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高通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交對魅族的起訴狀,請求法院判決高通向魅族提供的專利許可條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規定和高通所承擔的公平、合理和非歧視的許可義務,并索賠5.2 億元人民幣。
這也是高通在中國首次對手機廠商提起的訴訟案件。在經過發改委的整治后,高通與國內手機廠商的關系似乎又變得十分融洽,大量廠商紛紛與高通簽署了新的授權協議。
高通是中國手機市場不可忽視的專利巨頭
根據高通的最新披露,目前國內已經有100 多家手機廠商已經和高通簽了授權協議,其中既包括手機行業出貨量比較大的華為,中興,小米;也包括出貨量稍小的格力,360 等等。
OPPO、VIVO 和魅族均不在名單上。針對突然將魅族訴至法院的原因,高通方面回應稱魅族還在沒有獲得高通專利授權的基礎上繼續使用高通的專利,并拒絕支持專利費用。
魅族副總裁李楠則叫苦不迭,他回應稱高通的專利談判是非公開非透明非公平的,而魅族又是國內一家唯一不依靠高通芯片做大做強的公司,因而成為美國巨頭高通有的放矢的刁難對象。
高通:隱形的專利巨頭
高通提出,提供給魅族的專利授權協議符合中國的《反壟斷法》。根據高通的協議顯示,對于面向在中國銷售使用的品牌設備的3G、4G 必要中國專利的授權,高通將對3G 設備(包含多模3G/4G 設備)收取5%、對不執行CDMA 或WCDMA 網絡協議的4G 設備(包含3 模LTE-TDD 設備)收取3.5%的專利費;每一種專利費的收費基礎是設備銷售凈價的65%。
例如一部2000 元的手機,需要繳納2000 元x 65% x 5% = 65 元的專利費,這確實對于大批賠本賺吆喝的手機廠商而言是一種成本負擔。根據高通財報數據顯示,中國是高通最大市場,上一財年為高通貢獻了53%的營收,共計252.8 億美元,其中一大部分來自于專利費用。
對于手機終端廠商而言,5%的專利費中包含了芯片授權費,制造費用以及數十個免費共享的專利(3G 和4G 就是其中之一),不使用高通處理器也就意味著失去了共享的權利。
高通作為通信行業的上游巨頭,除了通過售賣芯片獲益外,高通還積累了移動通信領域里諸多基礎科學研究的專利。簡單說來,高通提供的是一種基礎編解碼的算法,是無線通信的基礎。
因此即使魅族的終端產品沒有使用高通芯片,但也不可避免會使用到高通涵蓋在3G、4G 無線通信領域移動終端會使用到的標準必要專利。
魅族早年使用的大多的是三星手機芯片,近年來在加大出貨量后廣泛使用了聯發科芯片。在此前。聯發科曾與高通是達成了交叉許可協議,聯發科因此免費獲得了高通授權,但依據協議聯發科的ODM、OEM 等合作伙伴則要向高通交付授權費用,并且聯發科的合作伙伴必須要有高通的授權,所以即使是使用聯發科芯片的手機終端商需要向高通支付費用。
魅族和高通之間的專利糾紛的爭議點也在于此,魅族和高通沒有就專利的使用達成共識,但依舊使用了高通的通信專利技術。
魅族方面回應則稱魅族已經與高通進行了實質談判,但高通的談判標準非常不公平。“高通給了你一個黑盒,要求你一定要接受,盒子里的條款是不公開不透明的,也就無法保證市場的公平和公正,所以我們難以簡單接受高通單方面的條件,” 李楠稱。
針對沒有對高通事先交納專利費的質疑,李楠稱根據中國法律要求,高通的這種專利可以先使用再談判,而高通在訴訟協議中提到“魅族一直沒有沒有誠意真正地與高通達成協議,而是采取了一種拖延的方式,希望能夠無限期地延遲下去,這樣他們可以無償地使用高通的專利。“
除此之外,李楠還向36 氪記者透露,關于黑盒問題,高通雖然有公開標準協議但在此之外還有秘密協議,魅族正是因為不愿意接受不公平的協議,因此導致談判出現問題。
魅族的漏洞
2014年,魅族智能手機出貨量僅有440 萬臺,在接受阿里巴巴5.9 億美元投資后,魅族開始全面拓展產品線,布局高中低端,并在銷量上一路高歌猛進。據調研機構IDC 的數據,魅族目前已成為中國第八大手機制造商,2015年出貨量為2482 萬臺。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稱由于魅族過去一年在專利布局上的積累與其市場銷量的表現存在一定的“脫節”,以至于為其陷入專利糾紛埋下了“隱患”。
魅族去年的狂奔卻忽略了專利
而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6月26日,魅族提交的專利申請中,發明公布數為572 件,發明授權數28 件,實用新型數44 件,外觀設計數153 件。
與2014年11月相比,魅族的發明公布數新增了4.3 倍,發明授權數新增了6 倍,實用新型數新增了2.1 倍,外觀設計數新增了96%。
但與小米相比,魅族的發明公布數不足小米的12%(4841 件),發明授權數不及小米的8%(346 件),實用新型數不及小米的14%(319 件),僅外觀設計數與小米相當,約為后者的77%(199 件)。
雖然,過去一年魅族的專利保護意識和申請數量較之前有了相當大的提高,但是,與小米等相比差距依舊明顯。
小米成立剛過6年,而魅族已有13年。李俊慧認為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魅族從底子里對知識產權,尤其是專利是不夠重視的。
另一方面,專利一直是困擾中國手機廠商擴張海外市場的一大難題,小米也遭遇過諸如此類的尷尬。2014年12月11日,因涉嫌侵犯愛立信所擁有的ARM、EDGE、3G 等相關技術等8 項專利,小米在印度被愛立信訴至印度德里高等法院。
最新的報道稱,華為、中興、聯想、小米等眾多中國科技巨頭正在通過授權協議、收購,以及自主研發等方式來擴大專利庫,而打造這個巨大的專利庫,意義深遠。
有業務人士分析稱聯想在2014年以29.1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也是奔著專利去的。
上個月,小米同意購買微軟約1500 項專利。小米稱希望有一天可以不僅僅在印度和巴西這樣的發展中市場銷售產品,而是能夠把觸角伸向更為發達的歐美市場。
“出于防御目的,我們必須有系統地進行國際專利授權談判,建立強大的知識產權儲備,方式包括申請專利和收購專利,” 小米副總裁雨果·巴拉(Hugo Barra)說。
回歸到魅族和高通的專利糾紛案上,無論最終以何種方式落下帷幕,專利已經成為魅族發展過程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