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寬頻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于2013年8月1日正式公布之前,中國三大電信業者都已陸續展開或完成新一階段的被動式光纖網路(PON)設備采購標案。從整體采購需求可知,三家業者盡管對光纖網路(FTTx)的布建策略有所不同,但相較過去幾年的采購規模仍維持一定水準,并導入新的設備與技術規格,全力配合國家政策執行并滿足各自光纖服務推動計劃。
受龐大內需市場支撐,中國系統廠商與上游光通訊零組件業者規模與數量持續擴展,創造完整的產業鏈;而在數個重要的并購事件或成立子公司的策略性布局后,中國光通訊業者不但具備端對端(End-to-End)的產品供應能力,且已朝向國際市場發展。
GPON出貨成主流
2013年下半年起,中國三大電信業者陸續進行PON年度采購案,若觀察已經公布的數量,中國電信仍十分積極擴建在各服務省分的FTTH光纖網路,采購規模包括乙太被動光纖網路(EPON)與超高速被動光纖網路(GPON)局端與用戶端設備,共達到兩千萬線;中國聯通則以G/E PON的光網路單元(ONU)設備為主,搭配必要的光線路終端(OLT)與多住戶單元(MDU)裝置,總采購量預計低于前幾次水準,但預計也將有數百萬線的規模;中國移動采購總量則明顯少于前兩大中國固網電信商,采購數量總和不到七十萬線。
從三大電信商對PON的采購意向可知,GPON已成為現在與未來業者主要采購與擴充的標準,中國移動更僅開出GPON的標案,與歐美市場發展趨于一致,主要著眼于全服務接入網路(FSAN)聯盟與國際電信聯盟(ITU)所主導的GPON,以及分時與分波多工被動光纖網路(TWDM-PON)規格將持續引領全球光纖接取最后一里網路的發展,并持續提升光纖傳輸的距離、速度、品質、相容性與應用支援等能力。
新技術與新形態產品出貨獲矚目
在本次三家業者采購規格中,包括MDU、Fiber to the Office(FTTO)、10G EPON三種已談論數年的技術或架構,已獲得在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的實質出貨機會,彼此間在布建上其實相輔相成。MDU適用于既有大樓與集合住宅,過去在 1.25/2.5G的技術下,要支援各獨立用戶導入100Mbit/s上網有其困難度,電信商導入意愿有限,然在中國各家電信商逐步導入10G PON的產品后,既有與新的MDU設備將能發揮更好的功效,協助電信業者拓展新的業務。
另外在FTTO上,相較于過去企業或政府機構多采用P2P或FTTB的產品,電信商則導入更適合企業大樓使用的PON設備,在成本面上,可減少大樓的主動光纖裝置并共用光主干網路,節省零組件與建設光纜及銅線成本,并利用GPON高分歧數優勢,充分支援如網際網路監視器(IP Camera)或數位看板的部署。在服務面上可針對各家客戶需求,彈性提供適當的接取設備與服務、有效配置頻寬并加強資料傳輸安全性。
三大電信商光纖網路布局
中國三大電信商積極擴建FTTH網路(圖1),動能之一仍來自中國政府國家寬頻計劃「寬頻中國」的推動,而在2011~2015的十二五計劃中,中國政府目標將期待達到全國寬頻網路的普及,城市地區并要光纖入戶或進大樓。
圖1 中國三大電信業者FTTH布局規畫圖??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
現階段中央與地方政府也嘗試透過各種法令或規範的推出,例如四川省在6月公布的《四川省住宅建筑通信設施管理辦法》,一方面提出新建住宅建筑全面導入 FTTH設施,另一方面指出2007年1月15日起開始建設的住宅建筑通訊設施歸屬于住宅建筑全體業主所有,以強化各社區與大樓選擇網路服務供應商 (ISP)的權利,讓FTTH/FTTB變得更可行。2013年在工信部規畫下,將新增三千五百萬戶的FTTH覆蓋數,這項任務也將依照三大電信商服務範圍與用戶數的比例,給予各業者期待達成的目標。
中國廠商展開垂直整合布局
