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小米PC去年冷淡后今年還會再續作嗎?
2016年,華為在2月21日發布了MateBook,小米在7月27日發布了小米Air,它們在正式發布之前都曾引發過PC圈的一陣大討論,而當它們在發布之后仿佛又都被人們迅速地遺忘掉了,甚至就連華為和小米自己在匆匆地做完短期宣傳之后好像也不怎么熱捧了(尤以小米Air為甚)。就是這么一個尷尬的PC產品,我們在2017年還能看到續作嗎?筆者認為會看到的,但同時我也認為它們不應該去做。
為什么說它們會接著做PC
一、完善產品線,為營造完整的生態圈做準備。
到華為和小米的官網看一看你就會發現,它們的產品線都在不斷的擴大,尤其是小米:從手機手環到盒子平板,現在就連插線板都印上了小米的LOGO。它們為什么要發展出這么多的產品線呢,其實就是為了打造出廠商們口中的“生態圈”,自家的手環可以控制自家的手機、而自家的手機又可以遙控自家的電視盒子,讓產品之間產生互動就是這一“生態圈”的宗旨。而PC作為現代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科技產品自然是無法缺失的!
首先物聯網與智能科技必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像華為和小米這種已具備一定規模的廠商必定會在市場被其它品牌做大之前先行布局。雖說PC在近兩年的市場表現并不太好,但我們依舊不能否認它的市場基數是非常龐大的,數以幾十億計的PC使用人群絕對能讓任何科技廠商趨之若鶩。除此之外,PC在辦公、計算、行業應用等領域的作用是任何科技產品目前甚至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取代的,由此可以看出PC產品的地位和手機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華為和小米要想打造自家的“生態圈”,那么PC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了。我認為誰第一個能將PC和其它科技產品完美融合,那么它必定能成為PC領域里的新王者,甚至還會讓其周邊產品在銷量上得到質的飛躍。
二、芯片廠商的補貼或加大,不做白不做。
芯片廠商給PC廠商補貼這件事兒已經算不上什么秘密了,英特爾和AMD每年都會掏出一筆費用給采用自家芯片的PC品牌也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在近兩年PC行業不太景氣,英特爾和AMD看著智能手機大賣特賣還參與不上,這都讓它們更需小心地保護好現有的PC業務。筆者認為特別是在英特爾放棄了移動芯片業務,AMD又在今年推出了性能直逼其頂級水平的“ZEN”系列處理器之后,英特爾對于PC的投入也將必然增大。而對于剛剛發布了令自己引以為傲的新處理器系列的AMD來講,它在今年也必將會提高補貼力度從而吸引各大PC廠商爭相選擇它的處理器而不是英特爾的,早在去年年末的時候AMD方面的人就曾透露過AMD在今年單是與戴爾一家合作的產品就會大大增加。
芯片廠商如此熱情,不難想象當它們面對像華為和小米這種剛剛踏入PC行業的大廠商時所表現出來的期盼會有多么“真切”!當然,這種期盼也絕對不會只是在嘴上說說,要不拿出點兒真金白銀華為和小米又怎么能被征服呢?所以,華為和小米在這兩年推PC新品可以算的上是“既鍛煉了隊伍,又拉到了贊助”,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三、先吸取經驗了解市場,邊練手邊發展。
如前文所述,既然有了芯片廠商的贊助,那么華為和小米在推PC產品時也能更省心一些,畢竟有人塞錢給你不要白不要嘛。不過對于剛剛跨入PC領域的華為和小米來說目前都還只能算是門外漢,它們并沒有戴爾、聯想、惠普等傳統PC廠商多年以來積累的經驗和技術,整個生產制作都需要交付給代工廠去完成,因此它們的初代產品是很難秒殺這些產業巨頭的。也正因為如此,華為和小米必定會選擇“走一步看一步”的發展方式,這樣它們既可以用初代產品來試探PC市場的反應、又可以提升自己的經驗,反正最終上線的產品也不過就那幾款,就算自己不想再做PC了也可以隨時撤伙。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華為和小米今年應該還會再發新的PC產品:正值春風得意的華為會發,去年不太如意的小米也會發,即便MateBook和小米Air的銷量問題飽受爭議,但它們還是會發新品,原因就在于它們現在發PC新品得大于失,利大于弊。
為什么說它們不應該接著做PC
一、PC產業的競爭方式將發生變化,華為與小米還太年輕。
