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Note7秘密武器之——Sensor Hub
在三星的發布會上,除了對虹膜識別的支持,對近熱炒的VR的完美支持,更是NOTE 7的另一大特點。由于VR設備需要及時檢測到頭部的運動,及時更新相關的顯示。這就需要Sensor Hub的精準算法,因為只有好的算法,才能讓VR設備做出及時的相應。這就引出了今天我們討論的另一個重點——Sensor Hub。
Sensor Hub 到底能做什么?
Sensor Hub,中文名:傳感器控制中心。Sensor Hub主要有兩個功能:
1. 在CPU休眠的情況下,實現對傳感器的實時控制,從而達到降低功耗的功能。
2. 將不同類型Sensor的數據進行融合,實現多種sensor數據結合才能實現的功能。
而概括地看,Sensor Hub可以執行以下操作:
1. 手勢識別:感測人的手勢,如:翻轉手機,敲打手機,搖晃手機,拿起手機等手勢。
可實現案例:翻轉靜音,拒接電話,搖晃切換背景圖片以及拿起接聽電話等功能。
2. 設備狀態識別:感測設備的狀態,如:手機面朝上/朝下, 手機在桌子上,還是在口袋里,還是在人手里。
可實現案例:手機在口袋里時,自動將來電鈴聲放至最大;而在桌子上的時候,調至靜音震動模式。
3.用戶狀態識別:感測用戶的狀態,如:跑步,走路,站立,坐下等。
實現功能: 在走路/跑步時,自動打開記步功能,而站立和坐下后,暫停相關功能。
4.用戶交通行為判斷:感測用戶乘坐交通時的狀態,如:開車,坐火車,坐電梯等。
實現功能: 在開車狀態,自動藍牙連接;而在火車上接電話,開啟消噪功能。
5.室內定位/室內導航:室外定位目前主要是GPS+AGPS。AGPS是通過手機附近的基站獲取GPS輔助信息(包含GPS的星歷和方位俯仰角等),從而幫助GPS快速,準確定位。在GPS信號不強的情況下,手機也可以通過多個手機基站進行定位。
但GPS和AGPS無法解決室內的精確定位的問題。而目前普遍的室內定位方式,則是手機通過判斷與周圍的WiFi路由器或低功耗藍牙BLE設備的距離,來判斷手機的室內位置。Apple采用的iBeacon技術,則就是利用低功耗藍牙BLE實現位置定位等各種應用。
不過無論通過GPS/AGPS定位,還是通過WiFi/藍牙的定位,通過Sensor Hub,可以融合當前運動的加速度,角速度進行慣性導航,而有了地磁的數據,可以準確的判斷運動的方向,并更準確的進行室內定位。
而且融合了Sensor Hub的數據,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尤其在室內室外切換。
常見實現功能:
1. 車輛突然行駛至隧道或者高架下方后,突然失去了GPS的信號,這時手機只需要通過判斷當前運動的加速度和角速度,就可以準確判斷車輛的運動方向。
2. 結合氣壓傳感器后,可以迅速定位用戶所在的樓層,幫助用戶找到想去的商家店鋪,或者尋車。
3. 若再結合攝像頭, 還可以在當前拍攝畫面上,進行導航。(如告知店鋪位置,告知方向)
6. 在可穿戴/VR上的應用:
由于Sensor Hub 可以實現精準的設備狀態識別和用戶狀態識別,所以Sensor Hub可以在可穿戴和VR上發揮很大的作用。比如抬起手,手環顯示時間。比如打VR游戲的時候,VR設備通過Sensor Hub數據判斷用戶的狀態,從而顯示不同的場景。
如何實現Sensor Hub?
