.0SLAVE接口、MicroSD卡插座以及后備電池座。語音編碼通過處理器并結合Speex算法完成,由該芯片內部集成的A/D和D/A模塊完成模數轉換并產生38kHz的載波信號,最終完成語音信號的紅外通信。
圖5 ?STM32原理圖
2、系統軟件設計
由系統軟件實現語音信號的編碼、解碼、數字濾波和模數轉換,發射端系統軟件主要包括語音信號采集和A/D轉換,語音信號發送編碼和發送控制。其中A/D轉換部分由內部集成A/D模塊完成,編碼和發送控制由編程實現,每次接收4000個數據,以600Byte/s的速率發送信號,以解決紅外通信中所載信號量受限問題,實現信號的穩定傳輸。
- 第 1 頁:基于STM32的紅外光通信裝置的設計
- 第 2 頁:軟件設計
本文導航
非常好我支持^.^
(4) 80%
不好我反對
(1) 20%
相關閱讀:
- [電子說] 倒計時3天!2023年STM32全國巡回研討會收官站,我們在北京與你相見! 2023-10-24
- [移動通信] 5G 3GPP全球頻譜介紹 2023-10-24
- [電子說] STM32速成筆記(15)—串口IAP 2023-10-24
- [電子說] 華為辟謠將發射萬枚低軌衛星 難道要華為去學馬斯克搞星鏈? 2023-10-24
- [電子說] 學習STM32F103的ADC功能 2023-10-24
- [電子說] 學習STM32F103的DAC功能 2023-10-24
- [電子說] 6g需要衛星嗎?6g需要多少衛星? 2023-10-24
- [電子說] STM32速成筆記(14)—CAN通信 2023-10-24
( 發表人:彭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