很多人在選購電腦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這些廠商的電腦有什么區別嗎?甚至有的產品除了LOGO以外簡直就和其它的競品一模一樣。沒有錯,PC的同質化問題甚至要比智能手機還嚴重,畢竟手機的UI還能定制,而PC的系統你卻只能看到Windows和OS X。因此你會發現,和MateBook類似甚至極度接近的二合一產品布滿了電商平臺,而與小米Air相同的產品更是數不過來,同樣的處理器、系統、硬盤、內存、屏幕甚至是產品理念都讓華為和小米的PC產品不得不普通、不得不遇冷。所以,像處理器、硬盤、內存這種技術已成熟穩定的硬件將不再是PC產品競爭的主要方向了,PC的差異化才是核心手段,而作為年輕的參與者,華為和小米在對待這個問題時則必定乏力。
其實如今的PC廠商們已經在默默地轉型了,戴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近兩年戴爾收購了很多的科技公司——有搞云存儲的、有搞大數據計算的、有搞互聯網安全的……這個組合被戴爾人驕傲地稱為“DELL Technologies”。這意味著我們或許在戴爾未來的PC產品中能夠享受到它特色的云存儲服務、網絡安全服務,這就是差異化的PC競爭力。PC的競爭環境必定會變得越來越激烈、越來越需要技術支撐、也越來越難參與,所以像華為和小米這種沒什么PC底蘊的廠商要想戰勝其它的PC老字號可是難上加難。
個人覺得華為和小米目前在PC市場中的地位也僅僅是陪跑者而已,如果它們既不想陪跑又不想往里砸大錢,那么我勸它們還是別做新品了,沒什么卵用。
二、消費市場有限,競爭壓力太大。
說句實話,我認為未來的家用級PC產品(非專業用途類PC)可能會消失,而它的取代者則是手機。這樣一來PC的消費市場將會進一步縮減,而剩下的市場空間則會留給那些有足夠能力和技術的電腦廠商了,因此這對于起步較晚、資金量有限的華為和小米來講基本上就沒有什么發展的意義了、而且競爭壓力也太大,與其說耗巨資和戴爾、聯想等廠商拼高端PC還不如將自家的手機業務進行優化。
當然這只是筆者的個人預測,即便是手機最終會取代家用級PC產品那也尚需一定的時日,畢竟手機與電腦無論在使用體驗上還是在性能表現上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但是單看當下的PC市場,華為和小米的競爭壓力也是很大的,因為它們的資金相比于那些傳統的PC廠商來說太分散了,這就會導致它們在產品研發方面力不從心。一個想做出精品PC的廠商是絕不可能完全依賴于OEM的,因為精品PC絕不只是簡單的硬件拼裝和高顏值而已,因此華為和小米的尷尬就在于它目前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停留在依賴于代工廠的狀態。
PC的消費市場就那么大,未來還有可能會變小,那么華為和小米還有必要將錢持續地扔到一個無優勢且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嗎?筆者真心覺得它們還不如把這些精力都投入在手機上,畢竟揚長避短才是成功的關鍵。不過,要是這兩家廠商真想在PC領域一展拳腳的話,個人覺得華為要比小米更靠譜,因為小米的攤子太大了、包袱也太重了。
技術、資本、市場都不是驅動一家廠商開辟新路的根本動力,商業利益才是。因此筆者認為華為和小米之所以還會再繼續發布PC產品,其原因就在于“利益”二字。如筆者在前文分析的那樣,華為和小米發PC可以算得上是“摟草打兔子”,即用最低的成本來試探一個新的市場,糊弄到錢了最好,即便沒賺到錢還被噴的體無完膚好像也并沒有受到多大損失……話是這么說,但筆者認為這絕不是一個想做世界級企業應該有的心態!
非常好我支持^.^
(0) 0%
不好我反對
(0) 0%
相關閱讀:
- [電子說] 飛騰助力聯想開天AI PC發布 2024-12-06
- [電子說] KiCon 演講回顧(十二):我的開發之路:ODB++ 2024-12-06
- [電子說] 冰火兩重天!三星折疊手機領跌,華為、小米增長,利好哪些供應鏈廠商? 2024-12-06
- [電子說] 華為與龍崗區政府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2024-12-05
- [電子說] 機器視覺 歡創播報 Mate 70系列首銷火爆 2024-12-05
- [電子說] 為何PCB原型設計至關重要 2024-12-05
- [電子說] 10年老工程師,也有畫不好的板,你中招了沒? 2024-12-05
- [電子說] 樂聚機器人回應華為合作傳聞 2024-12-05
( 發表人:劉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