中國光通訊廠商藉勞工成本與龐大內需市場所創造的規模經濟優勢,在近幾年透過價格優勢持續在光主/被動零組件、系統與終端接取設備,甚至是核心與骨干網路,囊括更高的全球市占率。華為與中興的崛起也造成歐美、特別是系統業者如諾基亞西門子(NSN)與愛立信(Ericsson)光通訊事業部產生連續虧損或營收下滑而決定分割,分別出售給Adtran與Calix兩家美國業者。而在光通訊取得主要市場占有率后,華為與中興也持續在技術與產業鏈上,進行更深化的布局。
在中國電信商由EPON轉往GPON發展后,華為因為GPON布局較早,因此逐漸取代中興而成為全球最大的PON系統業者。為增加競爭力,華為扶植自有 PON晶片供應商海思,透過中國內需市場展開垂直整合策略布局;而中興通訊也在下世代的PON技術上展開更深入的研發布局,并在2013年6月取得與英國電信于XG-PON的合作機會,透過試點加快新產品商用時程。
除華為與中興外,烽火科技也進行垂直整合布局,該集團已具備光纖光纜、光零組件、光通訊系統等完整光通訊產品線。在2013年中國電信標案中,烽火科技旗下的系統廠商烽火通信,因為OLT的技術能同時支援EPON/GPON/10G EPON/TWDM-PON等多種PON技術,在ONU上也能提供MDU(LAN)、MDU(DSL)等多樣化產品,使其取得中國電信在10G EPON綜合排名第一的評比,而獲得40%的比重。除三大系統業者外,其他專業的主被動光纖零組件與終端設備業者,也正透過中國內需市場厚植經驗與實力,并評估策略合作或并購的可行性,持續往當地與海外市場擴張。
FTTx網路設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在中國由國家政策與電信主管機關指導、電信業者積極規畫與興建高速網路,以及完整上中下游光通訊產業鏈等條件的發展下,中國FTTH/B累積用戶數在 2012年已超過兩千萬,未來幾年整體產業將因十二五、「寬頻中國」等政策因素、各省與縣市的智慧城市計劃的一條鞭,以及電信商在4G與光纖的整體布局下持續帶動最后一里光纖網路的建設力道,預計2016年FTTH/B累積用戶將達到八千萬戶的水準(圖2)。
圖2 2011~2016年中國FTTH/B用戶市場發展分析 資料來源:資策會MIC
在中國整體固網寬頻用戶發展下,除電信業者的FTTH/B外,有線電視業者的纜線數據機(Cable Modem)因三網融合效益也將刺激用戶成長,部分業者也有意采用EPON整合纜線數據服務介面規格(DOCSIS)的架構,牽引出另一個EPON用戶的成長可能性;然xDSL用戶規模則在光纖持續往最后一里進逼下產生替代效應,預計將從2014年后開始滑落。
以光纖FTTx為基礎的固網基礎建設在中國全面普級,是中國十二五規畫的終極目標,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兩大固網電信商在政策目標與競爭考量下將持續投資布建,使得2013至2015年中國的FTTx網路設備市場仍將有每年人民幣2,000~3,000億元的規模;而在行動與固網面臨同步高度的資本資出壓力下,以中國電信為首的電信商須滿足政策目地加速FTTH/B的覆蓋率與用戶數成長。
除此之外,在投資效益最佳化考量下,電信商一方面技巧性的將不同FTTx技術套用到各種場域(如都會區、郊區與偏鄉)與用戶形態(如住宅社區、辦公大樓),另外則是爭取與重要都會區政府,共同推動智慧家庭與城市應用服務的機會,擴大網路建設的效益。
在政策與內需市場的正面加持下,中國光通訊產業的上中下游布局十分完整,廠商除產品價格優勢外并藉由并購或設立子公司,積極發展如TWDM-PON、 100G產品的新技術能力,朝向End-to-End系統或品牌業者發展,減少對美、日關鍵零組件業者的依賴,找尋機會走向國際市場。
觀察***光通訊產業,***光通訊產業鏈在主被動元件與終端布局上完整,廠商密集且與國外大廠有緊密合作關係,然在晶片自主與軟體開發能力較為缺乏,此外硬體仍以終端的ONU代工為主,少數業者盡管投入于PON局端OLT產品上,但受國際與中國廠商箝制而出貨量有限。
未來幾年,***業者除爭取中國市場的代工商機外,亦必須思考在國際市場將面臨更多中國廠商在價格與技術上的競爭策略,若***上中下游廠商間能夠進行深度的策略合作,針對數個潛在客戶彼此分工完成各種軟硬體測試與客製化要求,或有機會爭取少量PON的商轉出貨訂單,有助后續創造更多布建實績。
評論