一個具有如此強悍能力的輔助,那么Sensor Hub是怎么工作的呢?據了解,它主要是需要一個MCU或DSP去處理相關的Sensor數據。
而在手機上,實現Sensor Hub,共有三種方式:
1. 將Sensor Hub 做為單獨芯片,放置在CPU與各類MEMS之間。
優勢: Sensor Hub芯片和MEMS都可以靈活切換??蛇x性多樣化。
劣勢: 需要支持種類多,調試難。
2. 將Sensor Hub與MEMS合二為一,接收不同sensor給來的信號進行融合,再將融合后的信號提供給AP。
優勢: 由于sensor已經選好,調試相對簡單。
缺點: sensor基本固定,客戶不能自行選擇
3. 由AP來集成Sensor Hub,sensor先將數據提供給AP內部的Sensor Hub,Senor Hub融合后再將數據提供給AP。
優點:sensor選擇自由,有機會降低成本。
缺點:對AP算法難度大,AP需要與各sensor協調作戰。
關于sensor hub的一些看法
從成本來看,如果將sensor放在外面,無論是獨立的還是與sensor放在一起都會增加額外的成本。而AP一方面可以通過低制程來降低MCU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與其他功能共同分享一個MCU,從而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從手機生態鏈來看,第一種是有MCU的公司希望看到的局面,不過除了像ST這種既有MCU技術又有Sensor技術的公司才有能力去做大這件事。之前Apple,Samsung用的就是這種方案。但Apple最新方案用的是第三種。而Sensor公司肯定希望做第二種,因為這樣一方面可以打包銷售自己所有的Sensor,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升自己的Revenue。但是多數Sensor公司在MCU領域并沒有太多的耕耘。第三種則是AP供應商希望實現的方式。而目前來看,也是客戶最想看到的方式。雖然這樣會要求AP廠商實現相關的算法,但對終端客戶來看,這樣也能更方便選擇不同類型的sensor,從而獲得更好的性價比。
從智能穿戴生態鏈來看,第一種有著一定的優勢。比如智能手環就可以通過Sensor Hub的MCU完成對Sensor數據的融合,并實現部分控制,而不需要再加入主控芯片。所以做獨立Sensor Hub的公司目標市場除了手機,也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智能穿戴上。
Sensor Hub的產業鏈
如前面介紹的虹膜識別一樣,Sensor Hub也會給產業鏈帶來一個新機會,這些產業鏈廠商包括了:
?。?)Sensor類供應商:
Accelerometer 加速度傳感器: 主要的供應商有ST,Bosch,Freescale,ADI,美新等;
Gyro Sensor 角速度傳感器: 主要的供應商有Invensesne,ST,Bosch,Panasonic等;
Geomagnetic 地磁傳感器:主要的供應商有AKM,Yamaha,ST,QST,愛盛等;
Barometer 氣壓傳感器:Bosch,Sensata,Infineon,Denso等。
具體的Sensor供應鏈,小編將單獨寫一篇文章介紹,就不再此敖述了。
(2)算法類供應商:
速位科技成立于2007年。主要致力于體感互動遙控、無線高清傳輸、影像臉部/物體追蹤、云端處理引擎。目前是主要的Sensor Hub 算法提供商。
Hillcrest Labs成立于2001年。主要開發智能電視相關的傳感器控制,如進行體感游戲。目前在手機Sensor Hub上也有一定的技術積累。
Movea 成立于2007年,是主要的Sensor Hub算法獨立供應商。2014年被Invensense收購后,基本配合Invensense自己的Sensor,而不再是獨立的Sensor Hub算法供應商。
PNI 成立于1987年,主要從事軍工級的地磁傳感器。擁有多年的Sensor fusion的經驗,可提供Sensor Hub的軟硬件解決方案。
Quicklogic成立于1988年,主要從事客戶定制化標準產品。Quicklogic為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提供了軟硬件全套解決方案。
三、總結
并不是所有技術的出現都能給產業帶來新的巨變,強如蘋果也有曾經折戟的時候,作為安卓陣型的最強大的領軍人,依賴于完善的產業鏈,三星一直都走在和蘋果競爭的最前線,也是安卓陣型唯一可以和蘋果抗衡的廠商。而三星本身在技術上的開發和投入也是值得同行欽佩的。在智能手機功能同質化的今天,三星能夠通過強推這兩個技術,為業內注入一股活水,推動智能手機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這就留待大家評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